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翠华 《金融博览》2014,(14):63-63
进入21世纪,房地产市场成为我国经济舞台的主角之一,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时至今日,房地产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略带“厌烦”又无可奈何的话题.近十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了房价上涨,而房地产调控也没有停止过,普通居民对房价上涨得过高过快的声讨也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2.
试论房地产经济发展策略及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房地产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暴露出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房地产市场结构不合理、房价持续上涨、房地产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已经严重遏制了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基于此点,本文通过对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背景及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房地产经济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得到快速发展本无可厚非,然而快速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却伴随着不断上涨的房价,有些城市的房价甚至已达到让人不可思议的地步,地产泡沫危机着实让人担忧。在这样一场资产盛宴中,本应该用来满足人们基本生存发展的住房却成为了市场上争相炒作的对象。政府基于保障民生、保持经济增长和防范市场风险等目的,一直以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以遏制快速上涨的房价,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然而这些调控政策却没能挡住房价持续上涨的趋势。本文正是结合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关于房价调控历史的研究,分析我国在房价调控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期有助于我国未来出台更加有效的调控政策,真正稳定房价、稳住市场,达到房地产行业持久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到重要作用,是增强国民经济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产业.在金融信贷的支持下,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房价上涨过快、挤压实体经济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房地产过度金融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的"灰犀牛".本文从我国房地产过度金融化的表现及去金融化必要性的角度出发,对近期房地产调控新政及其影响进行分析,探究"去金融化"下房地产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前,房地产价格的过快增长已经成为影响民生的突出问题,房地产价格的增长远远超过了居民消费和收入水平的增长。我国政府已经将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作为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目标。因此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可以为我国宏观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到重要作用,是增强国民经济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产业.在金融信贷的支持下,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房价上涨过快、挤压实体经济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房地产过度金融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的"灰犀牛".本文从我国房地产过度金融化的表现及去金融化必要性的角度出发,对近期房地产调控新政及其影响进行分析,探究"去金融化"下房地产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武文凯 《金卡工程》2010,14(11):347-348
近十年来,中国房价大幅度上涨,房地产市场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力度的政策调控,但迄今为止,国内大部分城市房价大幅上涨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变,房价过高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就房价过快上涨引发的社会公平问题试做浅薄探析,以探究改善中国房市发展轨迹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郑心瞳 《财会学习》2016,(10):188-189
本文从房地产供给和需求的定义入手,介绍了房地产供给的价格弹性和房地产需求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交叉弹性,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使得弹性系数在不同的研究周期内表现出不同的弹性特征.接着阐述了房地产达到供求平衡的理论过程,以及房产税的开征对市场供需双方的影响,和对房价波动的控制.得出短期内政府对需求者实行税收政策调控,可以使市场需求量下降,解决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和房价上涨的问题;但是长期不变的税收政策,对房价的调控作用很有限,长期内对供给者征税还有可能会引起房价的进一步上涨,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所以政府应该对我国现行房地产税收体系进行改革,才能有利于税收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等结论.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市场能否健康稳定发展,关乎整个经济发展是否健康稳定.住房价格波动已经被列入考察经济景气态势的指标之一,以至于把稳定住房价格作为宏观政策调控的主要目标.我国政府自2007年以来出台了几十个房价调控政策,足以可见政府稳定房价的决心,但是事实缺事与愿违,房价依然快速上涨.因此阐明房价上涨的内因,找出调控政策执行不力的根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博弈论方法,观察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商和消费者的行为选择,分析历次调控政策的效果,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为了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发布《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简称“新国十条”.印发后,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积极的变化,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为巩固和扩大调控成果,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逐步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国务院又颁布了国八条.  相似文献   

11.
回顾历史:日本房地产泡沫危机带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两三年房价就上涨了三倍,我国许多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已经超出国际标准至少3倍以上.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房价的非理性上涨,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如果不及时采取有力的措施对房地产市场加以调控,后果将不堪设想.本文对如何通过完善、运用房地产税收政策来调控房地产市场理性、健康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当前房地产投资行为调控亟待加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的稳定以及百姓的安居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本文侧重于研究房地产市场上的投资行为,这是因为对于投机行为,人们已了解其危害,但是对于投资行为的认识并不够.在论证房地产投资是此轮房价上涨的重要诱因之一,同时也是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隐患之后,本文结合国家近期推出的各项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提出针对控制房地产投资和促进楼市理性回归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房价持续上涨问题与房地产需求,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不断增多,使得住房需求更高,进而拉动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造成房价上涨的原因较多,文中基于需求关系角度,对其主要原因做了简单的论述,并且提出几点有关于控制房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房价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探讨2016年中国房价为什么出现新一轮上涨、政府为什么担心房价下跌、现阶段中国房价为什么上涨过快并始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等问题;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房价仍然会总体上涨,房价上涨压力会向二线城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二线城市转移。为此,房地产调控应针对房价地区分化现象,实施差异化的住房政策;针对住房需求结构变化,优化住房供给结构;针对住房市场交易结构变化,调整房地产调控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我国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投资需求成为房地产需求的主体,而利润预期是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动力,房地产调控应通过改变价格预期和增加投资成本来降低利润预期,以达到有效识别和打击投资需求的目的。本文指出,现有税收调控政策存在对投资成本调控不力、限制消费需求等缺陷,不仅难以扭转预期,还通过增加交易成本倒逼房价上涨,需进行相应调整以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1998年我国房地产业开始步入市场化发展轨道,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问题:房地产市场过度投资,房屋偏离了其居住功能成为热点投资品,房价一路飙升.为了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不断推出宏观调控政策,2010年被认为史上最严厉的房贷政策密集出台.这不仅会对房地产市场本身产生直接影响,也会给与房地产业息息相关的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风险.分析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等方面的影响及由此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的经营风险,有利于商业银行及时调整经营管理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自2003年起,我国一线城市的房价就持续高速上涨,引发二、三线城市的跟风,俨然偏离合理价位的“房地产泡沫”已成为社会各阶层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房价予以调控,但成效并不明显,为此本文鉴于房地产发展现状,在分析房价居高不下成因的基础上,提出调控房价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11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紧缩政策控制房价上涨,到现在为止已经初见成效,而政府关于房控的紧缩政策今年并没有放松,那么2012年房地产业会进入冬天么?房地产的未来发展前景会怎样?本文从房价上涨的原因出发,结合当前的政策和经济形势探讨,认为房地产接下来会走弱一段时间但是绝不会崩溃.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价格对行业健康稳定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房地产价格呈现过快上涨的局面,此问题已经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调控房地产价格,才能促使房价回归理性。当前需要规范土地市场、建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对房地产业各个经济主体进行宣传教育,保证行业处于健康稳定协调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