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能通过提高农村人力资本与就业水平发挥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地区异质性,表现为在东部地区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在中西部地区没有显著影响。门槛效应检验发现,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城镇化的单一门槛。最后,本文提出要提升普惠金融发展质量、提高农村人力资本与就业水平、适当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加快城镇化进程等建议,以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助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2011—2022年的省级面板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了我国各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然后通过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更强;创业活力在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创业活力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传导作用上更为显著。最后,文章从加强数字普惠基础设施建设、激发创业活力、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策略,对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摘要:数字经济以数字技术为核心支持,形成的数字产业化形态为促进城乡融合提供新机遇、新动能和新活力。本文以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水平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消费升级在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的作用机制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助力于城乡融合水平发展存在区域异质性,中部地区影响最大,西部地区影响最小;对城乡融合子系统的影响中,要素融合影响程度最大,社会融合影响程度较小,而对生态融合和居民融合不产生显著的影响作用。基于此,建议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破除城乡二元壁垒,促进城乡消费升级,进而促进要素融合、产业融合、空间融合和社会融合;强化中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建设,加快“互联互通”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数字生产力”驱动制度变革、数字化治理,推动城乡融合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4.
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降低金融服务门槛,拓宽产业融资渠道,为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关键引擎。选取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为样本,深度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的影响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激发农村创业活跃度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两条传导途径间接驱动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和信息化程度较高地区更为显著。对此,未来应建立健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体系、多角度深挖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潜能、制定差异化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战略,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在重新定义农村产业融合概念并重构农村产业融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金融支持影响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具体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在逐年提升,但以融合路径方面的提升为主,融合成效提升不明显,融合可持续自2016年开始加速提升,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存在不明显的区域差异并在逐年缩小。第二,整体看,以信贷支持为主的正规金融、传统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提升发挥了显著的正向作用,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不利于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的正向影响低于传统金融。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支持和财政支持均采用以规模的增量扩张为主的粗放方式支持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提升,在引导高质量发展即促进融合成效和融合可持续提升的积极作用有待增强;农业保险虽然会对融资可持续产生正向影响,但仅作为传统金融的补充手段发挥辅助作用;地区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会强化金融支持对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贾修斌 《时代金融》2013,(17):128+139
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一种特定区域城乡一体化模式的探索,既为金融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也对金融支持提出了特殊要求。本文以甘肃省武威市这一典型地区为例,具体分析了武威市城乡融合过程中金融需求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城乡融合型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4个省市2005-2019年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 表明: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创新能够显著促进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并且科技创新能够通过提升金融发展水平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为此,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当继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保持创新驱动效益;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确保资金保障功能;统筹金融科技融合,助力释放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8.
“知识产权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金融在配置资源、服务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与金融有效融合,发展知识产权金融,有利于促进金融支持知识产权转化、知识产权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王景武在接受《中国金融家》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相似文献   

9.
邵科  叶怀斌 《银行家》2024,(2):116-121
<正>我国普惠金融快速发展,在支持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作用显著。然而,随着近年来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逐步暴露,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值得进一步关注。普惠金融是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和银行经营的需要普惠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正向外部效应。一是消除贫困,促进公平分配。普惠金融立足消除金融排斥,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减少弱势群体边缘化现象,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10.
德国制造业综合实力一直保持在世界前列,其通过良好的政策环境提升企业竞争力,政府资金引领制造业技术创新,相对克制的货币政策带来稳定的金融环境,政策性金融为中小企业提供系统性资金支持,通过产融结合使银行与企业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成为全球制造业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我国目前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仍存在融资供需错配、金融业务模式固化、金融科技与制造业融合较弱等问题。需多部门合力构建制造业金融支持体系;畅通融资机制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新金融服务增加金融资源有效供给;支持技术创新促进金融和科技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金融》2023,(5)
1.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研究2.提升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质效研究3.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研究4.防范金融风险与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研究5.全面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研究6.中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研究7.稳妥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研究8.金融促进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9.金融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研究10.健全普惠金融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立足于金融支持城乡融合发展,从金融空间、结构、规模和效率多个维度,采用城市和农村核心指标及其比值,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定量评估金融支持城乡融合发展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城乡金融结构优化可以促使城乡发展差异缩小,长期金融规模差异缩小1%可以促使城乡差距缩小3.90%,金融结构、规模和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分别为12.17%、13.52%、9.56%。基于此,本文提出健全农村金融机构、扩大金融规模、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以及注重农村金融人才培育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数字普惠金融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本文选取2011―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深入剖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作用机理及金融监管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但数字普惠金融不同维度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结构性”差异,其中使用深度促进作用最强,数字化程度次之,覆盖广度最弱。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科技型企业、东部地区企业、传统金融发展水平和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样本中表现更显著。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资源效应、治理效应和信息效应,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改善公司治理水平和提高企业股价信息含量来共同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拓展性检验表明,金融监管在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在有效的金融监管下,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普惠金融经济后果和企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因素的研究,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建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细分为经济发展强度、合理化及外向性三个维度,进一步运用MF-VAR模型探究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同维度的具体支持效应。结果显示:金融发展能够迅速刺激经济发展强度的提升,对技术创新支持效应显著;而其对发展合理化的影响则最为显著且持久,即稳定的金融市场仍是经济长期协调发展的重要助力。特别地,金融规模的持续扩大会抑制发展强度,但对发展合理化及外向性水平的影响微弱,因此应防范可能出现的过度金融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高速发展的数字金融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都产生了不小影响,数字金融能否助力我国高质量发展?本文在深刻理解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然后借助2011-2017年全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并结合地级市层面的数字金融发展指数,探究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可以显著促进高质量发展。从数字金融的结构上看,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效应,但数字化程度的效应不显著;从区域上看,数字金融对各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为东北最强、中部其次、东部最弱,但对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显著;从高质量发展的各个层面上看,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创新”、“开放”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共享”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协调”和“绿色”的影响不显著。本文的研究为我国在数字经济时代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20年江苏科技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十三五”时期江苏促进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也意味着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加了新动能. “十四五”时期,江苏要坚定不移地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进一步推动科技金融融合发展,促进江苏经济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金融创新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准则。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形成的新的金融业态,能否发挥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备受关注。本文基于中国境内31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的实体经济发展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居民消费显著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分位数回归检验发现,在实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助推作用更强。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传统金融发展程度、城镇化水平较低地区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更强,对实体经济整体、主体和核心部分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金融监管和规范性措施有助于更好发挥其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1991-2015年数据,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考量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城乡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差异以及城乡财政支持差异、非农产业结构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城乡金融规模差异是直接引起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异的格兰杰原因;城乡之间在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方面存在差异,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都有拉大的作用;短期内城乡金融结构差异作用明显,长期内金融效率差异作用较大,而金融规模差异、财政支持差异在长期和短期内都起作用,非农产业结构水平在长期内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很强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构建了涵盖经济实力、创新效率、绿色发展程度、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2011—2018年我国27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总体上,数字金融从多个维度促进了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更换被解释变量后依然稳健.具体而言:数字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途径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说明,对于人力资本较高的城市以及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较好的一、二线城市,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面影响更加明显;从空间溢出效应看,数字金融对周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虽然其覆盖广度能够促进周围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但其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却会对周边城市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数字金融、高质量就业与自主创新影响机理的分析,利用2011—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固定效应和面板门槛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金融、高质量就业对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高质量就业的整体水平不高,呈现东高中西低的发展态势;高质量就业与自主创新大体成正相关关系,当高质量就业水平较高时其对区域创新的作用是促进的,而当高质量就业水平较低时则会抑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高质量就业影响自主创新的过程中数字金融发挥了调节作用,即数字金融通过提升各地区的高质量就业水平促进了自主创新发展;高质量就业对自主创新的影响存在着数字金融的双重门槛,数字金融水平越高,其对高质量就业促进自主创新发展的调节作用更有效;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提升高质量就业对不同技术水平的自主创新能力均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仅在东、西部地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