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国经济在最近20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同时,对于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由于中国的财政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因此本文试图从中国现行的财政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的角度出发,即从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出发来探讨宏观调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构建VEC模型和虚拟变量模型,对中国政府公共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政府公共投资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长期中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都有促进作用,但短期中政府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不理想,不同时期的政府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不尽相同,财政政策转变影响了政府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完善中国政府公共投资,应按照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着眼经济发展的长远考虑,配合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公共投资的激励效应,以实现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地方政府行为模式框架探讨政府与市场协调和互动机制以促进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模式是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有力解释;政府和市场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结构性差异和发展阶段性差异,但结论整体表明: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并且通过政府解决外部性问题和协调问题,比较资源禀赋优势加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分工体系中,是中国经济产业升级和持续不断的经济结构转型的动力。引入金融发展程度指标后研究表明,随着金融发展效率提高,市场化程度对于经济发展的解释力先增后减。  相似文献   

4.
国家的社会资本发展程度和相关创新财政政策,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长期经济增长状况。早在21世纪初,我国便提出推进社会资本发展的政策要求,各地政府和民众也纷纷响应号召,通过社会资本发展理念、政府的财政政策支持和长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相互扶持和促进。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7-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系统广义矩模型(GMM),考量制度、政府救灾支出在调节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影响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从全样本来看,政府救灾支出有利于增强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受制度的影响较小.分经济区域来看,政府救灾支出有利于增强自然灾害对东部和西部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对东北地区产生抑制作用;制度可以缓解东部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但阻碍西部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救灾支出、制度在调节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都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一、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评价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治理经济紧缩,拉动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拉动经济增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良好势头。据统计,1998年通过增发国债,扩大政府投资规模,拉动GDP增长1.5个  相似文献   

7.
从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再到2020年及以后应对新冠疫情冲击与推动经济复苏,积极财政政策发挥着推动经济企稳向好的关键作用,但同样也因其可持续性和有效性以及可能带来的经济变化而引起广泛争论。为此,回顾积极财政政策的整个历史脉络,有助于我们在观察历史的基础上理解当前积极财政政策正在展开的方式。从体制环境、政策工具和政策成本等角度努力求解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不难发现:其一,财政体制是适应和支撑积极财政政策有效运行的关键。财政承受力决定积极财政政策的信心和底气,而体制与政策的匹配有助于提升政策运行的效率。其二,中央采取不同的政策工具会促使地方政府做出不同反应,积极财政政策能否产生预期效果取决于中央和地方目标、行动的一致性。其三,政策成本的类型及其可被消化的程度决定着积极财政政策空间的大小。这就要求政策的最终目的不在于盲目救助,而是真正地将政府财政作为转化为与社会主体协力应对危机的行为,以发展活力消化政策成本。进一步将提升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融入对国家宏观经济治理与全球经济危机应对的思考中,可以得出积极财政政策的未来方向在于处理好体制改革与政策选择、短期调节...  相似文献   

8.
进一步推进制度反腐,需要深入探索政府审计理论上的制度改善功能能否在实践中转化成制度反腐的治理效果.本文利用审计署实施的中央企业审计事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政府审计的内部控制改善功能对国有企业高管显性腐败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与未经政府审计的企业相比,政府审计后的央企高管显性腐败发生的概率明显较低;进一步区分政府审计的内部控制改善程度后发现,政府审计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改善效果越好,高管显性腐败发生概率越低,这表明政府审计的制度改善功能提高了反腐的效果,有助于我国现阶段制度反腐实践的落实和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我国省际季度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从经济增长角度揭示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区间内互联网金融发展已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了不良影响。但在滞后一期后,互联网金融发展和货币政策交互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显著为正,存在明显的"时滞效应"。据此,本文认为新时期货币政策应继续关注互联网金融发展。此外,消费水平、投资水平和财政政策及其滞后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显著为正。需要注意的是,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当期和滞后一期后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中国263个地级市2006—2017年的地方投资平台债务数据,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稳健地表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上升能够在短期显著提振经济增长,并且在长期内仍然有显著促进效应,这说明在现阶段,中国政府的反周期财政政策具有消除基础设施瓶颈的超越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效果。机制分析进一步表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上升能够显著促进非国有企业的资本回报率和投资增长率,并未产生挤出效应。在当前防范地方债风险的背景下,本文建议在存在基础设施瓶颈的条件下,经济衰退期可以执行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短期治理衰退的同时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并使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在长期得到下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一个四自变量两层级的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以2004年1月~2012年9月中国31个省际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针对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域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对货币政策中的存款准备金比率调整较为敏感,而经济不发达地区对货币政策中的公开市场操作的敏感性更强;财政政策对经济次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增长的影响较为显著,对经济发达地区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考察宏观经济增长对证券公司微观效率的影响和作用,实证研究获得了经济增长不利于金融发展和证券业效率提升的证据,财政分权、政治集权的体制及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性是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改革不尽合理的财政收入分配制度和地方官员考核晋升制度、适度调低经济增长目标、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利于证券公司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事实,本文在Gali(1992)基础上构建了包含数量型货币 政策、价格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SVAR模型,并运用1995年-2017年的宏观数据进行了实证 检验。SVAR模型的实证显示,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产出和通胀均有正向效应,价格型货币政策 对当前宏观经济增长作用有限,扩张性财政政策对产出和通胀均有快速显著的正向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empirically investigates the responsiveness of fiscal policy to business cycle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fiscal policy in reducing economic fluctuations. From regressions on the responsiveness of fiscal policy to business cycles, we find that the government's current expenditures and subsidies & transfers move counter‐cyclically, whereas taxes and capital expenditures move pro‐cyclically. Using economic fluctuations in neighbouring countries as an instrumental variable, we show that ordinary least squares (OLS) estimates understate the responsiveness of fiscal policy to economic fluctuations. We also find that fiscal policy responds asymmetrically over economic fluctuations. In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fiscal policy in reducing economic fluctuations, we mitigate omitted variable bias by adding four important factors ‐ military expenditures, oil production, economic fluctuations in neighbouring countries and fiscal policy responsiveness to business cycles. The results of effectiveness regression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responsiveness regressions,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current expenditures, especially subsidies and transfers, in responding to business cycles and stabilising the economy.  相似文献   

15.
We provide a firm-leve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corruption and growth for private firms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in Vietnam. We obtain three different measures of the perceived corruption severity from a 2005 survey among 741 private firms and 133 SOEs. We find that corruption hampers the growth of Vietnam’s private sector, but is not detrimental for growth in the state sector. We docume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orruption severity across 24 provinces in Vietnam that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quality of provincial public governance (such as the costs of new business entry, land access, and private sector development polici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corruption may harm economic growth because it favors the state sector at the expense of the private sector and that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ocal public governance can help to mitigate corruption and stimulate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   

16.
We study the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tegration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when the quality of governance may be compromised by corruption. Our analysis is based on a 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of a small economy in which growth is driven by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public policy is administered by government-appointed bureaucrats. Corruption may arise due to the opportunity for bureaucrats to embezzle public funds, an opportunity that is made more attractive by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which, at the same time, raises efficiency in capital production. Our main results may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corruption is always bad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its effect is worse if the economy is open than if it is closed; (2) the incidence of corruption may, itself, be affected by both the development and openness of the economy; (3)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s good for development when governance is good, but may be bad for development when governance is bad; and (4) corruption and poverty may coexist as permanent, rather than just transitory, fixtures of an economy.  相似文献   

17.
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效应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其中财政农业救济、农业其它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有独立直接效应,农业生产性支出、农业科技支出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溢出直接效应.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独立直接效应与溢出直接效应呈现非同向性、多样性、非对称性与动态性发展规律,并受经济增长、居民消费、社会投资的约束效应、财政非农支出的间接效应、农业各税冲销效应的影响制约.  相似文献   

18.
“防风险”和“稳增长”是当前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目标,为此,本文构建一个平衡兼顾双重政策目标的门限理论模型框架,基于反事实方法评估了动态平衡上述两大目标的最优财政货币政策组合。研究表明:(1)2008年以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表现出较强的稳增长政策功效,但国际金融危机后,政策取向更倾向于动态平衡“稳增长”与“防风险”目标。(2)财政政策对三部门杠杆的影响呈现显著增强态势,数量型货币政策效果则在经历“增加—下降”周期后趋于稳定,利率政策效果显著而且近年来呈现增强态势,由此表明利率的传导效果正在不断得以强化。(3)从反事实结果看,宏观调控的最优政策搭配抉择取决于政策当局在动态平衡不同目标中的政策取向,特别是,依赖于精准调控“稳增长”与“防风险”目标的偏好强度。  相似文献   

19.
依据灰色关联分析技术,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考量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处于不同分位水平时经济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化程度与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关联度最大,科技进步贡献率与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关联度较低;在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过程中,市场化程度贡献率呈U型态势,文体广播财政支出贡献率以及科技进步贡献率呈持续上升态势;而GDP的增加与传媒产业发展水平的增长呈负相关关系,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水平增长速度滞后于区域GDP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20.
以2007-2016年我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官员晋升压力对国有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官员晋升压力加剧了国有企业的股价崩盘风险,尤其是在政府干预程度较大的地区;进一步作用机制检验显示,官员晋升压力是通过国有企业管理层隐藏负面消息、增加过度投资以及降低环境治理水平而加剧股价崩盘风险的。本文的研究丰富了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因素的理论成果,进一步揭示了官员晋升压力对微观企业的干预作用,并为地方官员晋升考核机制的完善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