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金融学视角揭示了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利差和国内与国际金融市场利差三个层次,并指出利差三个层次构成了有机的统一体。作者对建国以来历次利率调整进行了综合系统分析,勾画出我国利差变化的轨迹,得出以下基本结论:中国人民银行对利差管理从无序逐步过渡到有序。利差体系从扭曲逐步得到矫正,在金融管制环境下实现了利率总体水平的国际化“磨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存贷款利差考虑商业银行收益因素较多,兼顾国际化竞争不足;邮政储蓄转存利差在体现政策性的同时,负效应越来越大;再贷款利差调整频繁和扩张太快,透视出金融宏观调控手段相对单一。  相似文献   

2.
我国商业银行存贷利差合理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计量模型检验结果表明,1993—2005年,由于利率管制较严,我国商业银行存贷利率及利差与资金的供求状况、通货膨胀率、金融深化程度、银行经营状况等的相关性微弱,存贷利率及利差定价的合理性较低。为配合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本文构建了合理设定商业银行未来存贷款利率及利差的模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10—2019年我国175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倍差法(DID)实证研究了利率市场化和存款保险制度对我国商业银行利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显著扩大了我国商业银行利差,而存款保险制度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显著缩窄了我国商业银行利差,但利率市场化和存款保险制度对大型商业银行利差的影响不明显.此外,运营成本、中间业务收入、隐含利息支付、成本收入比等因素,也会影响银行利差.  相似文献   

4.
文章假定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实际利率等于市场利率,模拟存款利率上限放开情境,选择2005年到2010年作为研究区间,对我国10家商业银行的利差容忍度进行测度。结果显示,2005年到2010年,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不断提高,对利差缩小的容忍能力显著增强,并且中型规模商业银行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利差缩小的容忍能力普遍强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强于小型股份制银行。  相似文献   

5.
许志胜  陈彦 《新疆金融》2013,(9):98-108
<正>2013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又迈出关键一步,也预示着沿袭了几十年的商业银行高利差盈利模式不再持续。随着未来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利差逐步收窄已成为大势所趋。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方面受益于央行扩张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和存款规模大幅攀升,盈利水平也随之水涨船高;另一方面,基于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的预期,各商业银行开始大力发  相似文献   

6.
利差演进、利差层次与我国利差结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李成 《金融论坛》2004,9(6):9-15
本文从金融学视角揭示了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利差和国内与国际金融市场利差三个层次,并指出利差三个层次构成了有机的统一体.作者对建国以来历次利率调整进行了综合系统分析,勾画出我国利差变化的轨迹,得出以下基本结论:中国人民银行对利差管理从无序逐步过渡到有序,利差体系从扭曲逐步得到矫正,在金融管制环境下实现了利率总体水平的国际化"磨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存贷款利差考虑商业银行收益因素较多,兼顾国际化竞争不足;邮政储蓄转存利差在体现政策性的同时负效应越来越大;再贷款利差调整频繁和扩张太快,透视出金融宏观调控手段相对单一.  相似文献   

7.
基于科学区分总体利差变动与利率市场化政策导致的利差变动的思路,从中央银行基准利率调控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差异入手,研究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存贷利差变动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率市场化对存款利率新增上浮区间的影响明显加大,而对贷款利率新增下浮区间的影响总体较小,利率市场化不是当前净利差收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立足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现实背景,对H-S(做市商模型)利差决定模型进行调整,构建利率市场化指数作为衡量利率市场化程度的代理变量,并利用45家商业银行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探讨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利差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利差产生了影响,但利率市场化与利差之间的关系并非线性,而是呈倒U型关系。整体而言,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商业银行的利差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利差收入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会对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社会融资成本等方面产生较大冲击。本文对大陆和香港、台湾地区商业银行的利差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大陆地区商业银行利差水平远高于香港、台湾地区,而利率水平、风险因素是影响利差水平的主要因素。基于实证结论,本文提出降低大陆商业银行利差水平的建议,包括完善商业银行管理体制、拓宽商业银行盈利渠道、增强金融市场活力。  相似文献   

10.
银行存贷款利差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将利差分为事前利差和事后利差的基础上,本文全面分析了利差的决定因素,包括银行自身的因素、存贷款客户的因素和金融市场环境的因素等,并对中国银行业与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银行业的存贷款利差进行了比较。在中国,金融机构的最小利差为央行直接决定的最高存款利率和最低贷款利率所锁定,利差的决定外生于金融机构,也不反映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为了发挥存贷款利差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调节作用,我们应该推进利率市场化,促进银行竞争。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货币政策的重点是决定市场的资金成本而不是利差。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存贷利差是银行类金融机构主要利润来源,所以贷款利率定价在整个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然而在金融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如何适应外资金融机构全面进入后所带来的冲击、提高贷款利率定价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本文对贷款利率定价理论基础、主流贷款定价方法、国内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存贷利差是银行类金融机构主要利润来源,所以贷款利率定价在整个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然而在金融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如何适应外资金融机构全面进入后所带来冲击、提高贷款利率定价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本文对贷款利率定价理论基础、主流贷款定价方法、国内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3.
银行存贷利差与金融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波 《中国金融》2005,(18):44-45
银行存贷利差通常用净利差和毛利差两种数据来衡量。净利差是指银行的净利息收入(总利息收入减去冲利息支出)除以银行总资产或利息类资产,而一年期毛利差是指一年期平均贷款利率减去一年期平均存款利率。银行并不能从所有的贷款中获取利息收入(因为存在不良贷款),而它需要给所有的存款支付利息,所以净利差低于毛利差。  相似文献   

14.
论合理利差     
利差是指利率之间的差额。如存款与贷款利率、银行与信用社利率、联行之间的利率差额等等,统称利差。本文所讲的利差是指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的差额,也把存款利率大于贷款利率的差额称之为倒挂,利率倒挂是银行经济工作中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合理利差是指存贷利  相似文献   

15.
我国银行业存贷款基准利率由人民银行制定,商业银行在基准利率一定浮动范围内享有定价权,基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银行存贷款定价的这种特点,本文分别从存贷款利率差和商业银行净利差两个层面对我国银行业利差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无论是对利差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还是这些因素影响利差的方式,都表现出我国银行业的特殊性.在存贷款基准利率差层面,经济增长等因素与利率差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关关系.而在商业银行层面,风险因素没有在利差中得到体现,单纯依靠规模扩张及相伴的规模不经济等问题制约着我国商业银行向国际先进银行的真正转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商业银行存贷款实际利差结构变化的角度出发,分析影响实际利差变动的主要因素,并据此评估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带来的冲击。分析认为,商业银行可能采取非理性价格竞争手段扩大市场份额,并通过增加信贷规模方式来应对利率市场化导致的利差收窄。对此,中央银行应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并加强通过间接手段来影响市场利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商业银行的利差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银行业存贷款基准利率由人民银行制定,商业银行在基准利率一定浮动范围内享有定价权,基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银行存贷款定价的这种特点,本文分别从存贷款利率差和商业银行净利差两个层面对我国银行业利差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无论是对利差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还是这些因素影响利差的方式,都表现出我国银行业的特殊性.在存贷款基准利率差层面,经济增长等因素与利率差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关关系.而在商业银行层面,风险因素没有在利差中得到体现,单纯依靠规模扩张及相伴的规模不经济等问题制约着我国商业银行向国际先进银行的真正转变.  相似文献   

18.
自1996年人民币贷款八次降息以来,商业银行的利差空间逐步缩小,与此同时,优质企业对贷款下浮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商业银行从风险管理和盈利考虑,探讨贷款定价与利率市场化问题。如何根据本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贷款定价成为营销中面临的具体问题。本文通过实证分析银行贷款利率下浮情况及其对收益变动的影响,提出了贷款定价的设想:首先进行整体贷款定价,明确利率浮动范围;然后进行单笔贷款定价,有效控制浮动利率的贷款结构,将综合贷款利率控制在整体贷款目标利率范围内。另外,作者还对如何通过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标准化利率浮动评分体系确定单夂贷款定价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利差容忍度作为衡量商业银行承受利差缩小能力的重要指标。是判断我国是否满足放开存贷款利率条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摘要:借助突变点检验和数据生成结构分析等方法,本文发现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利差数据在2011年发生突变,其原因可能是我国经济增长态势出现转折性变化所致。而在研究期内,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利差则日渐缩减。分析表明:经济因素是利差变化的主导因素;大银行利差对经济发展指标较为灵敏;中小银行利差持续收窄;不同规模的银行利差有趋同的态势。我国实施价格型调控的基础已经具备,应继续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而中小银行应坚持走集约化、差异化、电子化的发展道路;大型银行应扩大中间业务收入、提高中小企业贷款比例,增强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