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肖本华 《新金融》2014,(10):54-58
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的核心是资本项目可兑换。自贸区成立后在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方面先行先试,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借鉴国外经验,本文建议自贸区下一步应围绕人民币国际化扩大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重点是在完善分账核算管理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自由贸易账户的职能,并合理使用资本流动管理工具以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2.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了自贸区的5个主要任务和措施,其中获得关注度最高的是第四条,“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角贸区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可在试验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而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总体上可以看出,利率市场化、资本账户开放与人民币跨境使用,以及与前两者息息相关的离岸金融中心建设,是自贸区金融改革中较为关键的领域,也体现了我国未来金融改革的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3.
《时代金融》2014,(11):14-24
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上海自贸区”)迎来挂牌一周年。作为从一开始设立就被明确定位为“试验田”的上海自贸区已经成为改革创新的高地。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等各项改革和试验,正在为我国金融改革和开放提供着难得的范本,必将积极而深远地影响和推动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4.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创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央行《意见》的出台,上海自贸区已成为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在金融领域的制度创新主要集中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及监管转型等方面。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改革意义重大,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中国金融机构的发展以及人民币的国际化都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当前,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开放已然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是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的必然路径。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对于人民币资本账户的开放将起到示范性的带头作用,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提供重要的经验参考。本文在自贸区金融改革试点成立背景下,探讨金融改革开放试点的意义,分析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现状,总结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对于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进程的推动作用,并对资本项目开放过程中的风险防范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资本市场开放而言,主要的问题不是市场规模,而是市场深度和有效性。我国资本管制现状、资本市场不完善以及风险监管能力不足等,仍是制约人民币国际化“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针对这一难题,我们一方面要扩大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另一方面要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可兑换、可自由使用程度,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相似文献   

7.
2008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人民币国际使用在空间拓展、职能提升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当前,资本项目开放程度不足、缺乏面向国际的有深度和广度的金融市场是阻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两大主要问题。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的目标正是"加快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其金融改革创新举措的不断推出,将有力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会议部署"提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操作方案",引人瞩目。本文拟就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风险及规避措施进行探讨。一、资本账户开放的风险所谓资本项目可兑换或资本账户开放,是指在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市场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新形势下,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实现最小风险下的收益最大化,是实施资本项目开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有利时机,剖析潜在的风险,并提出有序推进可兑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编者按: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上海自贸区")迎来挂牌一周年。作为从一开始设立就被明确定位为"试验田"的上海自贸区已经成为改革创新的高地。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等各项改革和试验,正在为我国金融改革和开放提供着难得的范本,必将积极而深远地影响和推动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相辅相成,但两者都需要进一步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进程.根据渐进稳妥的原则,可以将一些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政策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先行先试.例如,近期可以在区内推行人民币跨境贷款制度和完善贸易信贷管理制度等.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实现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进程中的一个阶段,而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在国际经贸活动中履行国际货币的职能,成为国际经贸活动中计价、结算和储藏货币,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未来的必然结果。本文首先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介绍目前人民币的国际化现状,进而分析资本项目可兑换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起到的作用,最后对如何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东亚区域合作框架均对促进本币使用进行了讨论和研究。EMEAP通过合作与交流,推动本地区金融体系建设和加深各中央银行和货币当局间的关系;ASEAN+3财金合作机制推动了建立区域资金救援机制、区域债券市场发展、短期资本流动监控等领域的合作。随着区域金融合作的强化,以及我国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的推进,人民币在区域经贸和金融合作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日本从1964年宣布经常项目可兑换到1998年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前后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文章详细介绍了各阶段政策措施及经济背景,分析了中日两国在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之后在国内外环境和采取的政策上存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指出日本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启示与借鉴,在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中,应处理好其与人民币国际化、汇率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自我国2009年开展跨境人民币工作以来,经常项下人民币结算业务增长迅速,在跨境贸易结算中的比例从接近于零快速增至10%左右。但受境内外利率差别明显,人民币可兑换程度低、国家配套政策不完善等因素影响,资本项下的人民币跨境使用基本呈现净流入的特点。长期依赖跨境贸易渠道输出人民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会面临严重制约,单纯的资本项下人民币回流也容易对货币政策造成冲击。本文在梳理跨境人民币相关政策框架与业务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制约资本项下人民币输出快速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美元"马歇尔计划"及日元"黑字还流"的历史经验,对进一步发展境外项目人民币融资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9年以来,香港人民币各项业务加速发展,人民币业务与人民币跨境流通的规模与层次迅速提高,如何促进香港人民币业务的良性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着眼于香港人民币业务发展的现状,对其中推动业务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稳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下可自由兑换、拓宽人民币在香港的投资渠道、建立健全人民币投资回流机制和注重风险控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在我国究竟是贸易引导汇率和资本流动,还是汇率引导贸易和资本流动这一争议,文章采用计量分析的方式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在这三个变量中,贸易差额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其变化引导着人民币汇率变动和跨境资本流动。因此,要缓解我国资本流入的压力,保持人民币在合理水平上的基本均衡,必须从根本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经济发展对“净出口”的依赖,实现进出口贸易的基本平衡,同时加快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便利企业“走出去”进行全球投资,并加快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国际游资是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乃至金融危机的重要根源。为有效防范国际游资的冲击,各国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资本管制、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以及重视加强对国际游资监控的国际合作。面对国际游资冲击,中国应进行政策调整,扩大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采取必要的措施消除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单向预期,加强资本管制,坚持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建立资本流动风险的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9.
关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战略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逐步实现可兑换”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战略。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事关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因此准确理解和把握“逐步实现可兑换”的战略内涵,即渐进的模式、慎重的态度和稳健的操作,将有助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论人民币可兑换与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人民币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必要条件;对实现可兑换的时间、指导原则、具体步骤进行分析论证;对人民币可兑换与国际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西方货币国际化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阐述;论证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指出人民币区域化是国际化的初级阶段,分析区域化的现状与进程以及国际化的利弊与路径;最后,提出了当前促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考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