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利用全国30个省2003~2013年的统计数据,描述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变化趋势及区域差异,结果发现,中国已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中国东部地区老龄化程度偏高,但中西部地区老龄化速度较快,2010年后三个地区老龄化程度日趋一致;2005年后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且城乡老龄化差距呈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我国的农业转移人口模式已经由过去"一人"个体流动转变为"携家带口"的家庭式迁移,随之而来的"农业转移家庭如何在城市幸福美好的生活下去"的问题也更加受人们关注。尤其是在我国的民族地区,他们面临着子女教育、社会文化、住房体系等方面的融入的问题,特别是他们处在城市与农村"双边不融入"的尴尬境地,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因此,要解决农业转移家庭的城市融入问题,需要民族地区的相关政府部门、社会和市场以及公民个人的多方共同努力,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其协同治理,促进农业转移家庭的全方位融入城市,不断推动民族地区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内蒙古随着城镇化进程和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加快推进,对提高农牧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种只是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并无人口的迁徙特别是非家庭整体迁移制度缺失,加重了农牧区人口的老龄化和高素质劳力的流失,在城镇化过程中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好高素质劳动力的保留和农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将对农牧业生产和农牧区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应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因劳动力的转移流失造成城市对农牧区人才资源的二次剥夺.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八个年度九个省份的微观数据,构建纳入住房支付能力的哈里斯-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运用Probit方法,检验住房支付能力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别控制了劳动者职业特征、健康状况和家庭负担之后,较低的住房支付能力均降低了农村劳动力迁移到城市就业的概率.因此,提高流向城市的农村劳动力住房支付能力,有利于促进城乡人口流动,进而推进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人口流入城镇,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农村已成为当今中国老龄人口养老问题的薄弱环节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医养结合养老经过国家政策倡导在部分城市地区探索,逐渐在农村地区铺开,在农村应对老龄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暴露一些问题。本文从农村医养结合养老的实践探索出发,对在农村医养结合养老发展中面临的经济收入偏低、社会认识偏差、监管体系滞后、人才培养薄弱、医养结合困难、医保配套不足等诸多困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大社会宣传、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政策法规、培养人才队伍等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6.
从农村走向城市,乡城迁移者的主观幸福感不仅关系到自身福利还关系着我国城镇化进一步的推进以及质量的提高。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微观数据,采用有序概率模型研究发现,分析乡城迁移对迁移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时需要考虑迁移者城市户籍获取情况。未获取城市户籍的乡城迁移并未显著改变迁移者幸福感,而取得城市户籍的乡城迁移显著增加迁移者的幸福感。通过进一步的Oaxaca-Blinder差异分解发现,取得户籍的乡城迁移者幸福感高于其他群体主要是由于收入效应、机会不平等、对未来经济社会地位预期、医疗养老社会保障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农村地区城镇化是指在以农村和农业人口为主的广大农村地区发展小城镇,使城镇人口比重逐渐上升,并将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渗入到广大农村地区的过程。农村城镇化有利于带动经济增长,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农民素质的提高,但是在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城镇化体制不健全,建设资金短缺,劳动力市场不健全等因素制约着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最后,文章从三大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制约因素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快速推进,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由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他们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2005年-2011年31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和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确定城镇化水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但城镇化水平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幅度较小;从不同地区来看,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大于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论文利用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及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新型城镇化在数字普惠金融和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可通过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而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使用深度的促进作用最大,覆盖广度次之,数字化程度的促进作用最小。因此,为促进农民增收,不仅要全面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完善农村地区的数字化基础设施,还要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发展经济学思想,提出我国城镇化产业结构变迁中的劳动力转移与城乡金融配置结构调整的构想,首先对目前城镇化进程与产业部门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从资本积累扩张、劳动力转移与金融结构均衡角度,解释了产业结构变迁同城镇化是一个快速发展到稳步推进的不同阶段,而后通过构建一个两部门两阶段数理模型框架,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部门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部门资本积累的作用机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在地区劳动力总量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城镇化将会缩小农村部门和城市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深化城乡金融配置结构,农村部门内源融资度提高对劳动者收入的促进作用会随城镇化而加强,而城市部门外源融资度提高对劳动者收入的促进作用会随城镇化而减弱。最后根据我国城镇化现实情况给予检验分析,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老龄化、消费结构与服务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色  郭凯明  段雪琴 《金融研究》2021,488(2):20-37
老龄化程度加深和产业结构变迁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本文研究了老龄化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发现随着人均收入提高,一个经济体老年抚养比与服务业比重的关系由负相关转为正相关。本文在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人口年龄结构,提出由于不同年龄群体消费偏好的需求收入弹性和替代弹性存在差异,老龄化通过收入效应和价格效应两个渠道影响消费需求结构,进而影响服务业发展。当老龄化在收入效应渠道上的影响为负、在价格效应渠道上的影响为正时,模型可以解释跨国特征事实。本文结合跨国数据校准了模型参数,之后定量评估了不同环境下老龄化对服务业比重的影响,发现这一影响还取决于老龄化程度和产业间相对生产率。改变产业部门消费率和劳动力转移成本等因素后,定量结果仍保持了较高的稳健性。本文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发展了产业结构转型研究,发现“未富先老”不利于服务业发展,并以此就我国应对老龄化和发展服务业进行了政策讨论。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问题在十八大之后再次成为社会焦点。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着重强调了"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农村和城市,是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二者相辅相成,互相牵绊又密不可分。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城市由小变大,广袤的中国大陆形成了一个又一个超大城市群,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在新的家园里生根发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对于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实现农业的规模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村城镇化发展需要大量的投入和资本积累,需要金融支持。在梳理了农村城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影响进行SWOT分析,进而提出了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应征  李连庆 《时代金融》2013,(15):112-114
本文运用VAR模型的动态经济计量分析方法,选取山东省1986—2009年的相关数据,对城镇化水平与农村劳动力流动两者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流动之间互为Granger原因,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同互动关系,且变动具有同向性。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显示,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流动具有相互促进的正效应。方差分解则表明,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流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冲击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促进农村劳动力加快向城镇转移 一、重视各类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推进城乡一体化 发达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带动乡镇与乡村,现在大体有5种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7.
黄绪江 《新疆金融》2013,(11):153-158
<正>一、引言城镇化概念源于国际通用术语"城市化",是指在一定条件和社会机制作用下,通过促进农村人口向不同层次城镇集中以及城市文明要素向不同层次的农村地域扩散,使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成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对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  相似文献   

18.
农村与城市:团体贷款适用领域的一个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体贷款模式被各国大量成功地运用于解决农村贫困地区贷款难问题,那么针对城市贫困群体,团体贷款模式能否使用呢?本文基于群体规范和动态激励的分析思路,通过建立模型考察了团体贷款的基础,探讨了农村与城市地区的本质差别.研究表明,由于农村和城市地区人们在生产生活交叉领域中相互交往影响的程度差异,非货币性受益对当事人影响不一样,导致农村和城市地区在社会链接和动态激励问题上出现重大差别,这些差别对团体贷款的实施及成功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充分考虑其对城镇化的影响,研究社会保障水平、城乡收入水平地区差异对城镇化的影响将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决策支持。在分析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差异的基础上,根据我国31省份2001年至2009年的数据,以城镇化水平为被解释变量,检验了社会保障水平、城乡收入比率等变量对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人均社会保障水平和农村收入水平将加速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付琳 《中国外资》2013,(16):142-144
本文介绍了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在内涵上的不同,并以生命成本假说为基础,比较不同阶层的劳动者的生命成本,说明传统城镇化在扩大内需方面效率较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刺激农村消费需求并进而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出:农业产业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有效手段,应当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工作重点,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