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金融排斥的城乡二元性客观表现出发,通过模式构建与理论分析来探讨二元性状况,再进一步结合实证与检验结果,提出减少金融排斥的城乡二元性的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二元经济结构、政府行为与城乡金融结构演化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结构、政府行为对我国城乡二元金融结构演化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无论是在长期还是短期,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和政府行为始终是我国城乡金融结构增强的主导因素;城乡投资差异对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的增强在长期内有显著影响、短期内影响不明显。因此,要促进我国城乡金融协调发展,需要减少政府干预、推动农村金融深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金融排斥理论是一门新兴理论。文章介绍了国内外金融排斥的研究现状,结合我国实际,研究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空间差异,并通过建立计数模型,解析影响农村金融排斥的主要因素,提出如何实现城乡统筹视角下农村经济和金融的可持续性发展,体现了研究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金融排斥的形成与商业银行改革及其经营策略的调整密切相关。多年的改革逐步呈现出背离底层民众金融需求的趋势,其具体表现主要包括农村金融排斥和中小企业金融排斥两方面。破解我国金融排斥的办法应集中于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加大金融市场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建立审慎监管体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洪利  梁礼广 《上海金融》2012,(8):3-8,116
我国城乡二元金融非均衡发展态势显著,本文在引入金融民主化理念的基础上,基于该理论视角,结合近些年来的统计数据,分别从收入、银行信贷、保险覆盖等方面定量分析我国城乡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资源分布的差异。并针对具体的差异情况,尝试以金融民主化的理论思维为遏制城乡金融差异的进一步扩大、实现城乡金融包容性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把我国经济发展划分为前工业化、工业化和后工业化三个时期,进而在每个时期背景下,结合当时的生产力条件和政策方针,研究经济和二元金融的发展演化状况。通过分析发现: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是由经济发展内生驱动、外部制度冲击以及国家战略政策推动共同促成的;而我国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则是二元经济结构的必然产物。由此,本文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和金融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在体制变革和金融创新的强有力推动下,欠发达区域的金融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就区域金融发展的东西部差异而言,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像中国西部地区,城乡金融发展不协调,金融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金融城乡二元问题突出,农村金融和金融市场化水平较低,“三农”领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农业地区金融发展的空间特征,文章利用Matlab与Arc GIS软件,结合河南省传统农业地区县域金融发展的面板数据,定量分析了城镇化对县域金融发展影响的力度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县域金融发展地域间差距愈发明显,呈逐步扩大趋势;传统农业地区的县域金融发展具有较强的地理依赖特征,围绕区域中心城市呈现两极分化格局;城镇化对县域金融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受城乡金融排斥的影响,边缘地区的城镇化"溢出效应"并不明显且抑制农村金融发展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乡经济的二元化结构在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中表现的越来越突出明显,已经成为制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在对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揭示中我们发现,金融资源配置是形成城乡差距的核心因素,城乡金融市场的分割与不平衡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保持总体经济的持续发展,文章首先认清了城乡经济发展中金融资源配置上存在的差异,找出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差异的制度根源和市场竞争因素,提出了在尊重市场规律基础上如何以金融作为推力,发挥政策性金融的护航作用;在政策层面奠定农村经济金融体系扩大并完善的基础;建议在扩大农村金融覆盖率,给予农村经济主体经营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上实现逐步缩小城乡差,打破城乡经济二元化格局。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乡经济的二元化结构在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中表现的越来越突出明显,已经成为制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在对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揭示中我们发现,金融资源配置是形成城乡差距的核心因素,城乡金融市场的分割与不平衡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保持总体经济的持续发展,文章首先认清了城乡经济发展中金融资源配置上存在的差异,找出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差异的制度根源和市场竞争因素,提出了在尊重市场规律基础上如何以金融作为推力,发挥政策性金融的护航作用;在政策层面奠定农村经济金融体系扩大并完善的基础;建议在扩大农村金融覆盖率,给予农村经济主体经营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上实现逐步缩小城乡差,打破城乡经济二元化格局.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等信贷可得性视角,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减缓的影响路径与影响程度,以期强化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社会资金捕获能力,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客户触达能力,促使城乡之间金融服务的机会均等化,降低融资交易成本,破解金融排斥,缩小城乡差距,降低农村地区的相对贫困水平.但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只能够有效地降低东部地区的农村相对贫困水平,而在中西部地区,这种效应并不明显.中国应因地适宜改进和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提高各类微弱经济体信贷可得性、增强金融赋能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构建了不同收入层农户的借贷违约风险结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深入分析了不同收入层农户的违约风险、对金融机构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和不同收入层农户所遭受的金融排斥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户高、中、低三个收入层中,金融资源倾向于流入高收入层,高收入层最不容易受到金融排斥。中收入层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最高,却最容易受到农村金融机构的供给排斥。低收入层对金融资源的有效需求不足,受到的金融排斥更多地表现为自我排斥。因此建立一个多元化格局、适合不同收入层农户金融需求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是提高农村金融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农村金融排斥的一个合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1991-2015年数据,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考量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城乡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差异以及城乡财政支持差异、非农产业结构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城乡金融规模差异是直接引起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异的格兰杰原因;城乡之间在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方面存在差异,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都有拉大的作用;短期内城乡金融结构差异作用明显,长期内金融效率差异作用较大,而金融规模差异、财政支持差异在长期和短期内都起作用,非农产业结构水平在长期内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很强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金融排斥最新研究进展与不足,将其理念分解为接触与使用两个层面,剖析金融排斥与过度负债的内在关系,并结合我国的实证研究,提出切断风险传递的复合链条,削减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与过度负债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1980-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对广西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存在正相关的长期均衡关系,广西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和金融效率的提高均不同程度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假定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差距遵循库兹涅茨曲线,本文认为广西还处于库兹涅茨金融发展的低级阶段,为此提出促进金融发展,尤其是农村金融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吉林金融研究》2013,(11):22-25
金融排斥是制约我国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研究解决作为基础性的金融服务的支付结算领域的金融排斥问题的路径,对于全面破解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吉林省松原地区查干花养殖场内的兽医站通过转账电话为养殖场员工及附近农户提供非现金支付服务的发展为例,通过对当下农村自发衍生的支付服务机制进行了探讨,对破解农村支付领域金融排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机制路径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金融排斥对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对农民工创业意愿调查的结果为依据,分析了制约农民工创业的金融排斥现象。通过对调查对象的选择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户籍与农民工创业风险是农民工受到地理排斥、评估排斥、条件排斥、价格排斥、营销排斥和自我排斥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通过改革农村土地金融制度,提高对农民工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的风险补偿水平及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等办法克服金融排斥现象。  相似文献   

18.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社会公正和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财政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当务之急。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极为复杂和深刻的财政学命题,只有突破在现有财政收支框架内讨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局限,立足于"工业反哺农业"的宏观战略背景,并结合下一步财政体制的均等化改革,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才有可能从理念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掀起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以土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促进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功不可没,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问题。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加快农地制度改革,健全农地经营权流转体系;另一方面还应将农村土地制度与农村金融制度二者的改革与创新相互结合、相互统一,发展农地金融业务,积极探索具有创新意义的地票交易、农地承包权证券化等多样化农地金融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