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大股东性质、控制模式与公司业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第一大股东在股东会和董事会两个层面的控制权组合界定为控制模式,考察在各种控制模式下,第一大股东为政府和自然人的上市公司业绩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第一大股东超强控制和完全竞争的控制模式,政府和自然人性质的上市公司业绩不存在差异;在第一大股东高股权低控制模式下,政府性质的上市公司业绩优于自然人性质的上市公司;而在第一大股东低股权高控制模式下,自然人性质的上市公司业绩优于政府性质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资产剥离中的利益输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远艳 《浙江金融》2007,(10):46-47
资产剥离,是指公司将其一部分资产出售给第三方,以取得现金或其他有价证券的行为。基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许多学者在资金占用、现金股利发放等方面都证明了存在着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现象,而从利益输送的角度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文献较少。本文以被剥离资产的交易价格与其帐面价值之间的差异作为切入点,研究上市公司资产剥离中的大股东或地方政府的利益输送行为。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特征角度,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产生的原因。由于制度上对股权设置的相关规定,决定了内部人控制和国有上市公司政府干预在一段时间内将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突出特征,大股东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攫取和政府的政治目标会导致非效率投资的发生。因此,减少非效率投资和提高企业价值的有效措施在于构建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和减少各级政府的行政干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热衷于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通过低吸高抛圈钱套利,大肆侵占小股东利益。这已成为近几年中国证券市场的普遍现象。上市公司大股东能够进行套利的根本原因在于定向增发的发行价格远低于即期市场价格,而发行价格又建立在由定价基准日决定的发行最低限价基础之上。本文从分析定向增发定价基准日的选择对发行价格影响的角度出发,通过案例分析对其关系进行研究,认为大股东倾向于选择董事会决议公告日作为定价基准日,变相压低发行价格,把定向增发作为利益输送或套利的工具。为了避免这种损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应提倡将发行日的首日作为定价基准日。  相似文献   

5.
陈红 《海南金融》2011,(11):18-21
本文运用公司治理的理论与研究方法,针对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上存在的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侵占中小投资者权益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资金占用、关联交易、股利政策、内幕交易等角度剖析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掏空路径,并在此基础上,从内部治理与外部制衡两个角度构建针对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问题的政策建议与相关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2015年开始,保险公司在股票二级市场的频繁举牌成为保险业界、监管机构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门现象,保险公司作为大股东持股上市公司,能否提升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保险公司是否是优质的机构投资者?本文选取中国A股市场2006~2015年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Tobit模型对保险公司作为前十大股东持股的上市公司的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寿险公司作为大股东,其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公司规模、发展能力、流通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票回报率显著正相关,与贝塔系数负相关;财险公司作为大股东,其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公司规模、发展能力、流通股比例、股票回报率显著正相关。此外,本文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保险公司作为大股东持股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寿险公司持股可以显著提升上市公司下一期的经营业绩;财险公司持股对上市公司下一期经营业绩则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研究背景在关于作为大股东的企业集团与上市公司的关系的研究中,学术界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研究国有控股集团公司对上市公司的利益输送(亦称支持)和利益掘取(亦称掏空)。刘峰和贺建刚(2004)从利益输送的角度研究了大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利益往来关系,发现大股东通过多种手段从上市公司获取利益,持股比例高的,倾向于通过高派现、关联交易等方式实现利益输送;持股比例低的,倾向于股权转让、担保和占用等方式。唐清泉等(2004)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珠海中富大股东CVC资本掏空行为为例,分析CVC资本作为大股东对珠海中富所使用的掏空手段与其经济后果。首先,介绍了珠海中富、CVC资本的概况,其次列出了CVC资本对珠海中富掏空的操作手段与动机,从财务指标分析的角度分析了掏空行为对珠海中富的影响,最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规避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进行掏空的建议: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9.
李羿 《会计师》2019,(12):79-80
目前,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仍然隶属于集团公司,在这种背景下,关联交易存在的比例较高。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及信息披露机制还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可操作性,大股东利用异常的关联交易掏空上市公司的事件频繁发生。本文从相关理论出发,对关联交易下大股东的"隧道挖掘"行为进行分析,再以春兰股份为例,从动因、渠道、经济后果三个角度具体探讨大股东如何通过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  相似文献   

10.
以2007~2009年被大股东减持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运用OLS与Logistic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大股东通过操纵重大信息披露在股份减持过程中的隧道行为。得出了在减持前30个交易日被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有显著的正累计超常收益,但减持后30个交易日则出现显著的负累计超常收益;被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在减持前披露"利好"消息、减持后披露"利空"消息的概率高;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大股东操纵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概率较高;公司估值(托宾值)越高,大股东信息操纵行为的概率也越大;被减持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与总资产收益率(ROA)对大股东信息操纵行为的概率不存在显著影响等结论。  相似文献   

11.
《会计师》2017,(21)
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是大股东获得私有收益的主要途径之一,它不仅损害了上市公司和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而且严重破坏了证券市场的秩序。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的方式及其后果,提出了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7-2012年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与其关联上市公司之间签订的《金融服务协议》,本文构建大股东过度占款作为大股东代理问题严重的指标,考察大股东代理问题对上市公司盈余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代理问题越严重,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越差,上述关系在国有上市公司、成长性好的上市公司中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能够有效监督大股东,缓解代理问题带来的效率损失,发挥积极的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3.
周鸣 《新金融》2012,(6):60-63
有较多研究上市公司再融资之后业绩并未改善的现象,但是涉及到控股股东增发认购比例是否会对上市公司未来业绩产生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大股东增发认购比例这个细化角度对业绩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公司定向增发过后三个会计年度的业绩是逐年下滑的,而且大股东认购比例对上市公司再融资之后更远期限的业绩负向影响更大.主要原因是中国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一股独大”的特征,大股东转嫁掏空成本的做法会显著地影响到上市公司再融资之后的真实业绩.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R&D投资主要来源于公司的内部资金,由于资本市场信息的不对称,而内外部资本市场不能完全相互替代,外部融资的成本明显高于内部融资,公司更加倾向于使用内部融资的资金,面对有限的内部资源,大股东使用内部资金的能力对R&D投资的强度便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以2010年深交所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数量与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数量之和的比例较大时,则大股东越会从公司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与发展的投资,减少对经理人短期盈利施加的压力,从而促进上市公司R&D投资的增长,使公司出现较好的发展势头。文章从样本公司财务背景角度系统的分析了股权结构对于上市公司R&D投资强度的影响,并以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2~2004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财务杠杆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国有控制上市公司与民营控制上市公司公司价值并无显著差异;国有控制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呈U形关系,民营控制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则呈倒U形关系;国有控制上市公司财务杠杆比率与公司价值负相关,民营控制上市公司财务杠杆比率与公司价值则正相关.其政策含义是,政府应该继续贯彻"抓大放小"的战略方针;监管部门应该关注持股比例较高的民营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资金来源及其行为特征,防止其对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侵害行为;银行贷款应对国有及民营企业一视同仁,银行需要加强对国有控制上市公司贷款的监督.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深市509家上市公司2004年度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前三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以及他们之间的股权制衡对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的影响。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年报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负相关,并且两者存在正“U”形关系。第二、第三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监督制衡能力较弱,并没有充分利用外部审计约束的作用来保护其他股东的权益。  相似文献   

17.
大股东控制、政府控制层级与公司价值创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着眼于公司价值的边际增量——投资绩效,从相对更短的价值链,研究了大股东控制、政府控制层级在我国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与效率,以深入探究所有权结构与公司价值关系的迷雾。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发现:不同的所有权结构在公司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与效率和终极所有权性质密不可分,大股东追求控制权私有收益对市县级政府和非政府所属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产生了消极影响。具体而言:市县级政府控制和非政府控制上市公司的投资绩效受到堑壕效应的消极影响,但利益趋同效应仅在非政府控制上市公司中有所显现;股权制衡对市县级政府和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投资绩效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佳 《投资与合作》2014,(4):168-168
随着我国上市企业及股市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数量及市值也在急速增长。然而,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众多上市公司大股东及其实际控制人在自身经营出现问题时,很容易打上市公司的主意。上市公司股东占款问题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问题制约着我国资本市场和经济的发展。本文首先对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占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进一步分析其危害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6-200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为基础,实证检验了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市场环境对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股东利益输送程度与大股东持股比例正相关,与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负相关,与政府干预程度负相关。同时,经历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国有上市公司,近几年来在中央地方和地方国资委的监管下,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较非国有企业有明显的减少。  相似文献   

20.
大股东占款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股东占款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1998—2003年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大股东占款为研究对象,检验了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对大股东占款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上年盈利能力水平不同,大股东的占款行为不同。当以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为基础的总资产利润率(CROA)小于-3.14%时,大股东占款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正相关,表现出大股东的资金掏空行为;当上市公司的CROA介于-3.14%~42.76%区间内时,大股东占款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负相关,表现出大股东的资金支持行为;当上市公司的CROA高于42.76%时,大股东占款随着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而增加,表现出大股东的资金掏空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