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武腾 《当代金融研究》2022,2022(1):20-32
《民法典》第597条第1款的主要规范目的是,无权处分不影响买卖合同的效力。只要承认权利人的追认会产生所有权变动的效果,就适宜承认存在效力未定的处分行为。区分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在解释论上具有可取之处。在传统债法上,无权处分致使给付不能的,存在适用债务不履行责任抑或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争论,两方面规定在构成要件上有实质区别。我国《民法典》合同编实行救济进路,第三人享有所有权、抵押权等权利致使所有权不能转移的,当事人可以选择适用《民法典》第597条第1款或第612条,两者在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和效果上并无实质区别。《民法典》第612条中规定的第三人“享有权利”文义范围较窄,应当对其进行目的论扩张,将第三人“过去享有权利”且主张权利的一些情形纳入其中;即使买受人构成善意取得,仍可认定出卖人违反权利瑕疵担保义务。  相似文献   

2.
鲁璐 《时代金融》2013,(11):74-75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商业秘密经济价值日益凸显,对商业秘密进行立法保护受到各国重视。本文从商业秘密的无形财产权视角出发,分析我国现行商业秘密法律保护模式的现状及不足,提出针对《商业秘密保护法》送审稿内容补充的建议和完善相关商业秘密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行为方式包括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双重侵权行为、非法处分合法知悉的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和第三人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文章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各种行为方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邵士君 《财政监督》2002,(11):40-40
1.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的法律依据。商业秘密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加强商业秘密保护,已日益受到人们普遍重视。保护商业秘密的方法多样,有企业内部管理手段;有国家行政管理手段;也有国家司法保护手段。本文主要探讨权利人如何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免受不法侵犯。我国保护商业秘密的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主要有:《反不正当竞争法》、《劳动法》、《合同法》、《民法通则》、《刑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诺干规定》、劳动部《关于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和国家科委《关于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技术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见》等,部分地区还制订了地方性法规,如湖北省《关于反不正当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软件侵权纠纷案件在我国频频发生。由于计算机软件具有兼容性、编码易复制性、编译手段多样性等特点,现行法律对计算机软件保护不足,应该将版权和商业秘密保护模式结合起来,限制软件商业秘密的利用方式,明确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的侵权责任,完善我国软件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措施,以更好地保护计算机软件的相关权利。  相似文献   

6.
知识产权作为财产权的一种,是人类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产权保护是每个运营主体都需关注的重大事项。著作权作为重要的知识产权之一,依法受保护。《著作权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相似文献   

7.
《民法典》新增保证合同一章。相较于《担保法》,其条文主要有文字修改完善型、重大修改和新增型条文两种。前者对金融与司法实践不产生较大影响;后者改变了则原有《担保法》规范的价值判断结论,产生较大影响。相较于《担保法解释》,保证合同章亦主要有吸收司法解释型、修改司法解释型,其对应的《担保法解释》规则将不再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应及时清理。《担保法》中未进入《民法典》的规则,基本上属于立法者的"有意忽略";《担保法解释》未进入《民法典》的规则,与《民法典》和既有规则相冲突的规则与理念不再适用,《民法典》和既有规则有规定的应优先适用,不与《民法典》相冲、亦无相关规则的规范暂可继续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应及时清理司法解释,重新考虑《担保法解释》的相关规则,如重构法人分支机构提供保证,明确共同保证中保证人的内部追偿权。  相似文献   

8.
谢焱 《当代金融研究》2020,2020(4):120-131
近年来,《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商业秘密条款被频繁修订,《刑法》中有关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刑事条款和司法解释却没有随之更新。侵犯商业秘密罪应如何适用,两法如何衔接,成为当下的严峻问题。新《反不正当竞争法》改变了商业秘密的定义,增补了行为方式,《刑法》尚能应对,但侵犯商业秘密罪“重大损失”的标准过低,必须通过特别规定来解决。形式上有多种可能性,内容上要把握慎刑和谦抑原则,在划清民事侵权和刑事犯罪边界时要正确把握刑法的独立品格。具体说来,由于商业秘密涉及国家安全,要对有涉外因素的行为加重刑罚;对不同行为方式所体现的社会危害性进行质和量的区分,并与侵犯财产罪严格区分。另外,侵犯商业秘密的入罪标准“重大损失”过于单一、认定困难,建议增加“其他严重情节”。  相似文献   

9.
个人信息作为市场条件下一种强有力的竞争因素,使得交易市场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个人信息的商业化价值也就随之凸显,在现代商业社会,个人信息不仅带有人格属性,更蕴藏着极大的商业价值,面对个人信息的财产化,不能再采用传统的人格权保护模式,而应当对带有财产属性的个人信息采取财产权保护模式,来全面保护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10.
黄丽娜 《金卡工程》2010,14(5):188-188
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其正当性及必要性自无需多言,然而涉及到犯罪认定问题更需谨慎。脱胎于《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侵犯商业秘密罪究竟在罪过形式上是故意还是过失,抑或两者兼具?本文试从侵犯商业秘密罪主观罪过形式几种学说入手,探析其罪过形式,以期更好地阐释其主观方面要件。  相似文献   

11.
《民法典》实施前的纳税人涉税信息保护规定以《税收征管法》第八条及配套规定为主,它虽然为自然人涉税信息提供了隐私权保护,但过于强调保障税务机关对涉税信息的利用,对纳税人涉税信息权益保护不足,而且我国隐私权保护范围的狭窄性,以及其消极被动的防御性特征使得其难以全面保护大数据时代的纳税人信息权益。秉承信息保护与利用之平衡理念的《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极大地提升了个人信息保护水平。为同步提升自然人涉税信息保护水平,应当重塑《税收征管法》的涉税信息制度理念,以涉税信息保护与利用之平衡保障税收征纳关系之平衡;确立隐私权与个人信息保护并存的自然人涉税信息权益保护制度;完善保障自然人涉税信息权益的权利义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数字产品是数字与网络技术发展产生的新产品,其创新保护关系到数字产品的健康发展,数字产品的创新保护成为新经济形态下,经济学研究者面临的现实问题。由于传统知识产权注重知识产品的排他性所有权,因此,传统的知识产权对于数字产品创新保护虽有可借鉴之处但并不完全适用,设置数字产品的知识产权,并制定相应的保护维度是确立数字产品创新机制的重要途径。由于数字产品的特性,数字产品创新保护维度也存在明显的不同,数字产品的知识产权设计必须在保护期和权利设置的二维选择模式下进行权衡。  相似文献   

13.
现有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囿于三个方面,一是独创性判断标准适用困难以及新颖性要求的法定标准过高,二是传统手工艺商标权概念的不成立,三是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中民事法律规范的缺位。在无形财产权体系下传统手工艺可建构一项独立的财产权。在此基础上选择特别权利保护模式,可避开与传统产权保护模式的要件冲突。厘定传统手工艺权的主体客体、权利授权方式、权利内容、权利限制与保护期限,构成传统手工艺特别权利保护制度,将更有利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姜爱茹 《征信》2021,39(1):34-40
关于个人信用权的争议由来已久,个人信用权的权利主体、客体及内容具体清晰,个人信用权与名誉权、个人信息权、隐私权、人格商品化权都有很大的不同,应当为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且为人格权。《民法典》提出的个人信用查询权、异议权以及更正删除权是对信用利益保护的一大进步,但对因侵害个人信用权导致的财产利益损失保护不足,应通过司法解释界定财产损失的范围,使个人信用权益得到更加全面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Insurance intermediaries being obliged to be registrated in Germany due to the directive have to comply with severe provisions concerning cover provisions (i. e. Deckungsvorsorge). A third-party liability insurance is virtually compulsory for insurance brokers and insurance agents charged by several insurance companies (i. e. Mehrfach-Agent), other kinds of equal alternatives for them do not exist practically. Concerning exclusively charged insurance agents (i. e. Ausschließlichkeits-Agenten), as well as in a side job, an indemnity clause of their insurance company giving the third party full rights may be a an alternative complying with the directive. The minimum covering funds being prescribed by the directive of € 1 million per event of damage and the minimum annual covering sum of € 1.5 million are appropriate to third party liability risks of an average insurance broker on the German market, for almost all of the insurance agents on this market without a permitted covering provisions, with regard to their very little third party liability risks, they are too high. Nevertheless, the German legislator is not entitled to deviate from them to lower sums for lack of an authorization rule in the directive. German legislator should transform the rules of the directive into national ones as soon as possible in favour of the interests of the consumers worthy of protection, using the existing national regulations on lawyers, notary publics, tax consultants and accountants concerning minimum contents of compulsory cover provisions and agreed exclusive clauses.  相似文献   

16.
白云 《征信》2020,38(2):53-57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个人信息的保护受到重视。赋予个人信息法定权利是个人信息保护的基础和前提。从个人信息权利的本质属性来看,个人信息权利不是财产权,而是人格权。但是,个人信息权利应与传统的具体人格权相区别,个人信息权利不应被隐私权所替代,也与其他具体人格权保护的客体不同,个人信息权利应当是一项独立的具体人格权,只有如此,网络空间的个人信息才能够得到完整、全面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田兆武  王冠 《济南金融》2009,(10):38-41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为有技术、有潜质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为市场疲软的商业银行放贷提供了新思路,找到了兼容点。但企业对知识产权商业机密的保护等与银行对信息对称的需求存在冲突。这种困境的突破,有赖于政府的牵线搭桥和银企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与注册商标"相同商标"的判断主体、未售出侵权复制品的价值计算、与其他罪名竞合时的法律适用、销售盗版等侵权复制品的定性以及证据的采用等问题是目前司法实践中办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面临的疑难问题,相关司法解释也未与解决。本文以司法调研为基础,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法律适用意见,以期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土地流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具有三个特点:等级性、社区封闭性和政府控制。与产权残缺相比,土地的保障功能更可能是减少供给从而阻碍土地流转的主要原因。土地承包权只有成为物权,才能表现为一种具有交换价值的独立资产。赋予农户以处分权的意义也在于使承包者能够将承包权当作独立的交换价值进行流转。只有存在完整意义上的承包经营权,才谈得上形成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20.
The new Belgian Pledge Act of 11th July 2013 changes in a fundamental way the Belgian Civil Code as to security rights over movables. It contains a complete modernization of the legal framework regarding security rights over movables including the retention of title and the legal lien. The most important innovation is the possibility of a pledge over movable goods without dispossession of the pledger.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new provisions will enter into force in 2015 when the new pledge register will be operational. The paper examines this reform from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legal harmonization in Euro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