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本的量化指标,对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内控缺陷认定标准质量水平进行了量化,并据此考察了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效果与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控缺陷认定标准有助于促进内部控制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分析发现,内控缺陷认定标准与其他内外部监督机制具有协同效应。在审计委员会作用更强、外部审计质量较高及市场化程度更高情况下,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对内控质量促进作用也更明显。上述研究发现表明,监管层面应加强企业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的质量监管,以推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总体提升以及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有效落地。  相似文献   

2.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核心问题。本文以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2011年内控评价报告为研究对象,从重要性和可能性两个维度考察上市公司内控缺陷认定定量标准的制定情况,并运用内容分析法从缺陷事件的性质、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的严重程度三个维度考察上市公司内控缺陷认定定性标准的制定情况。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在制定方面存在着诸多影响内控缺陷信息质量的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总体性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困境破解及框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是内部控制评价和鉴定中最基础的问题,然而不仅目前的内部控制规范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存在制度空白,而且国内外均缺乏关于内部控制缺陷方面的系统研究。有鉴于此,本文首先从制度、理论以及操作三个层面对内控缺陷认定困境进行了解析,指出内控缺陷认定困境主要表现在:内控缺陷的概念和分类缺乏明确界定,一般、重要及重大缺陷缺乏具体认定标准,有关制度规范缺乏细化指导规则等;其次从规范制定思路、概念界定、分类、认定标准等方面提出了破解思路;最后构建了内控缺陷认定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4.
丁友刚  段然 《会计研究》2020,(3):141-156
内控缺陷认定在本质上既是一个科学判断问题,也是一个或有事项确认问题。本文从科学判断基本要求与或有事项确认专业性要求出发,采用扎根理论连续比较法和热词分析法对2011年至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内控缺陷认定标准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制定的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在逻辑上不符合科学判断基本要求,在内容上不具备可能性与重要性等或有事项确认的基本要素。以此为基础,本文提出建立内控报告概念框架,重视内控缺陷认定标准规范与指引以及规范内控缺陷认定标准披露与审计等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5.
廖高玲 《会计师》2013,(13):60-61
现行的内部控制规范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存在模糊之处,导致企业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存在一定困难。本文在分析了企业认定内部控制缺陷的困难后,探析了解决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困难的方法,即不严格区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通过定量或二级定性化标准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更有依据的区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原则式与规则式互补的内控缺陷认定框架,以供企业进行内控缺陷认定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廖高玲 《会计师》2013,(7):60-61
现行的内部控制规范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存在模糊之处,导致企业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存在一定困难。本文在分析了企业认定内部控制缺陷的困难后,探析了解决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困难的方法,即不严格区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通过定量或二级定性化标准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更有依据的区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原则式与规则式互补的内控缺陷认定框架,以供企业进行内控缺陷认定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前提,然而现行的内部控制规范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存在模糊之处,导致企业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存在一定困难,具体表现在内控缺陷原则式认定与规则式认定的两难选择,财务报告内控缺陷与非财务报告内控缺陷难以明确界定以及内控缺陷重要性程度的划分标准缺乏实际操作性等,本文对上述企业认定内部控制缺陷的困难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审计师变更与审计质量:一个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股东、管理层和审计师三方参与的两委托人-单代理人博弈模型,研究了固定审计费用下不同审计师变更方式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师强制性单期变更与审计师强制性定期变更下,审计师与管理层之间的合谋将导致严重的财务舞弊;而在审计师自愿性变更下,股东可以利用解聘现任审计师这一威胁来阻止审计师和管理层之间的合谋,使得审计师和管理层的最优策略均为真实披露公司的盈余信息,并发表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9.
内控缺陷是内部控制过程存在的缺点或不足,其严重程度决定着组织管控未来风险的能力以及预期变为现实的可靠程度.它的认定是组织内控目标实现的合理保证,也是组织内控评价和风险管理的核心与关键.本文从我国央行内控缺陷认定的重要性入手,探讨了央行内控缺陷的内涵、认定标准与方法、认定机制等问题,并提出了缺陷认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管薪酬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解决股东与管理层之间委托代理问题的关键.薪酬制度设计得当,能够有效降低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成本,激励管理层努力生产经营,提高公司价值,增加股东财富;反之,如果薪酬制度设计不当,就可能导致对管理层激励失效,进而引发管理层为追求自身利益而牺牲股东利益,最终进一步激化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矛盾.本文对近几年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关系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视角与内容  相似文献   

11.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现状、困境及基本框架重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评价及审计中,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都是最基础的问题,然而由于中西方均缺乏关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系统研究,目前的内部控制规范对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也存在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如内控缺陷的概念和内涵界定模糊、重大缺陷缺乏认定标准、有关内控缺陷的规范缺乏细化指导规则等。所有这些直接导致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困境和内控信息披露质量低等问题。有鉴于此,本文在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现状及困境探讨的基础上,从理论前提衔接、规范制定思路及内控缺陷程度区分等方面重构了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2.
由于体制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上市公司中,除了考虑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冲突外,更重要的是控制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最佳公司治理实践就与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13.
章彪 《浙江金融》2002,(12):28-28,20
长期以来公司治理运动常常将重点放在股东(特别是大股东)与管理层的关系方面,而小股东与大股东、管理层的关系常常被忽视.小股东因其在公司结构中所处的弱势地位,不仅要负担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带来的代理成本,还可能受到处于控制地位的大股东的侵害.事实上,对小股东的利益保护,对公司的市场价值乃至一国资本市场的广度、深度和结构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在世界各国投资者保护中,小股东保护都是最重要的,以至于在公司治理中我们常把投资者保护归结为小股东保护.  相似文献   

14.
以内部控制缺陷的动态整改为切入点,以2007-2017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内部控制缺陷发生整改和整改及时性对高管隐性和显性腐败的影响,并区分缺陷认定标准严格程度与缺陷异质性做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相比未整改公司,整改公司的高管隐性腐败程度更低,但显性腐败程度短期内没有明显变化;整改所耗时间越长,隐性腐败程度增长越快,显性腐败的发生概率越高;仅在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较为宽松以及存在公司层面内控缺陷的样本中,内控缺陷整改前后,高管腐败程度才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依据机构持股具有的"有效监督"假说和"利益冲突"假说,本文从三个维度实证检验机构持股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持股与内部控制缺陷显著负相关,大机构投资者(持股比率大于3%)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抑制作用更强,验证了机构持股的"有效监督"假说;与非独立型机构投资者相比,独立型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抑制作用更大;与短期机构投资者相比,长期机构投资者更能抑制内部控制缺陷的产生。此外,终极产权性质会影响机构持股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治理监督作用,总的来说,机构持股对内控缺陷抑制作用在非国企中更为明显,且不同类型机构持股对内控缺陷抑制作用在国企与非国企中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审计师变更可能是新任审计师实施低价揽客竞争策略的结果,也可能是企业管理当局实施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结果。借助可观察的审计费用,本文对审计师变更这一现象进行了考察,发现在审计师变更过程中新任审计师大多实施了低价揽客策略。但同时,还发现了一种特例,即大规模审计师变更为小规模审计师的情况中,新任的小规模审计师不仅没有像正常竞聘那样降低审计收费,反而获取了更高的审计收费,这表明大规模审计师变更为小规模审计师的情况更可能是企业管理当局实施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毒丸计划对股东价值的影响。目前存在两个假说,股东利益假说认为毒丸计划会提高管理者的人力资本投入、重视长远投资、为股东争取高溢价,最终会增加股东价值;管理者保护假说认为毒丸计划会保护管理者免受被替换的威胁、阻碍市场的有效性、使管理者厌恶风险,最终减少股东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高盛"欺诈门"暴露出的金融机构治理机制缺陷进行了思考,通过利益相关者主义理论对保险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了剖析,提出保险公司治理要实现利益相关者利益、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管理层监管、内控建设与外部监管并重等项措施。  相似文献   

19.
崔兴勇 《金卡工程》2010,14(11):248-248
内部审计是内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协助管理层监督单位和部门更有效地履行各自的职责。本文从五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内部审计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内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06-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企业总部所在省份的省委书记变更作为政治不确定性的衡量,研究了政治不确定性对于管理层自愿业绩预告和预告精确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官员变更的当年,管理层会更倾向于自愿发布业绩预告,并且业绩预告的精确度也会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政治不确定性对业绩预告自愿披露倾向和精确度的影响在民营企业、新任官员为外部调任时、分析师跟踪人数更多的公司中更为显著。最后本文也从资本市场反应的角度进行了补充检验,发现市场在政治不确定性更高时对业绩预告的反应也更强烈。本文的发现对于理解政治不确定性的微观影响及管理层自愿业绩预测的作用都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