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选取中国文化传媒上市公司2006~2011年的非平衡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 GMM 方法构建了融资-投资模型,从内源融资、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三个方面对融资因素对投资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内源融资无法满足中国文化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资金需求,存在一定的负效应;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对投资行为起着较强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后者的影响更大。此外,中国中小型文化传媒公司存在较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理论角度剖析了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活动的内、外部驱动因素和机制,基于三个假设命题构建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融资结构的关系模型,并运用2009—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第一,融资结构对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业务的规模产生显著的影响,内源融资、外源融资对企业影子银行规模均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外源融资相较于内源融资、股权融资相较于债权融资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的促进作用更强;第二,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引致的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加剧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趋势;第三,不同所有制结构、不同规模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与其融资结构的关系存在差异,国有、大型企业外源融资和股权融资占比高,影子银行化动机强烈。但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上升,影子银行化行为会因股东关注和社会舆论受到一定的约束。最后提出抑制企业过度金融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2015—2019年中小板上市企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政府补助对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并基于融资结构视角,进一步应用动态面板门槛模型研究发现:政府补助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研发投入,且由于财务冗余以及资金使用偏好等因素的存在,该影响表现出滞后性与门槛异质性特点。当内源融资水平低于或等于0.353、债权融资水平与股权融资水平分别处于20.938—30.728、-0.357—14.489区间时,补助效果最佳。据此提出完善监督机制、优化补助政策、加大资本市场改革力度等提高政府补助使用效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融资结构通过企业行为和资本市场运行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增长和稳定。随着中国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资本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和融资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中国的上市公司面临更多的融资方法选择,由于历史、认识、现实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上市公司形成了特殊的融资结构现状,与优序融资理论指出的企业的融资顺序:内源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相冲突。即偏好外源融资,特别是偏好股权融资,这一冲突反映了我国现存融资行为可能存在缺陷。本文试图发现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资本结构对任何企业来说都非常重要,而融资行为是资本结构理论所研究的主要问题,通过融资活动为企业生产经营筹集必要的资金是一切投资发展活动的开始。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包含两个部分,分别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又分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由于债权融资的成本较低,并且对比其他融资方式来说,可以提升企业自身的价值,因而在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与西方有所不同,本文将国内外学者对融资行为和融资偏好的研究作了综述,目的在于更深入地探析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差异的原因,以便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激发微观主体的创新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同融资结构的成本和效应差异会对企业创新资源的配置带来不同影响,因而融资结构与企业创新效率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本文将中国极具创新活力和示范效应的苏南地区作为研究场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该地区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选择及其对创新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调研结果表明:企业生命周期差异对融资决策产生影响,内源融资对企业任何时期的创新效率都具有促进作用,而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则对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创新效率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取中国A股市场2004-2009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市场时机影响公司投资的股权融资渠道,并深入分析了市场时机影响上市公司投资的机理过程及经济后果。结果表明,中国资本市场存在显著市场时机影响公司投资的股权融资渠道,通过分析市场时机对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度的影响,发现股权融资渠道在缓解融资约束公司投资不足的同时也造成了非融资约束公司的过度投资。最后,实证检验表明,市场时机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我国沪深两市A股林业上市公司2001年至2016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SSM模型对我国林业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行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林业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顺序为:先内源融资后外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先股权融资后债权融资,在债权融资中先短期负债后长期负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在进行再融资时偏好的融资顺序与西方上市公司完全不同,即与著名的“啄食顺序理论”所提出的从内源到外源的融资顺序相悖,中国上市公司具有独特的股权融资偏好。本文从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现状出发,旨在分析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成因及其带来的影响。并认为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主要形成于股权融资资金成本对公司融资行为的软约束。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价格刻画质押压力,以短贷长投为研究视角,考察股权质押压力对企业投融资策略的影响.基于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质押压力越大时,企业的短贷长投现象越严重,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质押压力通过加剧融资约束促进了企业的短贷长投行为.(2)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企业内源融资能力较弱、外源融资机会较少、战略较激进、行业竞争较激烈时,上述效应更强.(3)质押压力较大时,企业的长期债务融资规模更低、更难进行增发,表明质押压力恶化了企业的融资环境.本文完善了中国情境下质押压力的度量指标,有利于引导上市公司加强融资端和投资端的协调平衡,也为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带来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2011-2021年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数据,发现数字金融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投入。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显著。中介效应表明,数字金融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投入增加。基于融资结构的调节效应表明,内源融资和股权融资在数字金融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投入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而银行贷款和商业信用则发挥负向调节作用。本文从融资结构角度为数字金融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投入提供了微观经验支撑。  相似文献   

12.
李君平  徐龙炳 《金融研究》2015,426(12):113-129
本文运用2000-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年数据,研究了资本市场错误定价对不同融资约束水平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股权融资,无论融资约束水平高低,错误定价对公司股权融资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债务融资,股价高估会显著促进高融资约束公司的债务融资,包括长期债务融资和短期债务融资,而对低融资约束公司则不存在显著影响。同时还发现,错误定价对高融资约束公司短期债务融资的正向影响要远高于长期债务融资。这表明,在中国资本市场,资本市场错误定价对不同融资约束水平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对高融资约束公司的影响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的融资优序现象,而对低融资约束公司则不存在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3.
企业如何缓解融资难并实现可持续性创新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与开放式创新理论,以2015-2019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融资约束、创新开放度与企业创新持续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外源融资约束和内源融资约束均对企业创新持续性产生负向影响;创新开放度对外源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持续性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但对内源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持续性之间的关系不具有调节作用;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内外源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创新开放度的调节作用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都偏好权融资,甚至有些公司资产负债率接近零,仍希望通过发行股票融资。(见表1)表1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构成(%)年份内源融资外源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199813.7346.1840.1199914.2351.1534.63200019.1952.2327.9从目前情况看,几乎没有上市公司放弃利用股权融资的机会,并且上市公司再融资时也首选配股或增发。如股权融资不能如愿,则采用有延迟股权融资特性的公司转换债券,设置极为宽松的转换条件,从而最终获得股权资本。然而在成熟的资本市场的融资结构与我国现状恰恰相反。以美国为例,美国企业从证券市场筹集的资金中,债权融资所占的比重比股权融资要高得多。据统计,从1970年———1985年,美国企业通过债权融资筹集的资金占企业外部筹资中比重的91.70%,远远大于股权融资所筹资比重。从1984年起,美国企业已普遍停止了通过发行股票融资,而是大量回购自己的股份,它们从股票市场赎回了约6000亿美元的股票,同时在债券市场上增发了万亿美元的债券。一、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忽视债权融资,这种不正常的融资模式带来的问题1.大量廉价权益资本的投入使资本使用效率不高。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证券市场的成立和发展,改制上市已成为国企改革最有效的途径,上市公司的数量与日俱增。出于对投资扩张的狂热追求,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冲动心理越来越强,融资数量也越来越大。然而,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国外企业纷纷注重内源融资和把债务融资作为外源融资的首选时,我国的上市公司却表现出对股权融资的极度偏好。根据现代优序融资理论和诸多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应该尽可能避免采用股权再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以减少对公司价值的负面影响,而应该积极采用内源融资或者债务融资方式进行融资,以增加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股改后2007~201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融资约束对高管过度自信与现金股利支付关系的影响。结果发现:高管过度自信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但这种负向关系只有在非国有上市公司较为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高管过度自信与现金股利支付关系在不同股权性质下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外源融资约束的影响,较强的外源融资约束加剧了高管过度自信对现金股利支付的降低效应,而外源融资环境的改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高管过度自信对现金股利支付的降低效应。  相似文献   

17.
<正>梅耶斯(Myers)和迈吉夫(Majluf)早在1984年就提出融资优序理论,又称为啄食理论,即首先考虑内源融资,其次债权融资,最后进行股权融资的融资顺序。内源融资是指将企业的留存收益及折旧转化为投资资本的过程,风险较小,对资本市场上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影响不大而且不会分散公司的经营管理权。负债融资的抵税效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公司的融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3-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和31个省市自治区地方官员的变动数据为样本,采用地方官员变动率作为地方政策不确定性的代理变量,研究了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政策不确定性显著降低企业的债权融资,但是对股权融资影响不显著。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存在两种渠道,一是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来影响投资,二是通过企业资本运作降低融资对投资的影响系数,即政策不确定性越高,企业债权和股权融资对投资的正向作用会越小,这种作用机制在国有企业、大企业等与政策联系紧密的企业中作用更为显著。融资可获得性是政策不确定性影响投资的重要前提之一,融资可获得性较小时,政策不确定性显著降低了企业投资;在融资可获得性较大时,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不显著。加强长期制度建设,降低政策不确定性,对于稳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金融科技发展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有助于提高企业创新投资水平,能够通过促进企业短期金融资产配置行为、抑制企业长期金融资产配置行为提高企业创新投资水平;高管股权激励和政府补助均对金融科技的创新投资驱动效应有显著的强化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金融科技对于创新投资的驱动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祖秋红 《中国金融》2007,(12):60-61
代公司的资金来源通常由自有资金和外源资金两部分组成,外部融资的方式主要有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对企业融资方式的关注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融资方式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或企业价值);二是融资方式影响企业的治理结构;三是融资方式会影响到企业净收益的变化,并通过企业将财务风险传递到金融市场,形成程度不同、特征各异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