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企业作为初次分配的微观主体,其经营决策直接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因此企业金融化行为或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影响。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7-2021年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企业金融化对于劳动收入份额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该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不同属性企业的金融化行为对其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果不同。通过嵌入市场化程度和管理者能力的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市场化程度发挥了抑制调节效应,即削弱了企业金融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而管理者能力则发挥了催化调节效应,即强化了企业金融化对于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基于此,应全面、客观地认识企业金融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根据非金融企业配置金融资产的实际情况,引导企业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中介效应分析研究金融市场化改革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传导机制,利用2001~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发现金融市场化改革程度抑制了劳动收入份额的增长,并对资本深化这一中介传导变量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市场化改革通过正向拉动资本深化这一中介变量,进而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抑制作用。此外,对金融危机前后金融市场化改革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抑制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危机后这种抑制程度有所降低。据此,本文建议金融市场化改革应更加重视金融服务结构和经济结构优化的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07—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并购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并购显著促进了上市公司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从影响机制来看,并购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融资成本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得出,在非国有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并购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效应更为强烈。拓展性分析发现,并购显著提升了雇员的劳动收入水平,且使得公司高管与雇员之间的劳动收入差距缩小。本研究为并购服务实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路径的构建提供了借鉴,对于如何通过并购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实现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目标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许家云 《金融研究》2020,484(10):131-149
进口企业的职工工资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的民生福祉和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稳定性。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就进口贸易对企业职工收入的影响进行深入考察,结果表明:(1)进口有利于提高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不过这种正向的“工资提升”效应在长期不具有持续性。(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进口通过竞争效应和激励效应作用于企业的工资水平。进一步使用倍差法、工具变量法等的估计结果也证实了上述结论的稳健性。(3)进口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因企业所有制、是否出口、进口产品类型以及进口来源国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4)引入劳动收入份额的分析表明,进口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具体地,进口的“生产率提升效应”影响超过了“工资提升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分阶段推行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构造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负面清单制度对上市公司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机制分析表明,该制度通过优化企业要素组成和提高劳动要素分配发挥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以及处于进入壁垒较低、营商环境较好地区的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效应更为明显,且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最终还有助于改善企业经营绩效和投资效率。本文从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的视角验证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政策效应,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许家云 《金融研究》2015,484(10):131-149
进口企业的职工工资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的民生福祉和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稳定性。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就进口贸易对企业职工收入的影响进行深入考察,结果表明:(1)进口有利于提高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不过这种正向的“工资提升”效应在长期不具有持续性。(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进口通过竞争效应和激励效应作用于企业的工资水平。进一步使用倍差法、工具变量法等的估计结果也证实了上述结论的稳健性。(3)进口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因企业所有制、是否出口、进口产品类型以及进口来源国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4)引入劳动收入份额的分析表明,进口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具体地,进口的“生产率提升效应”影响超过了“工资提升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分整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FIGARCH),本文研究了考虑金融因素情况下量化宽松政策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直接影响,以及量化宽松通过金融市场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量化宽松政策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溢出性、非对称性和长记忆性,即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在政策实施后得到加强,量化宽松政策对大宗商品市场有显著影响,且呈现行业性差异,大宗商品市场的典型长记忆特征得到显著增强,冲击造成的市场波动将持续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8.
以劳动收入份额作为衡量企业收入分配的指标,利用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降低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抑制作用在非国企、服务业企业、高融资约束企业中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产生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效应、市场垄断效应以及内部控制强化效应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可见,企业数字化转型难以兼顾“效率”与“公平”,需优化再分配机制,避免因经济绩效的改善而导致收入分配恶化。  相似文献   

9.
于井远 《税务研究》2024,(1):113-119
本文以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劳动收入份额视角,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表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融资约束缓解效应是其主要作用机制;政策实施后,试点企业相应增加了员工雇佣人数并提高了平均薪酬;此外,政策效应对非国有企业更加显著。为进一步释放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红利,建议扩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适用范围,提升政策覆盖面;进一步降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门槛;试行分类管理,进一步优化退税流程,更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我国金融资本超额回报率的事实,在市场套利分析框架下实证检验了实 体企业金融化是抑制还是加剧了尾部金融风险溢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从杠杆率来看,实体 企业金融化对杠杆率具有“双刃剑”效应,然而,实证结果发现,从长期经济后果来看,实体 企业金融化却显著提高了杠杆率,基于Altman-Z值的风险分析进一步发现企业破产风险显著 上升,从而加剧了尾部金融风险溢出。文章的研究结论有利于全面观察实体企业金融化带来的 的实际效果,也揭示了金融行业对实体行业的风险传导过程中的一个风险源,对于实体经济和 金融领域关于企业金融化效应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江轩宇  林莉 《金融研究》2022,502(4):57-76
利用2006-2019年沪深A股数据,本文考察了会计信息可比性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增强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表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员工更好地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1)降低资本成本及增大自主研发强度是会计信息可比性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两大作用路径;(2)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增强主要提高了普通雇员的劳动收入份额,对高管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并不显著;(3)会计信息可比性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存在一定异质性,当企业自身融资约束程度较高、信息透明度较低,或可比公司的会计盈余质量较强时,会计信息可比性与劳动收入份额的正相关关系更强;(4)会计信息可比性通过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了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2.
许红梅  倪骁然  刘亚楠 《金融研究》2021,495(9):170-187
本文以2011-2017年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入选“中国年度最佳雇主100强”榜单衡量上市企业的员工满意度,考察员工满意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入选榜单的企业平均而言比其它主要特征相似的匹配企业的专利申请总数高约47%。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上,而在外观设计专利上不显著。进一步地,员工满意度可以通过提高失败容忍度来提升企业创新。最后,经济后果检验表明,员工满意度的提高可以显著提升员工的创新效率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说明较高的员工满意度有助于企业效率和长期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货币政策冲击对实体企业投资选择的动态影响效应。与传统分析方法不同,本文运用利率衍生品价格数据来识别中国货币政策冲击,利用工具变量局部投影法获得货币政策冲击对微观实体企业投资选择的动态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动态效应呈现出更丰富的信息:货币政策冲击对企业金融资产占比有显著驱动效应,效应大小表现出先升后降趋势,在冲击发生一年半后达到峰值。值得注意的是,货币政策冲击会导致企业货币资金占比在短期内显著减少,而在中长期显著增加。进一步分析表明,货币政策冲击使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在短期内都更有利可图,所以在短期内企业倾向于减少货币资金占比,增加非货币金融资产投资和实业投资;政策冲击在中长期对企业资产收益率的提升作用消退,盈余效应使企业在中长期的金融资产占比提高,表现出一定的“宿醉效应”。  相似文献   

14.
钟辉勇  陆铭 《金融研究》2015,423(9):1-19
本文以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发行的城投债为样本,研究来自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对于地方城投债发行的影响。研究发现,来自中央政府的人均财政专项转移支付每增加1元,会导致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城投债发行增加人均0.312元,而包括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在内的非专项转移支付对城投债的发行并无显著影响。并且,专项转移支付对城投债发行的显著正影响只在中西部省份存在,东部地区并未发现这一机制。本文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债务的借新还旧现象也正在显现,并且变得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15.
张成思  郑宁 《金融研究》2020,483(9):1-19
本文构建了一个刻画实体企业在流动性金融资产和固定资产之间进行权衡的投资组合选择模型,并创新性地将货币扩张的宏观因素引入微观模型,推演中国实业部门金融化的驱动逻辑。理论模型显示:货币扩张、资本逐利和风险规避本质上是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层面的要素变量,但都卷入实业部门金融化的驱动机制中,然而驱动效应的表现形式要比已有文献的理论模型更加复杂。基于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总体样本的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扩张、资本逐利和风险规避均是企业金融化的关键影响因素,但货币扩张表现为直接抑制和间接促进两种效应。进一步引入宏观风险因素和根据企业所有权性质划分样本的稳健性检验则给出了更为细致的信息:货币因素可能通过宏观风险因素间接作用于企业金融化;所有权性质不同的企业的金融化驱动机制也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国有企业金融化主要受货币因素和风险规避因素影响;民营企业金融资产占比层面的金融化驱动因素是风险规避和资本逐利,而金融渠道获利占比层面的金融化则受到货币因素的显著影响;其他类型企业的金融化主要受货币因素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financial sector has gradually been alienated from the real sector, allowing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regulatory arbitrage add their own value to finance. High interest rates in the financial industry have led to changes in the real sector, revealing a trend toward “financialization” and “quasi-financialization”; a typical example of this includes nonfinancial enterprises’ shadow banking activities. In this article, we use annual data from 2004 to 2015 of A share listed companies on the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Exchanges,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nonfinancial enterprises’ shadow banking activities on business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overall, enterprises’ shadow banking activity improve operating performance. In addi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arning structure, nonfinancial enterprises’ shadow banking business increases financial benefits, but has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effect on operating income. Further tests show that enterprises engaged in shadow banking activities will impact operating income through the two intermediary variables of investment scale and investment efficiency. However, the negative effect of investment in crowding out operating income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efficiency-improving effect on operating income. This article provides policy guidance in terms of recognizing diverse aspects of shadow banking system that divorce the real economy from the financial economy.  相似文献   

17.
彭章  施新政  陆瑶  王浩 《金融研究》2021,494(8):152-171
我国劳动力市场化程度日益加深导致劳动者职业转换愈加频繁,失业保险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探究了失业保险金水平对企业财务杠杆的影响。运用2009—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失业保险金上升会导致公司财务杠杆下降。渠道检验显示,提高失业保险金可以降低员工失业风险溢酬,公司劳动力成本下降,公司有更多自由现金流和盈利进行内源融资和偿还债务,公司财务杠杆下降。进一步分析发现,失业保险金的作用在失业率高的地区更加显著。主要结果在分别运用《社会保险法》和《关于调整失业保险金标准的指导意见》构造双重差分模型和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更改模型设置、排除投资水平影响、删除特殊省份、更换样本期间后,依然成立。本文结果说明加大失业保险保障力度有助于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18.
段丙蕾  汪荣飞  张然 《金融研究》2022,500(2):171-188
本文系统检验并比较了中国A股市场中行业动量、区域动量、供应链动量以及科技关联动量等经济关联动量的显著性及预测周期。本文发现,中国股票市场中经济关联因子呈现出与美国股票市场不同的规律,在月度层面行业动量显著,而科技关联因子只在周度上具有显著的预测能力。进一步分析科技关联动量发现,中国股票市场中科技关联因子能预测目标公司未来1-3周的股票收益和未来基本面的变化,据此构建的多空策略能够产生周度0.16%的超额收益(年化8.67%);机制检验发现,科技关联因子预测期短的原因是由于中国股票市场中存在较多具有博彩倾向的散户投资者;有限注意和市场摩擦两个机制检验证明科技关联动量源自错误定价。进一步检验发现,科技关联动量在国有企业和创新政策颁布后更加显著。本文补充了现有A股市场的动量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国股票市场规律、提升资本市场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In recent years, the phenomenon of corporate financializ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evalent in China. This paper uses data from Chinese state-owned listed firms from 2006 to 2018 to investigate whether large-scale financial investments by companies facilitate executives' excess perk consumption, and whether government auditing,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can play a governance role in this behavior.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rporate financialization behavior significantly exacerbates executives' excess perks, and government auditing can mitigate the effect of corporate financialization on executives' excess perk consumption. We find that increased cash flow is the mechanism by which financialization behavior positively affects executives' excess perks. Furthermore, this study reveals that the implicit corrup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executives through corporate financialization is primarily based on compensation psychology, which will reduce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compensation contracts. However, government auditing can effectively constrain this influence.  相似文献   

20.
Private firms face significant financial constraints that limit their investment and growth. Recognizing the fact that many private firms belong to business groups that contain at least one publicly listed firm, we hypothesize that private firms can partially relieve their financial constraints through the cash proceeds from share pledging of publicly listed firms by the common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Using data from publicly listed Chinese firms, we find results consistent with this hypothesis, especially for private firms facing greater financial constraints. However, such share pledging also creates a negative spillover on shareholder value of publicly listed firms under common ownershi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