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政府工作报告从2005年3月以来每年宣示的政府当年通货膨胀目标存在两个月通货膨胀脱锚期、通货膨胀目标期限较短、通货膨胀目标经常调整等问题。期限过短的通货膨胀目标承诺区间非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所能控制,也加剧了当年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一定程度上还损害了政府信任度。频繁的通货膨胀目标调整与货币政策保持物价稳定的基本任务相违背,也扰乱了消费投资决策。通货膨胀控制信任度丧失使得我国现行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对通货膨胀锚定和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的作用不大,通货膨胀脱锚导致控制通货膨胀的成本较高。为此,建议新一届政府确立跨周期的固定不变的中期或者长期通货膨胀目标。  相似文献   

2.
对当前越南通货膨胀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以来,与经济高速增长相伴随,越南通货膨胀日益加剧。进入2008年,越南通货膨胀愈演愈烈。2008年5月份越南消费物价指数同比上涨25.2%,增速为1992年以来最快水平,成为亚洲通货膨胀最严重的国家。越南通货膨胀主要是由输入型通货膨胀、货币投放增长较快、本币贬值、经济持续过快增长、持续低温天气等自然灾害较频繁发生等因素造成的。在越南政府采取适度降低经济增长率、实施紧缩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限制部分产品出口、实行限价政策等综合调控政策后,越南通货膨胀将有所缓解,但仍将在高位运行。  相似文献   

3.
不断恶化的通货膨胀是东南亚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东南亚主要经济体积极运用市场干预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多种政策协调配合应对通货膨胀。本文分析了这些政策的可能效果及其缺陷,并研究了东南亚通货膨胀对我国的可能影响及其应对通货膨胀的经验与教训,从而给我国控制通货膨胀以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央行发放的人民币贷款逐年攀升,大规模政府投资与巨量信贷投放使得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增加,加上人民币升值、巨额外汇储备等因素,通货膨胀潜在风险增加。在此背景下,对我国通货膨胀进行现状及预测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采用统计描述方法,从我国通货膨胀现状着手,然后以货币供给量、成本推动、外汇储备、结构性因素等角度对我国通货膨胀进行预测分析进而提出未来1-3年内我国将呈现通货膨胀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机制和表现形式进行了思考,认为通货膨胀预期形成主要涉及做出预期的经济主体、用于形成预期的信息和将信息转化为预期的过程等三个因素,其表现形式主要有资产价格上涨、部分先行价格指标上涨、局部市场出现某些经济行为异化现象等。通货膨胀预期对实际通货膨胀的影响很大,应采用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纳2000年1月至2013年3月国房景气指数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数据,通过ADF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VAR模型和脉冲响应等实证方法检验了通货膨胀与房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房价涨幅增加会刺激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也会影响房价,两者相互作用。要使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我国应该采纳保持房价适度增长、保持温和通货膨胀等宏观调控组合政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新一轮通货膨胀的压力逐渐增大。与以前相比,本轮通货膨胀的成因更为复杂,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际因素,兼有结构型、成本推动型以及输入型通货膨胀的特点。本文通过对新一轮通货膨胀成因展开分析,并提出采取政策组合多管齐下的建议,即需要综合应用各种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市场机制深化等政策,努力降低通胀预期,控制通货膨胀全面蔓延。  相似文献   

8.
通货膨胀目标制: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个可选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昆 《海南金融》2007,(1):18-21
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一个新兴的货币政策框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采纳.结合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基本前提及我国现实条件得出:我国目前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是可行的.鉴于通货膨胀预测能力、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等方面的一些困难,可以首先实行宽松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模式,并适宜将通货膨胀目标设定在1%-5%这一区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描述了1991~2011年通货膨胀对中国股市的作用及影响。分析并总结了股价波动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理论假说,认为通货膨胀会引起利率、投资者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变化,从而导致股市价格出现波动。并论述了通货膨胀-利率(或投资者预期)-股价之间的传导机制,分析了其传导效应,研究通货膨胀与股价波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通货膨胀预期压力日益加大,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面临巨大的挑战,作为西方国家成功实践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实现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预期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本文分析了通货膨胀目标制在稳定通胀预期方面的制度特征,结合我国实施通胀目标制所面临的货币政策困境,提出了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可信度、以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单一名义锚、建立合理的通货膨胀目标区间、采用核心消费价格指数、增强信息披露机制、完善监测指标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问题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通货膨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由于受货币流动性过剩、国外输入、需求拉动和外贸顺差等多种因素叠加的影响,我国此次通货膨胀呈现出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不断攀升且涉及面较广等特点。物价的过快上涨使我国工业企业运营成本不断上升,给百姓生活、社会稳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而通货膨胀的长期存在更会加大向经济危机转化的可能性。为此,我国要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币值基本稳定,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同时还要运用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多种政策手段对通货膨胀进行综合治理,消除民众对通货膨胀的恐惧心理和通胀预期,使我国经济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房价和通货膨胀均呈上涨态势,房价是否推动了通货膨胀的上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采用协整、向量误差纠正模型和基于VAR的脉冲响应等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房价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中房价推动了通货膨胀的上涨,且脉冲响应分析表明房价对通胀的动态影响是逐步增加的;VECM估计表明通货膨胀的短期动态调整机制存在。  相似文献   

13.
李娅  朱珊珊 《上海会计》2011,(5):13-15,12
本文首先对导致此轮通货膨胀成因作简单评述;其次,从产出、就业、收入分配三个方面讲述了通货膨胀的危害;再次,深入分析了通货膨胀的原因,比如宽松的货币政策、利率水平偏低等;最后,针对此番通胀提出我国应如何进行应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货膨胀。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反映强烈,议论颇多,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有没有通货膨胀,我国在改革开放前真的没有通货膨胀吗,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能不能控制等,看法不一。下面,我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 发行纸币是通货膨胀的根源 通货,指市面流通中的货币;膨胀,过多的意思。用群众语言,通货膨胀就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过多。用理论语言,通货膨胀就是指国家滥发纸币,使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纸币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有三个含义:货币发行过多;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但群众最直观的是物价上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构建了中国、日本、美国和欧元区通货膨胀预期不确定性的GARCH度量模型,并利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TFGARCH模型信息反映曲线等实证技术分析了1983年1月至2010年7月世界主要经济体通货膨胀及其预期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世界主要经济体通货膨胀及其预期不确定性关系的差距取决于各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相对于其他经济体,对通货膨胀的控制比追求经济增长更重要,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及早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通货膨胀的角度阐述了政府债务对现实经济的影响。从理论分析与实践证明两方面分别就政府投资、购买、转移支付等路径揭示了政府债务的筹资与使用功能导致多种类型通胀的可能性,研究表明政府举债对于不同类型通货膨胀的发生密切相关,政府债务通过财政手段的赤字化、货币化、市场化和利率化等路径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弱美元对香港通货膨胀存在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条渠道。香港通货膨胀在食品、居住和公用事业等领域表现得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尚无法满足实行通货膨胀定标制的体制要求和经济前提,但这并不意味着通货膨胀定标在我国没有实施的可能性。我国要实行通货膨胀定标需要全面进行各项改革,包括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政策的透明度、利率市场化、实行浮动汇率制、完善和健全金融市场体系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膨胀是较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而引起的市场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由于当前流动性过剩、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巨额外汇储备、要素成本上升、内外游资将助推资产价格泡沫等因素,导致通货膨胀的出现;控制通货膨胀要从增加供给、控制热钱和流动性泛滥、消化存量货币等方面入手,同时要区分控制通胀和抑制增长的界限,防止经济下滑。  相似文献   

20.
通货膨胀是较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而引起的市场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由于当前流动性过剩、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巨额外汇储备、要素成本上升、内外游资将助推资产价格泡沫等因素,导致通货膨胀的出现;控制通货膨胀要从增加供给、控制热钱和流动性泛滥、消化存量货币等方面入手,同时要区分控制通胀和抑制增长的界限,防止经济下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