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金融全面改革等挑战,研究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对货币政策分析框架有效性的影响对我国经济稳定发展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本文利用违约距离度量系统性金融风险,联合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机制与风险传导机制构建引入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货币政策分析框架,利用DIFF-GMM模型与SVAR模型实证研究引入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引入系统性金融风险后的货币政策分析框架更有效,主要表现为主要经济变量脉冲响应表现更平稳。因此,央行应在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中考虑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金融稳定因素纳入货币政策框架,对基于稳定的货币政策规则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表明,相比传统仅仅盯住产出和通胀缺口的利率规则,纳入金融稳定考虑后的货币政策需要一个相对更高的利率规则值来抑制金融体系的过度风险承担。实证分析也发现,危机前的货币政策利率通常存在着系统性低估,这种低估主要源于紧盯价格稳定的货币政策忽略了低利率政策对系统性风险的诱导作用。本文结论对货币政策框架的基本启示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取向会影响宏观经济大环境和市场主体(尤其是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倾向,因而有着确切的金融稳定内涵,适宜的货币政策需要充分考虑这种内涵,并对金融体系的风险承担做出必要的反应。  相似文献   

3.
张琳  廉永辉  方意 《金融研究》2022,503(5):95-113
本文基于2007年第一季度至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A股32家上市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从“冲击”和“传染”两个维度考察了政策连续性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策连续性程度的提高通过降低银行个体风险和减弱银行个体与系统的关联性进而显著降低了银行系统性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政策连续性降低了银行被动风险承担水平而非主动风险承担意愿,减弱了银行间接关联程度而非直接关联程度。异质性分析表明,经济下行和货币宽松时期,政策连续性对系统性风险的降低效应更大,并且本身破产风险越高、信息透明度越低的银行,其系统性风险受政策连续性的影响越大。区分不同类型的政策发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与资本项目政策的连续性上升均能显著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其中货币政策连续性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力度最大。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中介,其风险状况不仅要关注政策本身的调整,也应考虑政策的连续性。本文利用2007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36家A股上市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会增大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银行盈利能力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银行业景气度起到了负向调节作用。考虑细分不同类型银行后发现,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对货币政策波动的敏感度较高,城商行次之,而农商行的系统性风险没有受到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我国1997-2011年121家银行实证检验我国银行业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以及银行特征的异质性对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银行的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是存在的;(2)银行资本充足性以及流动性在不同货币政策下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具有不同作用,这说明微观特征对银行货币政策风险承担具有差异化的影响,规模越大,银行结构集中越有利于降低银行风险。研究结果显示,政策当局应协调好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注重银行微观特征,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货币政策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机理入手,总结了风险定价模型效应、逐利锦标赛效应、思维定势效应和中央银行沟通反馈效应等四条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渠道,并以2004~2010年中国16家上市银行的数据为样本,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呈负相关关系,即宽松的货币政策鼓励了银行的风险承担;随着存款利率水平和存款准备金率的降低,银行的风险承担提高;同时中国银行的风险承担与GDP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即具有显著顺周期特征。  相似文献   

7.
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承担不仅是金融机构风险承担的新拓展,也是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关注点.本文系统阐述了经济政策调整影响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承担的理论机制,并利用我国2007-2019年34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经济政策调整频率的上升会引起非银行金融机构降低风险承担,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作用;货币政策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宽松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加强经济政策调整对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进一步考虑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性质、规模以及经济环境的异质性,发现证券和保险类、规模较小以及经济危机时期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其风险承担受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较大.因此,建议监管部门高度关注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承担的变化趋势,保持一定的政策调整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  相似文献   

8.
杨海维  侯成琪 《金融研究》2023,511(1):57-74
宽松的货币政策会通过估值、收入和现金流机制,追逐收益机制以及中央银行沟通和反应机制等渠道增加银行风险承担,通过风险转移机制降低银行风险承担,从而导致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本文使用面板阈值模型,基于我国银行业数据研究了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即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取决于货币政策基准利率偏离泰勒规则利率的程度。当这种偏离小于门限值时,宽松货币政策会增加银行风险承担;当这种偏离大于门限值时,宽松货币政策会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本文研究对更好地理解我国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及金融稳定的影响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在金融危机后被提出,相关研究对分析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关系有重要意义。但绝大部分文献缺乏理论模型研究,实证检验集中在微观层面。本文采用公司金融中的资本结构理论重新构建了商业银行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模型,证明了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同时,将商业银行整体不良率作为宏观金融稳定的代理变量,用回归分析和VAR分析检验了数量型货币政策、价格型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并考察了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和金融危机前后两个时期的结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价格型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效应存在,而数量型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效应几乎不存在,且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和金融危机前后两个时期均具有结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运用1997-2015年中国186家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银行风险承担在货币政策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过程中所发挥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货币政策通过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而对银行流动性创造产生影响,即银行风险承担在货币政策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的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此外,货币政策通过影响银行风险承担对银行表内流动性创造和表外流动性创造都会产生影响.采用四种货币政策度量指标、两种银行流动性创造度量指标和两种银行风险承担度量指标的稳健性检验均支持了以上结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和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作用都会受到利率市场化水平的影响,即随着利率市场化水平的提升,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会有所减弱,价格型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也会降低.  相似文献   

11.
货币政策、银行资本与风险承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存款准备金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本文在D-L-M模型中引入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分析了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发现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取决于银行资本状况。接着利用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季度数据,采用门限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紧缩的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  相似文献   

12.
本文纳入资本充足率要求、惩罚力度和货币政策变量来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拓展模型,剖析了货币政策与资本监管交互效应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机制,并提出假设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从金融稳定角度看,无论是数量型工具还是价格型工具作为货币政策代理变量,货币政策周期都是非中性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资本监管能有效防范监管范围内商业银行业务的风险;货币政策和资本监管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差异。研究还发现:货币政策与资本监管具有互补性,随着资本监管压力的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增加,有利于紧缩性货币政策发挥风险抑制作用;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与逆周期资本监管的协调机制得以加强,增强了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谭政勋  李丽芳 《金融研究》2016,432(6):112-126
本文利用无效率项非单调变化且存在异方差的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我国商业银行1994-2013年的效率,并从货币政策的角度,分析了我国银行风险承担与效率的关系。如果把没有扣除不良贷款的总贷款作为产出,会系统性高估成本效率、低估利润效率;如果不考虑资本投入,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均会被高估;年均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的走势基本一致,且与我国银行制度改革、宏观经济周期波动较为吻合。我国不仅存在银行风险承担渠道,而且具有连续性和顺周期性;货币政策不仅直接影响银行风险承担与效率,而且通过风险承担渠道间接影响效率。我国银行风险承担对效率的影响并非单调,而是存在倒u型关系,从提升银行效率的角度来看,存在最优的风险承担。风险承担的增加有利于利润效率的提升,同时利润效率的提升反过来促使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风险承担机制的微观基础为出发点,从事实分析过渡到实证扩展,从银行系统扩展到企业部门,从国际视角聚焦到国内问题,试图对该领域的研究新动态进行总结与归纳。研究表明:在宽松的货币环境下,全球银行业的信贷风险整体处于较高水平,无论是高收入国家还是低收入国家均表现出这样的特征;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明显下降的同时,还出现了收益与风险的不对称特征;中国上市企业长期与短期的偿债能力明显下降,且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也在不断加剧。实证检验表明,宏观货币政策会影响市场主体的风险承担行为,且宽松货币政策持续时间越长,市场主体越会选择承担更多的风险。本文旨在加深人们对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关系的再认识,以期为中国未来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金融论坛》2011,(7):44-48
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性所积聚的总体风险是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金融不稳定的来源之一。银行体系的非核心债务与核心债务的比率能够反映金融周期的不同阶段和银行体系的风险承担情况。本文分析了银行体系非核心债务和短期债务的顺周期性以及二者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繁荣时期,银行资产负债的快速增长伴随着非核心债务和短期债务...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多国中央银行相继实施了非常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媒介,非常规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2014—2018年我国103家商业银行数据,实证检验了非常规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中介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扩张性的非常规货币政策会增加银行风险承担;非常规货币政策通过影响银行融资活动对其风险承担产生影响.国有银行受非常规货币政策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调控、银行市场竞争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验证了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性;银行竞争与风险承担行为之间也存在负相关关系。而货币政策与银行竞争的相互作用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其并未改变货币政策、银行竞争单独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进一步验证了货币政策、银行竞争的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谢贤君  郁俊莉 《上海金融》2023,(3):29-43+56
本文分析了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的理论机理,并运用季度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第一,跨境资本流动显著提高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第二,不同结构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效应不同,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抑制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而证券投资资本流动则明显增加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第三,跨境资本流入通过增加银行信贷规模、提高银行信贷客户集中度提升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而跨境资本流出则通过减少银行信贷规模、降低银行信贷客户集中度这一间接效应抑制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但也通过直接效应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且直接效应高于间接效应,从而提升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跨境资本流动-信贷规模/信贷客户集中度-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渠道有效。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2013-2017年24家银行的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 道的存在性与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调节作用,以及银行异质性特征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异质 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效应存在,而结构型货币政策 风险承担效应不存在。(2)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可以削弱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因此,本文给出了央行应将银行风险承担状况纳入货币政策目标、实施不同的货币政策组合以 降低风险、监管当局应将贷款损失准备金率指标纳入监管框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基准模型,验证了当前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有效性和内在联系。实证分析表明:货币政策变动能够对银行风险承担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进而作用于实体经济。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通过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发挥作用时,其影响方向是相同的,但前者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程度更大。应关注银行微观特征异质性,降低其内部特征可能给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带来的抵消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