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霖 《现代金融》2006,(7):17-17
金融脱媒,又称“非中介化”,是指资金的融通、支付等活动更多地直接通过证券市场进行,从而降低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传统中介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在“金融脱媒”现象日益深化的今天,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盈利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如何清醒面对“多重挤压”并从“盈利困境”中突围出来,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金融脱媒趋势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军 《中国金融》2006,(14):12-14
金融脱媒,又称“非中介化”,是指资金的融通、支付等活动更多地直接通过证券市场进行,从而降低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传统中介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程度。目前,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相关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我国金融脱媒的长期趋势已基本确立并将加速发展。面对金融领域的这一重大结构性变化,商业银行应当在理念、体制、产品、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创新,积极应对现实挑战,努力把握重大机遇,大力促进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3.
金融脱媒作为一种绕过金融中介而直接进行投融资的去中介化现象,已成为市场经济各国金融发展中必须经历的过程,较之发达国家我国的金融脱媒刚刚起步。本文不仅从定性的角度讨论我国当下金融脱媒的现状,以及其对各个经济主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而且从定量的角度,选取几个基于直接融资的能够度量金融脱媒的指标,运用时间序列的协整分析,建立回归方程与误差修正模型,探寻金融脱媒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和短期影响,并阐述其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4.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金融脱媒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钢  郑良琳 《上海金融》2012,(11):104-107,119
本文基于新金融中介理论角度诠释金融脱媒概念,从发达国家的金融脱媒与反脱媒的轮回历程,对我国的金融脱媒趋势下的金融体制变革提出相关启示。同时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为分水岭,分析近二十年来我国金融脱媒的阶段划分、影响因素及变化特征,并从部门角度选择中介化比率以资产和负债两个维度来考察我国金融脱媒变化趋势,指出当前我国在金融脱媒趋势下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我国国情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金融脱媒”是相对于银行的“金融媒介”来说的,指的是不经过银行媒介的资金融通现象。“金融脱媒”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促进了银行新的业务尤其是中间业务的发展以及利润来源的多样化,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等新业务以适应金融脱媒的形势要求。  相似文献   

6.
《现代商业银行》2006,(10):17-17
2004年以来,“金融脱媒”一词火爆起来。 近几年,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资金的供应绕开商业银行,直接输送到融资者手里。而它又必然刺激着另外一个词汇的诞生——“金融脱媒”。一般来说,“金融脱媒”是指在国民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中,更多地采用直接融资的方式,而不是通过银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世界银行业发展和变化的五个特点:一是大型化。世界银行业兼并浪潮风起云涌,一浪高过一浪,银行合并的事件不时发生。二是全能化。由分业走向混业:银行+证券+投资银行+保险。三是表外化。背景是银行“非中介化”和资金“脱媒”。四是电子化(e-化)。信息技术革命正促进银行业发生巨大变革。五是国际化。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带来国际间资本的自由流动、企业的跨国经营,这又必然带来大型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  相似文献   

8.
连平 《新金融》2006,(Z1):7-9
金融脱媒,是指资金绕过商业银行等间接金融中介机构,直接由资金的供给方流向资金的需求方,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等间接金融中介机构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程度。在国际上,金融脱媒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在我国金融脱媒的大幕已经拉开,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全新的经营环境,我国的商业银行有必要在经营理念、管理体制以及产品开发等方面展开根本性的改革,以全新的姿态迎接金融脱媒。  相似文献   

9.
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脱媒”现象日渐突出。特别是去年以来,随着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延续和深化,对商业银行储蓄存款传统的增长方式形成较大挑战,传统的储蓄存款存量资金和客户也面临着在金融同业间“重新洗牌”的可能。市场上高端客户在月、季末向多家银行主动询价、要价现象越来越多,大户储蓄存款在银行之间的流动更加频繁。本文结合某县级支行储蓄资金运行,提出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金融脱媒”已是全球金融业的一种发展趋势。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加息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资金回流银行系统,但仍然无法扭转大局。因此,我国银行业应该借“金融脱媒”之机,变挑战为契机,迅速加快自身发展,提升竞争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企业资金的融通、支付等活动从过去以银行为主转变到更多地通过证券市场进行,从而降低了对银行这一中介媒体的依赖性,业界将此现象称为“金融脱媒”。我国“金融脱媒”的长期趋势已基本确立并将加速发展,也成为国内银行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国有商业银行县级支行各项功能特别是资源配置功能持续萎缩,一方面导致作为生产要素“粘合剂”的货币信贷资金所具有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的功能弱化,国有商业银行县级支行日益“边缘化”;另一方面,民间借贷与资金体外循环使“金融脱媒”现象进一步凸显。最近,我们对广市安11家国有商业银行县级支行进行了调查,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国有商业银行县级支行资源配置功能,使储蓄资金更有效地配置到实体经济中去。  相似文献   

13.
宋丽 《河北金融》2013,(7):10-11,22
金融脱媒是指资金供需双方不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直接进行资金交易的一种经济现象.这种现象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影响深远,客观看待这一现象,对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我国金融脱媒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入手,分析金融脱媒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并从金融监控、金融深化、金融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对我国在金融脱媒影响下的金融体系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不经过商业银行而到达融资者手里,它既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面对金融脱媒,国内银行业要转变经营观念、大力拓展中间业务、提高银行服务水平、加大中小企业贷款力度、实现资产负债多元化,运用多样化的资产负债工具,管理和分散风险,努力推进综合化经营步伐。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的重要性相比于过去而言的确是有弱化的趋势,但无论是资金供给方,还是资金需求方,对于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中介服务,仍然保持着有效需求,对商业银行“脱媒”的担心显然是多虑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分析了导致我国“金融脱媒”加速发展的原因,并结合南京的个案,着重从国民财富增加、经济发展、政府主导、宏观调控、金融体制改革五个方面进行了剖析;论述了“金融脱媒”对我国银行业带来的影响,着重分析了“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造成的冲击,并结合南京经济金融的发展现状、商业银行的经营取向等多方面情况,具体分析了“金融脱媒”对南京银行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葛兆强  连建辉 《新金融》2006,(Z1):23-27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快步迈入金融脱媒时代。这一时期的金融脱媒具有较强的非对称性,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严峻的考验。面对金融脱媒,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战略措施:实现由“融资中介”向“货币契约”的转变;实现由“批发银行”向“主体银行”的转变;实现由“单一经营”向“多元经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评论     
《中国货币市场》2005,(11):73-73
项俊波:适时调整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胡晓炼:“十一五”期间外汇管理工作的重点;夏斌:金融监管层面可能影响金融生态的几个问题;李扬:利率市场化需要资金“脱媒”。  相似文献   

19.
郑常美  祝珠芳 《新金融》2006,(Z1):41-44
本文分析了“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机遇,在借鉴美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后,提出了如何加快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思路与措施,以顺应“金融脱媒”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如今,“金融脱媒”的趋势正在不断的发展和壮大,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市场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受到了一定的威胁.本文就我国的商业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的能力进行一定的分析,建立合理的分析指标试图找出其制约因素,这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脱媒”的不利环境下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