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但无论其竞争的表现形式如何,追根溯源是产品的竞争。产品是商业银行的生存之基、发展之本,是客户需求的承载者,也是金融服务的传递者。科学合理的产品及产品目录有助于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服务体系,有助于推动银行的精细化管理,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对商业银行来讲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商业银行产品及产品目录为切入点,对其定义、界定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旨在加强商业银行产品体系建设,提升产品体系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据了解,河南省将建立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和质量达标产品目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将优先使用目录产品。河南省出台的《关于深化企业服务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河南省自主创新产品将享受政府首购和订购优先的政策。  相似文献   

3.
碳定价机制是有效的市场化减排工具,近年来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发展迅速。本文分析了碳定价机制的概念类型、作用机理、定价方法、影响因素、实践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1+3+4+5”的中国碳定价体系建设初步构想,即实现“1”个核心目标,支撑“双碳”目标实现;协同“3”个运行机制,即价格发现、传导和调节机制;突出“4”个功能导向,即产业结构调整、绿色投资引导、低碳创新激励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统筹好“5”大关键要素,即工具类型、覆盖范围、定价方法、监测报告、运行监管。在具体实施路径上,建议立足国情,形成以配额定价、项目减排量定价、碳普惠定价为主体,以生产者绿色积分、低碳产品溢价、内部碳定价为补充,以跨国家跨区域联动定价机制、资源环境要素协同定价机制为探索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碳定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正>金融业要用好气候风险压力测试这个“监测器”和“仪表盘”,警惕“挤兑式去碳”可能带来的融资突然中断,科学促进低碳转型2023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金融是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助推器”,通过创新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引导资金流向绿色项目,  相似文献   

5.
<正>数字时代,需要建设现代化、高效的碳金融法治体系,健全监管体制,建立明确的责任追究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和数据隐私保护,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以确保碳交易的公正性和透明性,推动我国碳金融持续健康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碳金融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创新金融手段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6.
全球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主要有两种,一是强制减排体系,二是自愿减排体系,前者以官方机构发放的碳配额为主要交易标的,后者则是购买者出于自愿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需求而形成的碳汇量交易市场。我国的自愿减排市场包含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市场和碳普惠产品交易市场,同时CCER可在一定额度内作为碳配额交易的抵消量。我国的蓝碳项目在上述两个市场模块中均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发展过程中,一些共性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如产权制度不明确、核算机制不健全、自愿减排交易制度不完善等,此类问题揭示出我国蓝碳市场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蓝碳市场制度建设存在较大的不足。针对上述问题,应当不断加强蓝碳自愿市场交易的立法,完善蓝碳项目开发方法学以及构建完善的蓝碳自愿减排交易体系,从而实现我国蓝碳市场交易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现代碳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国际碳金融服务业在低碳信贷、碳基金、碳保险、碳货币、碳交易体系方面已获得了长足发展,其推动碳减排、管理碳金融交易风险的作用日益显著.这对于中国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减排目标,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考察国际碳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框架,本文探讨了构建中国城市现代碳金融服务体系的具体策略.研究认为中国城市应当大力发展低碳信贷,推进碳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基金行为,创建碳基金体系;充分发挥商业保险作用,促进保险业与低碳经济融合;加快碳金融创新,丰富碳金融产品功能体系.  相似文献   

8.
建设上海自贸区是我国针对国际贸易规则体系演变趋势的应对之策。产品的碳强度和环境标准是新贸易规则体系的重要议题。上海自贸区建设给我国碳金融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建议突破政策限制,在自贸区建立碳排放衍生品交易平台;借助金融开放契机,在自贸区发展碳金融国际合作平台;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发展自贸区碳金融产品和工具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9.
胡蝶 《金融纵横》2023,(2):63-68
构建碳核算体系有助于商业银行减少自身运营的碳排放,实现投融资业务的低碳转型,更好管理环境气候风险。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商业银行碳核算的标准与实践,分析了商业银行构建碳核算体系的重点关注方向及面临的挑战,从核算制度、核算数据、核算管理和核算能力四个方面提出了商业银行构建碳核算体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李威 《海南金融》2023,(4):44-51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多国参与的碳市场,欧盟碳市场已经成为欧盟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基石,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ETS)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工具。本文从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发展历程和运行机制入手,概括其主要特点及成效,同时针对我国碳市场发育程度不足、非市场化严重等问题,结合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的经验,得出我国应完善碳交易机制、丰富碳市场交易主体、创新碳金融产品、加强与国际碳市场接轨步伐等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朱民 《新金融》2023,(9):4-7
随着全球碳中和进程的迅速展开,经济和产业结构将进行重大转型。这是金融业的巨大挑战和发展机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范式转变”,也必然推动中国金融的“范式转变”,向中国式的零碳金融全面转型。零碳金融包括全新的零碳投融资体系:第一,为前所未有的规模大、期限长、风险高的碳中和转型提供投融资支持;第二,管理人民币存量金融资产的估值变化,并承担在碳估值变动过程中的金融重构的风险,重塑相关的资产负债表;第三,为碳中和科技创新提供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高风险投融资支持;第四,设计旨在帮助高碳产业适应碳中和政策环境的金融产品,支持高碳产业结构转型;第五,金融机构直接参加国际零碳金融标准设立、零碳金融市场建设的前沿竞争与合作;第六,金融机构逐步转型成为全新的净零碳排放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2.
摘要: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探索和开发新的应用场景是关键。在梳理货币国际化历史规律、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和国际碳市场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应抓住当前国际碳市场互联互通的机遇,促进人民币在国际碳交易中的广泛应用以构建“碳人民币”体系,发展人民币的网络效应,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新动能。考虑到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和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以及当前依托国家碳市场和现有区域碳市场构建“碳人民币”体系面临的困难与风险,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一是联合内地区域碳市场和香港地区碳市场作为“碳人民币”体系构建的切入点,制定碳市场国际化发展路径;二是完善机制体系建设,增强碳市场国际化的发展动能;三是应对绿色贸易规则,持续扩大“碳人民币”体系的内部动能,为促进区域内碳市场整合优化、提升人民币在国际碳金融交易中的应用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3.
碳足迹是以产品为枢纽、生命周期评价(LCA)为逻辑框架,对供应链上下游碳排放的完整刻画和科学评价。受欧美等国立法推进、国际关键产业链强制要求、国内加强自主探索等三重因素推动,中国碳足迹体系建设已在评价标准建设、碳足迹认证和标识、线上服务平台搭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碳足迹体系建设是中国实现全面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工具,但仍有大量基础性工作要做,重点要在全国统一的碳核算标准制定、本土化碳因子数据库构建、第三方核查认证服务机构培育和管理等方面开展攻坚,并建议选取部分重点行业、重要产品优先推进碳足迹试点,以利于对内激发全产业链的减排潜能,促进内循环绿色低碳升级,对外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贸易壁垒,防范供应链“脱钩”“断链”,深度参与乃至引领全球绿色大循环。  相似文献   

14.
《税收征纳》2006,(11):I0008-I0009
经国务院批准。现将以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政策通知如下: 一、自2006年1月1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止,对纳税人以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产品目录见附件)由税务部门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办法.纳税人应单独核算该综合利用产品的销售额和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或应纳税额.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不适用即征即退政策.  相似文献   

15.
建立碳金融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构建碳金融市场体系、碳金融服务体系和碳金融监管体系,鼓励个人、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的投融资活动,这就需要积极从碳金融市场发展步骤、发展动力、发展环境、微观主体以及风险规制等方面探索碳金融市场发展的战略路径及具体实施机制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紧紧围绕新发展理念,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为引领,因地制宜,点面结合,在绿色金融体制机制、组织体系、产品服务等方面创新实践,着力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金融通道,初步实现金融改革与经济转型良性互动、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相似文献   

17.
兰可雄 《中国金融》2023,(20):69-70
<正>牢固树立ESG经营管理理念,将ESG理念融入组织战略、纳入发展规划,发挥ESG标准在机构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对于银行机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银行机构积极参与ESG建设,守正创新,不断探索,不仅从顶层设计入手,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锚定“双碳”目标制定绿色金融发展规划等,还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产品和服务中,并对照ESG相关要求积极探索建立全面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碳金融是合理配置环境资源的基础性工具,是低碳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在碳金融产品方面的探索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广州在碳金融创新方面正处在起步阶段。本文在广州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的大背景下,论述了广州发展碳金融产品创新所面临的制约。探讨了广州碳金融产品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碳金融市场发展与我国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对碳金融市场产生的经济学原理、社会背景及市场结构的分析入手,结合国际碳金融市场的市场体系发展情况、市场主体参与程度及碳金融产品创新情况,浅析了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潜力、现状、问题等,并从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建立完善的碳储备制度、构建统一的国内市场体系及金融机构改变思路大胆尝试等方面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碳金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碳交易市场活跃程度的不断提高,碳金融作为碳交易的重要催化剂,近年来得到了普遍关注,并逐渐形成了多层次的碳金融体系。碳金融为我国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碳强度减排和低碳经济转型提供了路径选择。本文针对我国碳金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并从法律法规体系、银行内控制度体系、碳交易市场及其平台建设以及碳金融产品的开发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完善建议,以期为我国碳金融的发展提供路径选择和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