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中小散户普遍存在心理认知偏差 在中国证券市场上,中小散户通常表现出更大的非理性行为,具体包括:包括过度自信、过度反应、反应不足、损失厌恶、后见之明、后悔厌恶、自我归因、处置效应、自我控制等.在这些非理性内因支配下,投资者倾向于追涨杀跌、过度交易、频繁买卖、过早买入、过早卖出、处置行为等非理性交易.  相似文献   

2.
一、中小散户普遍存在心理认知偏差在中国证券市场上,中小散户通常表现出更大的非理性行为,具体包括:包括过度自信、过度反应、反应不足、损失厌恶、后见之明、后悔厌恶、自我归因、处置效应、自我控制等。在这些非理性内因支配下,投资者倾向于追涨杀跌、过度交易、频繁买卖、过早买入、过早卖出、处置行为等非理性交易。行为金融学认为,中小散户非理性行为源于其心理认知偏差,包括启发式偏差和框架依赖偏差两个方面。启发式即经验法则,依靠经验法则,人们能够快速决策,但常会导致一些不自觉的偏差,即“启发式”偏差。根据成因的不同,可细分…  相似文献   

3.
投资者作为证券市场的行为主体,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依据市场信息做出投资决策.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投资者典型地存在"投资者认知偏差"问题.本文对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构成和认知偏差进行了分析,描述了我国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的结构特征,同时论证了投资者具有损失厌恶与风险偏好共同存在、过度自信、后悔厌恶、可用性偏差等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4.
过度自信、后悔厌恶与收益率分布非正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度自信与后悔厌恶是投资者普遍存在的两种心理偏差.通过过度自信与后悔厌恶对证券市场收益率分布的影响的定性分析可知:这两种心理偏差会造成证券市场收益率分布左偏,而且与正态分布相比较存在失峰厚尾现象;特别是随着时间单位的增大,收益率分布的尖峰厚尾呈递减的趋势.利用深圳成分指数和上海综合指数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股票市场的收益率分布存在上述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实验研究方法和Logistic回归,对我国银行小微贷款决策者的三种非理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就"损失厌恶"效应而言,受试者的性别对损失厌恶效应出现概率的影响最大,其次的影响因素是性格、决策方式、受试者的工作年限与年龄。(2)对"框架效应",被试认知需求的影响最大,认知需求得分高的被试不容易出现框架效应,此外被试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决策方式等对其也有影响。(3)对"心理账户"效应,受试者所在银行的所有制性质对心理账户效应出现概率的影响最大,国有银行的受试者表现出更高的"心理账户"效应的倾向,其他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受试者的职务、性格特点、工作年限。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实验研究方法和Logistic回归,对我国银行小微贷款决策者的三种非理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就"损失厌恶"效应而言,受试者的性别对损失厌恶效应出现概率的影响最大,其次的影响因素是性格、决策方式、受试者的工作年限与年龄。(2)对"框架效应",被试认知需求的影响最大,认知需求得分高的被试不容易出现框架效应,此外被试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决策方式等对其也有影响。(3)对"心理账户"效应,受试者所在银行的所有制性质对心理账户效应出现概率的影响最大,国有银行的受试者表现出更高的"心理账户"效应的倾向,其他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受试者的职务、性格特点、工作年限。  相似文献   

7.
证券市场普通投资者行为的非理性,使市场中产生了许多传统经济学不能解释的现象。本文从投资者的从众心理、过度自信等方面解释相关现象,并在行为金融理论下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郑登津  孟庆玉  袁淳 《金融研究》2021,497(11):135-152
已有文献证实了高管过度自信等非理性因素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但尚未有文献研究锚定心理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税收政策连续性不足会使得企业实际税率充满不确定性,高管在预测未来实际税率时很可能会非理性地锚定当期的高税率,进而产生税率锚定行为。本文研究这种非理性的税率锚定行为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投资决策中存在显著的税率锚定行为,对高税率的锚定显著降低了企业未来的投资支出,且内在锚效应(纵向对比)强于外在锚效应(横向对比)。进一步地,我们发现经验更丰富的高管有助于缓解投资中的税率锚定效应,但更大的税率波动性加剧了这种效应,最终降低了公司业绩和价值。本文研究表明,控制投资中的税率锚定行为,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率和企业价值,同时也表明保持宏观税收政策连续性有利于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证券市场中,中介机构为特定单位、个人提供专业服务,因其在特定领域有所专长而受到公众信赖;然而,中介机构往往滥用这种信赖和专业优势,做出有损于当事人或其他人合法利益的不当行为。中介机构作为市场的参与者必然会受到监管部门的监督与管理,它的不当行为可能导致监管者的腐败,而当监管者存在腐败行为时,也会进一步诱致中介机构的非理性选择。本文将主要探讨证券监管者的腐败行为,并分析监管者的心理特征,进而构建中介机构与监管者的博弈模型。  相似文献   

10.
次贷危机与金融监管改革——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经典金融理论假定市场参与者和政策当局都是完全理性、市场具有自我调节修复的能力,但现实中微观经济主体和监管者的非理性行为充斥市场,非理性的金融市场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容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文从人类实际决策心理出发,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分析非理性的行为因素在次贷危机中的作用,提出融入行为金融思想,建立有限理性范式下的金融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