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杰  赵桂芹 《保险研究》2014,(12):11-11
本文基于偿付能力资本监管的视角,采用2004~2013年我国财产险公司的险种承保数据,以定价风险为例,利用t Copula方法和线性相关方法计算财产保险公司承保险种间的风险分散效应,并比较了两种方法下风险分散程度的差异。研究发现我国财产保险业险种间的分散效应大小与度量风险时选取的置信水平相关,且在不同年份是不同的;t Copula方法下的平均分散效应在20.12%左右,小于利用线性相关方法测算出的分散效应。考虑到我国非寿险业务险种间风险存在尾部相关性,建议我国在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建设中,对第一支柱下定价风险的量化资本要求采用t Copula方法测算风险分散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寿险公司为样本,采用我国2005年12月31日之前成立的33家寿险公司2006~2013年的年度数据,将寿险公司的风险分为承保风险和投资风险,运用联立的动态面板门限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监管压力与寿险公司风险承担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监管压力对不同偿付能力的寿险公司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程度,以此来研究偿付能力监管的效力。实证结果显示,监管压力对寿险公司的风险承担行为存在门限效应,监管压力对不同偿付能力的寿险公司的影响程度不同。监管压力对偿付能力充足率低的寿险公司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不够显著,即不会使偿付能力不足的寿险公司显著降低自身的风险。这意味着偿付能力监管效力较低,不足以对偿付能力不足的寿险公司施加预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保险业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的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和资本补充工具,再保险对资本和风险决策的影响具有内生性。本文采用2009—2020年44家中国产险公司的数据,运用联立方程局部调整模型,首次实证检验了偿付能力监管下中国产险公司资本、风险与再保险的调整机制,并对偿二代实施前后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相比于偿一代,偿二代下资本与风险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且偿二代下再保险的风险管理和资本补充作用明显增强,体现为再保险对资本的替代作用增强,风险增加导致再保险运用大幅增加;偿一代监管效力较弱,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不能更广泛地增加资本、减少风险,也不能更快地完成资本、风险与再保险的调整,而偿二代监管效力则有所提升,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更大幅度地增加资本、减少风险及增加再保险运用,并更快地调整资本,但不能更快地调整风险和再保险。为此,本文建议监管者应严格限制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承保高风险业务或投资高风险资产,并通过发展中国再保险市场来降低中国保险公司再保险交易的成本,引导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通过及时减少风险承担和增加再保险运用来缓解偿付能力风险。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分红,证监会颁布了差异化现金分红监管指引,将现金分红监管的最低比例与企业成长性、重大投资安排挂钩。这一外生的制度变化,为研究政府监管与企业分红的关系提供了契机。本文研究发现,现金分红监管新政,对于公司现金分红支付率、股息率与成长性和重大投资安排之间的敏感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于公司派现意愿与成长性之间的敏感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对公司派现意愿与重大投资安排之间的敏感性无显著的影响。公司治理水平越高,上市公司执行现金分红监管新政的效果越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说明,现金分红监管新政对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分红机制发挥了预期作用,但具体实施效果因公司治理水平高低而异。  相似文献   

5.
徐华  李思荟 《保险研究》2013,(12):13-13
保险公司经理人的风险承担行为受到外部监管和内部治理的双重约束,两者可能存在“替代效应”或“促进效应”,不同的关系可能对保险公司风险承担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选取我国18家产险公司2005~2011年的数据,通过构建联立方程组的方法实证检验现阶段我国保险业外部监管和内部治理对产险公司风险承担的影响,产险公司的风险分为杠杆风险、承保风险和投资风险。研究发现:外部监管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内部治理,发挥着对产险公司杠杆风险的监督作用,两者存在“替代”关系;外部监管和内部治理都能够同时有效抑制产险公司承保风险的提高,两者存在“互补”的关系;外部监管和内部治理与投资风险的改变均不显著,两者之间没有发现“替代”或“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理论层面上剖析了公司股权结构对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具体作用机理,然后基于2002~2018年我国77家财险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利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进行参数估计。研究发现,股权结构对我国财险公司的风险承担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具体而言,股权集中度对承保风险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表现出"侵占效应";股权制衡度对承保风险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对投资风险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外资参股对承保风险和投资风险分别存在显著正向和负向影响,外资股东的进入有利于降低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但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其承保风险。基于此,本文提出强化股权的穿透式监管、推进形成"相对集中、多股制衡"的股权结构以及适当引入外资丰富财险公司股权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车险保费收入占我国财产险保费收入的约七成,其中商业车险占车险保费收入的约七成,但针对我国商业车险市场的学术研究还很少。在分析我国商业车险市场的发展概况后,先研究了财产险公司特征(产权性质、规模、经营年限)与商业车险业务经营绩效(包括赔付率、销售费用率、业务及管理费用率、营业税费率)的关系,发现了几点经验结果。再研究了财产险公司业务构成中商业车险的“比重”对财产险公司的利润绩效(包括价格成本边际、承保利润率、资产收益率)和风险绩效(包括价格成本边际、承保利润率和资产收益率的波动率)的影响,发现商业车险的“比重”对财产险公司的利润和风险都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保监会现行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对于保险公司资本量的测度与界定,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反映保险公司投资资产所具有的风险,迫切需要形成新一代监管制度。投资资产认可标准的确定是计量偿付能力的基础,本文应用风险价值模型度量了资产的某段时间风险价值,并与投资资产认可标准中风险折价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投资资产标准认可不当带来的松弛风险、过度约束风险及其他潜在风险。最后本文围绕偿付能力充足率这个核心内容,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熊志国 《中国金融》2012,(13):36-38
美国的RBC体系和欧盟的偿付能力Ⅱ将会在实践中相互竞争、相互借鉴,现在就断定未来谁胜谁负还为时尚早偿付能力监管是现代保险监管的核心。目前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主要是欧盟的偿付能力Ⅱ和美国的风险资本制度。对这两种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为完善我国偿付能力制度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保监会关于印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1—17号)》的通知标志着中国保险业监管开始迈入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付能力监管时代。中国“偿二代”考虑了资产和负债端的风险,同时又考虑了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使得资产配置和业务结构对偿付能力充足率的影响更为复杂和多元,业务结构调整与资产配置之间表现为更强的联动关系,公司流动性、收益性、资本充足率之间的平衡关系不再是直观的简单关系,对公司的经营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鉴于“偿二代”对风险资本计量逻辑的理解,我们试图通过定量的分析探索如何更有效地调整未来保险公司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公司风险管理的思想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保险集团管理实践。本文以公司风险管理的视角,对保险集团最优投资和承保比例进行研究,建立了保险集团最优投资和承保比例模型,并以中国人寿保险集团、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三家保险集团的最优高风险投资比例均低于5%,且进一步多样化承保业务的比例可以增加保险集团的权益资本。因此,未来我国保险集团除了应该进一步坚持多样化战略以外,还应该坚持将大部分资产配置于低风险资产,将少量资产配置于高风险资产的资产配置策略。  相似文献   

12.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拓宽和保险资产总额快速增长,使得保险资产风险增加,这些新增风险需要在偿付能力指标上进一步充分体现,即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国偿付能力和保险资产风险之间的联动监管机制.资产认可是建立偿付能力和保险资产风险之间联动监管的桥梁,应借鉴银行业贷款风险等级分类法,细化保险资产认可分类.同时,应提高根据偿付能力充足率对保险资产投资分类监管相关规定的可操作性,并加强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保监会加强了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偿付能力较弱的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受到许多限制。面对突然增大的监管力度,一些公司采用了补充资本金的做法,但是这种立竿见影的做法,却无法对保险公司建立稳定经营的长效机制带来直接的帮助。与此同时,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冷却,近几年来保险公司赖以生存的投资收益明显减少,许多公司的投资甚至出现亏损。笔者认为,在监管与资本市场的双重压力下,产险公司应当将经营重心回归承保,  相似文献   

14.
企业资本结构中具有负债成分会导致债权人与股东(管理者)之间发生委托代理问题,从而可能出现资产替代行为和加大财务危机的概率,并进一步影响到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本文以2004年至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银行贷款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贷款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显著正相关。进一步深入分析发现,尽管较短的贷款期限可以抑制企业风险承担,但短期借款仍然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显著正相关。另外,当企业投资机会较多,管理者具有股权激励时,银行贷款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研究结论说明在我国的制度背景下,银行贷款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关系更加符合资产替代观。  相似文献   

15.
从2010年1月开始,黑龙江财产险公司扭转几年来连续亏损的局面,承保效益出现"拐点"。为找准原因,黑龙江保监局以承保效益的构成为切入点,综合分析了2007年至2010年黑龙江财产险公司的财务数据,对承保效益异动情况进行了研究,归纳出承保利润变化的影响因素,力求为监管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所谓偿付能力是指人寿保险公司用来承担所有到期债务和未来责任的财务支付能力。寿险公司可能会因承保、投资、利率等的意外变化而面临对资产的非预期的需求,从而削弱公司的偿付能力。寿险公司面临的威胁其偿付能力的财务风险可分成五类,统称为偶发性(contingency)风险或C-风险(参见下表),它们都有可能引起资产或流动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定价风险是财产保险公司承保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定价风险进行度量并设定资本要求是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的核心工作之一。本文将59家财险公司分成四类,运用2002~2011年的数据,度量了不同险种的定价风险,并采用Copula方法对分险种定价风险进行聚合,得到总的资本要求。我们使用分层递减的方法来为我国财险行业设置资本要求,建议将保费分为[0,15亿)、[15亿,100亿)、[100亿以上]三个区间,分别对应的资本要求为39%、32%、16%。  相似文献   

18.
偿付能力监管是现代保险监管的核心内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偿付能力监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探索和完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当前,国际保险监管尚未形成统一的监管制度,世界各国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也各不相同。本文在全面梳理国内外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国际上有代表性的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之间的差异。研究表明,我国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立足国情、持续完善并与时俱进,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可比性的偿付能力制度体系,有力推进了我国保险监管现代化进程,也为国际新兴保险市场国家优化保险监管体系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正尝试建立起一套全面反映保险公司面临风险的偿付能力资本要求标准。其中对于产险业,"偿二代"设置了准备金风险的资本要求,其核心是应对准备金提取不足的风险。本文运用一家典型中资产险公司的数据,对比了数据类型、数据周期、险种分类等数据基础以及确定性方法和随机性方法对准备金风险评估结果的影响,并测算了不同置信水平下的准备金风险资本要求。通过将测算结果与"偿二代"的资本标准进行比较,发现除船货特险和意健险外,"偿二代"下资本要求与95%置信水平下的资本要求结果比较接近,反映监管机构在制定监管标准过程中更多地考虑到了我国财险行业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0.
胡良 《保险研究》2014,(11):10-10
随着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形势的发展,基于风险角度的资金运用监管逐渐成为发展的方向。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监管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有效借鉴国际经验,充分利用偿二代的监管体系,以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为基础,建立资金运用的风险监管模型成为资金运用风险监管的核心课题。本文选取2011~2013年我国各保险公司资金运用和偿付能力面板数据,探索建立资金运用的风险模型,验证了以偿付能力为基础开展资金运用风险监管具有可行性,证明了可以根据不同的偿付能力水平监测指导保险公司的投资规模、投资结构等投资行为,实现资金运用的风险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