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江轩宇  林莉 《金融研究》2022,502(4):57-76
利用2006-2019年沪深A股数据,本文考察了会计信息可比性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增强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表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员工更好地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1)降低资本成本及增大自主研发强度是会计信息可比性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两大作用路径;(2)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增强主要提高了普通雇员的劳动收入份额,对高管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并不显著;(3)会计信息可比性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存在一定异质性,当企业自身融资约束程度较高、信息透明度较低,或可比公司的会计盈余质量较强时,会计信息可比性与劳动收入份额的正相关关系更强;(4)会计信息可比性通过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了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沪深港通交易机制开通,以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期DID方法研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会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更换变量衡量方式、更换样本选择区间以及PSM-DID等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仍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制造业企业以及受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中表现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中介效应分析研究金融市场化改革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传导机制,利用2001~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发现金融市场化改革程度抑制了劳动收入份额的增长,并对资本深化这一中介传导变量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市场化改革通过正向拉动资本深化这一中介变量,进而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抑制作用。此外,对金融危机前后金融市场化改革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抑制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危机后这种抑制程度有所降低。据此,本文建议金融市场化改革应更加重视金融服务结构和经济结构优化的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997~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我国教育人力资本以及健康人力资本的存量和投资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作用及地区差异。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存量和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劳动收入份额作为衡量企业收入分配的指标,利用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降低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抑制作用在非国企、服务业企业、高融资约束企业中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产生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效应、市场垄断效应以及内部控制强化效应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可见,企业数字化转型难以兼顾“效率”与“公平”,需优化再分配机制,避免因经济绩效的改善而导致收入分配恶化。  相似文献   

6.
以资本收入、劳动收入和消费支出有效税率的视角定义税收结构更能体现经济增长过程中要素所承担的税负轻重。近年来我国税制结构变化大,有效税率的核算范围也亟待重新界定。对吉林省2004~2014年各项有效税率进行核算发现,吉林省有效税率结构不合理,其中劳动有效税率偏高,消费及资本有效税率偏低。利用内生增长理论选取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建立计量模型发现,劳动收入及资本收入有效税率对吉林省经济增长影响为负效应;消费支出有效税率对经济增长影响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7.
秦闻 《中国外资》2012,(6):211-212
针对当前诸多学者关注的中国收入份额下降的问题,本文在对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对数分解的基础上,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进行了测算。研究认为:当前我国收入劳动份额大约在0.5左右,从横向上比较,这一数值与发达国家的确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使用状态空间变量模型对1991-2010年我国劳动收入份额进行估算发现,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呈现出一种倒"U"型形状,说明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波动性更符合"库兹涅茨事实"而不支持"卡尔多"事实,这与大多数学者结论基本一致。从趋势上看,我们认为现阶段我国已经过了劳动收入份额上升的时间段,未来劳动收入份额可能还会继续下跌,劳动在产出中贡献有可能继续降低。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将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采用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基于文本分析方法衡量上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实证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这种影响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促进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促进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促进作用在高内部治理水平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中小规模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对于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常认为,劳动收入份额过低是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而我国的税收制度及其结构是否有效影响了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呢?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现行税制结构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货劳税不利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所得税中的个人所得税会降低劳动收入的份额,而企业所得税对其有正向影响;财产税和其他税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有正向的影响。为此,我国需要优化货劳税制度,进一步降低货劳税在整个税收收入中的比重;改革所得税制度,加快推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财产税制度和其他税收制度,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进而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10.
作为再分配调节机制的主要手段之一,政府间转移支付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笔者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以及地市财政转移支付数据,系统性考察了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实证分析指出,专项转移支付占GDP之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平均下降0.747个百分点,政府转移支付规模扩大显著阻碍了劳动收入份额提升,并且这一结论在稳健性检验中均保持稳健。机制分析进一步得出,一方面,转移支付显著提高了资本要素的回报率,因此使得企业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更偏向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另一方面,转移支付也进一步削弱了劳动者的议价能力。最后,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发展当地消费服务业能够有效缓解这一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研究了当存在劳动力异质性时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特征,通过建立无限生命周期(Ramsey)模型,讨论了个人劳动能力随机性差异经济中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化问题,并基于我国部分地区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考察了存在劳动力异质性时,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存在劳动力异质性时,不同的财政支出政策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差异性变化,社会收入流动性下降,经济中存在一个稳定均衡的持续性不平等状态。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98~2012年各省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广义矩(GMM)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财政分权、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由于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的特殊性,财政分权、人均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均成正相关性.但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基于财政分权的双门槛效应,当财政分权水平较低时,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当财政分权高于一定水平时,社会保障支出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老龄化、消费结构与服务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色  郭凯明  段雪琴 《金融研究》2021,488(2):20-37
老龄化程度加深和产业结构变迁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本文研究了老龄化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发现随着人均收入提高,一个经济体老年抚养比与服务业比重的关系由负相关转为正相关。本文在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人口年龄结构,提出由于不同年龄群体消费偏好的需求收入弹性和替代弹性存在差异,老龄化通过收入效应和价格效应两个渠道影响消费需求结构,进而影响服务业发展。当老龄化在收入效应渠道上的影响为负、在价格效应渠道上的影响为正时,模型可以解释跨国特征事实。本文结合跨国数据校准了模型参数,之后定量评估了不同环境下老龄化对服务业比重的影响,发现这一影响还取决于老龄化程度和产业间相对生产率。改变产业部门消费率和劳动力转移成本等因素后,定量结果仍保持了较高的稳健性。本文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发展了产业结构转型研究,发现“未富先老”不利于服务业发展,并以此就我国应对老龄化和发展服务业进行了政策讨论。  相似文献   

14.
罗明津  铁瑛 《金融研究》2021,494(8):100-118
本文从企业金融化的角度解释了上市公司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虽然基准结果显示,企业金融化能够促进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但基于欧拉方程分解和中介变量法的验证发现,企业金融化一方面对工资水平产生正向溢出并提升了劳动收入份额,即表现出“盈利溢出”效应;另一方面,企业金融化却会抑制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改进,客观上造成劳动要素在生产中的地位上升进而带来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即表现出“技术抑制”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高管的劳动收入份额获益幅度小于普通员工(私营企业中更明显),说明经典的“委托-代理”框架并不能有效地解释中国企业的金融化行为;与此同时,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和金融市场收益率具有强相关性,表明企业金融化的动力来自金融市场的收益激励。本文研究结论表明,企业金融化是企业在金融市场超额收益时期的“理性选择”,伴随金融市场回归并运行在合理区间,企业金融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不仅不可持续,而且会对劳动生产率产生持续损害,借助趋利性的企业金融化来获得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无异于“饮鸩止渴”。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我国进一步深化金融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金融回归本源,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We provide quantitative guidance on whether and to what extent different elements of Heterogeneous Agent New Keynesian (HANK) models amplify or dampen the response of aggregate consumption to a monetary policy shock. We emphasize four findings. First, the introduction of capital adjustment costs does not affect the aggregate response, but does change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so that a larger share of indirect effects originates from equity prices rather than from labor income. Second, incorporating estimated unequal incidence functions for aggregate labor income fluctuations leads to either amplification or dampening, depending on the data and estimation methods. Third, distribution rules for monopoly profits that allocate a larger share to liquid assets lead to greater amplification. Fourth, assumptions about the fiscal reaction to a monetary policy shock have a stronger effect on the aggregate consumption response than any of the other three elements.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保障具有重要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在很多国家社会保障都是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最重要的手段。本文对陕西省宝鸡市住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社会保障转移性收入缩小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使城乡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下降了4.5%,其中城镇居民基尼系数下降22.8%,农村居民基尼系数下降1.82%。但由于农村居民获得的社会保障转移性收入远远低于城镇居民,从而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上升23.17%。为抑制收入分配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中国应重视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尤其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尽快扭转社会保障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逆向调节。  相似文献   

17.
We characterize optimal fiscal policies in a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with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endogenous public spending. The government can tax consumption, as alternative to labor income taxes. Consumption taxation acts as indirect taxation of profits (intratemporal gains of taxing consumption) and enables the policymaker to manage the burden of public debt more efficiently (intertemporal gains of taxing consumption). We show analytically that these two gains imply that the optimal share of government spending is higher under consumption taxation than with labor income taxation. Then, we quantify numerically each of these gains by calibrating the model on the U.S. economy.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how land acquisition during urbanization affects labor allocation decisions of farm households in China. We develop an agricultural household model by including land acquisition to examine its impacts on nonfarm labor participation and income. Two data sets (self-designed household surveys at Xingwen County in 2012 and the 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 (CHFS) data covering 29 provinces in 2013) are adopted for empir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find that land reduction h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probability and the share of family nonfarm labor allocation from both data sets. We also find that land acquisition increases the household income of the land acquisition group in CHFS data.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也不断拉大。我国现行财税政策调节收入分配的效应弱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作用存在局限性。应尽快完善我国财税政策,建立一个覆盖居民收入运行全过程的财政税收调控体系,充分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