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丽美 《金卡工程》2010,14(2):245-246
中国加入2003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面对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带来的压力,中国银行业的改革进入了快车道,尤其是2003年起,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完成股份制改造,除农行外纷纷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参股。许多中小商业银行也先后引进外资入股.本文从外资参股中国目内银行的动因、现状等出发,分析了外资入股中资对中资银行改革的重要意义,同时重点针对外资入股中资银行引起的关于国家金融安全的问题,考查了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中对外资八股中资银行的相关限制性规定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按照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到2006年,我国金融市场完全开放,中国银行业全面竞争时代已经到来。从中外资银行业的关系来看,竞争固然存在且激烈,但合作的领域更多,双方应是一种竞争性合作。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外资银行也不会立即对中资银行构成致命威胁。中资银行能否借鉴外资银行的经验,加快改革和发展、提高竞争力,已成为决定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中国银行业的应对措施主要是加快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日本银行业从被动开放、政策管制到主动开放、制度放松,经济经历了复苏、繁荣、泡沫、萧条和再恢复的奇异怪圈,其中又诞生诸多风险。难道是日本银行业主动对外开放的决策路线错误了吗?对中国银行业来说,从外资银行的引入到2 0 0 0年中资银行的走出,再到加入W T O后对外资银行的全面开放,中外资银行国内同台竞争,资本流出入方式不断增多,因当局采取的防控措施,将中国银行业开放的风险损失降低化解。这是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决策比日本好吗?如此问题,通过中日银行业风险调控的对比以揭开其面纱。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中国银行业有三年以上外资参股的银行面板数据,就引入外资对中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外资股权与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呈显著正相关,引入外资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中国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增加了银行的利润,提高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因此,有必要加大引入外资的力度,适当放松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加强外资机构对中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国际资本自由化对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影响越来越明显。本文从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的两种主要方式入手,分别探讨战略投资和绿地投资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影响机制和影响效应。客观分析外资进入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针对战略投资和绿地投资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产生的负向影响,给出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外资金融机构以战略投资者身份进入中国银行业,新桥并非第一家,而其之所以产业较大影响,关键在于事件本身不仅揭示了中国银行业改革孕育着巨大机会,更表明中国政府推动银行业改革走向纵深的强大决心。  相似文献   

7.
防范危机、维系安全是中国银行业的一项长期任务。其他国家的银行危机及其处理方式,为分析中国银行业的安全问题树立了标杆。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安全性并不令人乐观,引入外资加快商业银行的现代化进程成为有效的举措,但这仅仅是银行业安全性问题的一个方面。深层次的问题还在于银行安全体系的构建,这是保障银行业安全运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外资股权进入与中资银行绩效的联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被外资参股的16家银行作为研究样本,运用stata10.0软件利用这16家银行来自bankscope数据库的2005-2007年面板数据对外资银行股权进入与中资银行效率的联动效应进行检验,得出的结论是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股权比例对反映被参股中资银行盈利能力的三个指标平均资产回报率(ROAA)和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ROAE)、净利息边际(NIM)的影响不大,外资银行股权进入的作用仍然非常有限,不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可能显著促进中国银行业效率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外资机构抛售中资银行H股所带来的影响,并探索中国银行业开放的多元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周程 《国际融资》2003,(8):37-39
中国银行业现状令人堪忧,加上“非典”的冲击,又有几分雪上加霜。日本的银行业举步维艰,引起世人的关注。“非典”之后,有关中资银行改革的探讨又一次兴起。在所有人眼中,国有银行早已困难重重,我们应当怎样战胜苦难呢?请看  相似文献   

10.
马腾跃 《中国金融家》2009,(10):129-132
执掌中国银行,为试点股改背水一战;历经波折,打造中行上市神话;作为中资银行海外经营的先行者,中行在金融危机下逆势上扬;与奥运结缘,成就银行业的奥运品牌……肖钢是中国银行不断改革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相似文献   

11.
我们向外资银行学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金融业改革开发进程不断深化,外资银行进入北京的脚步越来越快,他们和中国银行业并存于中国资本市场。虽然中国即将全面开放银行业将带来激烈竞争,但也给中资银行提供了向外资银行学习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的机会和条件。  相似文献   

12.
银行业开放应紧扣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这一主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颖 《银行家》2006,(3):17-19
中国银行业的改革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涉及近20万亿元资产的国有银行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影响和功绩足可以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应该说,我们超出WTO承诺、主动开放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举措,对中国银行业加快现有机构财务重组、增强公司治理结构、提高战略设计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银行家》2006,(3)
在集中了中国优质银行资产的18家商业银行吸收了总额达180亿美元的境外投资后,一场关于中国银行业引入境外投资者是与非的论战就此展开。争论集中针对两个话题来进行:其一,中国银行业在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过程中是否存在国有银行资产被贱卖的嫌疑:其二,中国银行业在向外国资本敞开大门的同时是否忽略了给予民族资本同等的待遇。对于前一个问题的争论,本刊已发表过多篇文章,而后一个问题的实质则是中国银行业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是否应同步协调推进以尽快实现“内外平衡”。这一问题的内涵不仅仅在于是否应降低中国银行业对国内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的准入门槛,也包括深化银行业产权改革,消除行业垄断和歧视性的准入政策,实现商业银行组织创新和业务创新的问题。更深一步观察和思考,“内外平衡”也意味着在国外银行资本大举进入中国银行业市场的同时,也要加快制定中国商业银行的“走出去”战略。本期“名家论坛”所请嘉宾均长期关注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他们的阐述或许能加深读者对上述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研究银行业对外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对当前中国银行业开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接着,从有效维护金融安全、促进民族金融业的发展等战略高度深入探讨了关于银行业是否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全面开放的内涵、开放后的外资银行的国民待遇、监管机构的审慎监管、外资入股中资银行等重大问题。文章认为,在对外开放进程中,一是要加强对外资银行母国和母行的风险研究;二是要严格外国银行的监管,平衡外国银行分行与外资法人机构的发展;三是要提高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四是合理引导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  相似文献   

15.
外资入股对中资银行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保持足够的金融控股权,又能与外围战略投资者实现合作共赢,已经成为中资银行在引入战略投资者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首先从外资入股对中资银行效率的影响人手,理清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结合银行效率理论和财务评价体系,借助聚类分析的方法,建立实证模型,通过回归分析最终得出外资入股对中国银行业效率影响不是很显著的结论.并且,据此提出加强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扩大引进外资数目、改革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及健全境外机构投资者机制等建议,有助于政府监管部门和中资银行的决策层更好地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期外资对中国银行业的投资热潮以及在WTO承诺下中国进一步开放银行业的未来前景表明,外资银行将在中国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借鉴其他国家的经历分析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的情况。虽然在其他大多数国家,外资进入是以直接收购或者取得控股权的形式,但外资在中国银行业至今只占很小的股份,管理方面的参与也非常有限。本文的结论是中国可以从进一步对外开放银行业中获得更多收益。国际经验显示:面对外资银行的更多参与和引发的更激烈竞争,东道国如果建立合适的激励机制和创造充分的机会,将从总体上带来重要收益。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引进外资银行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对外开放步伐越来越快,中国银行业以外资银行或境外投资机构参股中资银行为基本开放形式,外资开始逐步进入中国银行业。对此,在国内金融界展开了“得失大讨论”,有批评之声,有支持之语。本文就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利弊加以分析,并探讨了国内资金参与商业银行改制的投资渠道,提出在目前形势下,引进合格的战略投资者有助于我国的银行改革和未来的发展,是金融改革和金融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是银行改革的一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外国银行机构进入及其威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银行业全方位对外开放日益临近,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已进入加速阶段。外资银行机构的大举挺进,势必对中资银行的生存发展构成现实威胁,而包括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对外国银行的进入都有相应的限制性措施。基于此,我国银行业对内开放不仅迫在眉睫,而且银行业对外开放中的自我保护同样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外资入股中国银行业:如何超越“贱卖”的争论与分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以来,外资入股中国银行业显著加速,国外银行机构进入中国银行业的路径也明显转换。国有银行股权“贱卖贵卖”之争实质上是监管制度和金融市场差异所致。我们认为,在中国银行业开放的过程中,不应当局限在银行贱卖贵卖之争,而应当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整个经济金融体系的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外资引进战略与中国银行业改革:效率与稳定的权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金融业的开放更多地具有外生性质,这意味着银行业引进外国资本将面临更大的金融风险;中国银行业改革偏好于外国资本,在客观上导致了政府某些部门或某些地方政府与外资“合谋”瓜分政府长期垄断银行业而形成的特殊利益,而这些利益本应属于中国社会公众;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均表明,引入外资尽管可能会提高银行业的微观效率,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以损害宏观经济稳定为代价的。中国银行业引进外资必须注意效率与稳定的权衡。谨慎、适度地引进外资是我们当前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