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行资本、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文献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银行资本自身具有顺周期变化的特点,监管当局的资本监管一般会导致信贷供给更为严重的顺周期性,并放大经济冲击,因此在经济高涨期,必须高度关注信贷快速扩张的潜在后果。银行资本的顺周期变化也会使货币政策效果表现出非对称性,造成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货币政策的效果不同,中央银行和监管当局政策目标的差异往往也会导致短期银行资本监管与货币政策内的潜在冲突,但长期目标是一致的。我国正逐步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相关国际研究成果值得梳理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内部评级顺周期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银行内部评级顺周期效应的表现,指出:我国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存在着顺周期效应,有必要实施压力测试来削弱这一影响:监管当局应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削弱内部评级的顺周期影响,以稳定金融体系;货币当局应注意观察实施内部评级法后银行行为的变化,监测信贷周期和经济周期的波动;要稳定金融体系,夯实资本基础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西安金融》2008,(2):13-15,36
经济周期循环过程中,银行盈利水平、贷款质量变化、贷款损失拨备水平以及从外部筹集新资本的成本和可能性与经济周期同步起伏。银行资本充足率和信贷表现出很强的顺周期特点,监管当局必须高度关注这一问题,尤其是高度关注经济高涨期信贷快速扩(Lending boom)的潜在后果,因为这是金融危机至少是金融脆弱性的主要原因之  相似文献   

4.
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大幅度提高了资本监管的风险敏感度,有助于增强银行体系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但可能导致信贷运行和经济周期的过度波动。本文认为,由于信用风险是变化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以及违约风险暴露具有亲周期的特点,亲周期程度取决于银行所采用的模型方法和预测时间;通过第一支柱下降低风险参数的风险敏感度、降低风险权重函数曲线的斜率,第二支柱下的压力测试、设立超额资本要求、平滑风险权重函数的输出值,以及提取动态准备金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等方法能够有效缓解内部评级法的亲经济周期效应;监管当局应在更宏观的框架下分析内部评级法的宏观经济效应,选择合理的政策工具解决亲经济周期效应问题。  相似文献   

5.
银行资本监管逆周期调整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信贷以及监管当局的监管资本要求具有顺周期性,银行信贷与资本监管的双重顺周期性是影响宏观经济波动、调控政策有效性和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总结分析顺周期性产生和强化的机制,探索银行资本监管逆周期性的监管框架和政策工具以缓解顺周期性。根据金融监管变革的趋向,强化银行的风险管理,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将微观审慎监管进行有机结合,建立资本约束的逆周期机制。  相似文献   

6.
银行信贷、资本监管双重顺周期性与逆周期金融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业银行信贷和资本监管具有顺周期性.银行信贷顺周期性导致经济繁荣时期的贷款扩张和经济衰退时的贷款紧缩.<巴塞尔资本协议Ⅱ>下的资本监管约束,在经济衰退时会促使银行形成信贷萎缩效应,影响和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发挥,次贷危机为<巴塞尔资本协议Ⅱ>下的银行风险管理和监管的创新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要减轻顺周期的影响,增强金融...  相似文献   

7.
金融系统顺周期效应主要表现在监管资本、贷款损失拨备和公允价值计算的顺周期性三个方面。金融系统顺周期性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加剧金融经济周期波动。有必要深入探讨顺周期效应产生的原因、形成机理和影响途径。从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相似文献   

8.
银行资本具有亲周期的特征,资本监管则导致信贷供给具有更为严重的周期性,并放大经济冲击,也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巴塞尔协议建立在三大支柱基础上,目前针对银行资本顺周期效应的缓解措施除了其固有的内在缺陷,仅仅考虑巴塞尔协议的第一、二支柱,而忽视了第三支柱。本文提出经济表退阶段银行资本监管的一种新框架——优先股资本化,这一新框架的实质是借款人自我筹集资本,不会摊薄既有普通股股东的利益,也不会增加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为我国目前满足中小企业贷款需求和维持银行体系稳健运行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在经济周期的不同时段,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和绩效具有非常明显的顺周期性,从而导致其信贷周期、资本周期、风险周期与经济周期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银行资本由于其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外部筹集资本能力和信息传染引致的羊群行为而具有亲周期的特征,资本监管则导致信贷供给更为严重的周期性,并放大经济冲击,也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巴塞尔协议建立在三大支柱基础上,目前针对银行资本顺周期效应的缓解措施除了其固有的内在缺陷,仅仅考虑巴塞尔协议的第一二支柱,而忽视了第三支柱.本文提出经济衰退阶段银行资本监管的一种新框架——优先股资本,借款人的权益资本持有者购买银行发行的优先股.这一新框架的实质是借款人自我筹集一级资本,既不会摊薄普通股股东的利益,也不会增加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因此,它具有明显的逆周期特征,能在经济衰退阶段有效地增加信贷供给,为我国目前满足中小企业贷款需求和维持银行体系稳健运行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资本监管与经济增长:影响机制、国际经验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监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银行业的稳定、促进公平竞争并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但诸多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资本监管在经济下行阶段容易造成信贷紧缩,直接制约经济增长;顺周期的资本监管与逆周期性的货币政策短期内存在冲突,影响宏观经济调控效果;监管的顺周期性也将放大经济波动.本文在对上述影响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吸取国际经验教训,就完善我国银行业资本监管制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纳入分析框架,基于2007-2020年中国340家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宏观审慎监管对银行信贷周期性特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宏观审慎监管在抑制银行信贷顺周期性方面存在权衡机制,宏观审慎监管虽能通过“提高银行资本缓冲逆周期性”与“倒逼业务多元化”来抑制信贷内生顺周期性,但也会降低逆周期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率,从而减弱其对信贷总体顺周期性的抑制作用。宏观审慎监管的治理效果在股份制银行、城农商行、国有银行中依次递减,在货币政策扩张期相对更弱,在抑制信用贷款顺周期性方面相对更强。  相似文献   

13.
顺周期效应是指主要的金融变量如信贷、利差、贷款损失等与实体经济变量随着经济周期波动而共同运动。并以正反馈方式加剧经济周期波动现象。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就与这些顺周期因素密切相关。本文从保险资金来源与运用两方面探讨了我国保险投资顺周期效应形成机制。监管当局应研究出台逆周期监管政策以削弱保险投资顺周期影响,稳定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4.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存在很强的互补性,促使当前政策当局对两种政策的使用都比较积极,总体政策有效性相对没有政策协调时得到了明显加强。这些相互作用强化了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中的领导作用,特别是意味着中央银行具有强烈的动机来确保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但是也需要有相应措施来确保每个政策反应函数关注各自的主要目标。本文在对逻辑框架进行简述的基础上,刻画了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及其与宏观审慎当局最优化问题的相互作用,指出宏观审慎政策应在考虑对信贷供给影响的前提下维持金融稳定,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对宏观审慎当局的整个目标权衡造成影响,宏观审慎当局允许货币政策变化通过非中性的风险承担渠道对银行稳健性产生影响,故而即使是在存在宏观审慎工具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也会影响金融稳定。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加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顺周期下的我国银行资本监管有效性分析与改进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信贷以及监管当局的监管资本要求具有顺周期性,银行信贷与资本监管的双重顺周期性是影响宏观经济波动、调控政策有效性和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总结分析顺周期性产生和强化的机制,探索逆周期性的监管框架和政策工具以缓解顺周期性。根据金融监管变革的趋向,强化银行的风险管理,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将微观审慎监管进行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银行资本由于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外部筹集资本能力和信息传染引致的羊群行为而具有亲周期的特征,资本监管则导致信贷供给更为严重的周期性,并放大经济冲击,也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提出经济衰退阶段银行资本监管的一种新框架——优先股资本化.借款人作为权益资本持有者购买银行发行的优先股。这一新框架的实质是借款人自我筹集资本,不会摊薄既有普通股股东的利益,也不会增加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因此,优先股资本化具有明显的逆周期特征,能在经济衰退阶段有效地增加信贷供给,为我国目前满足中小企业贷款需求和维持银行体系稳健运行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将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的变化同时纳入杠杆率模型,分别建立中国上市公司的衰退模型和扩张模型,结合企业融资约束,研究经济周期、金融周期的周期异步性对企业杠杆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研究发现:周期异步性对企业杠杆率的直接效应呈逆周期性特征,间接效应呈顺周期性;衰退期时,再融资企业杠杆率对周期性变动比融资受限企业更为敏感。研究对于监管当局综合经济周期、金融周期,制定、调整、完善企业债务融资政策,帮助企业深入理解债务融资环境,提升债务融资能力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资本监管制度的顺周期性及其补救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诸多重大的监管问题,如资本监管制度的顺周期性。几年前,学术界就对资本监管制度的顺周期性表示深度担忧,但是他们的观点并没有得到国际监管部门的足够重视;出台了一些补救措施力度不够。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面不断扩大,资本监管制度的顺周期愈益突出。近期,金融稳定委员会发布了解决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的报告,重点讨论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从监管部门的角度看,核心的问题是保证银行在经济下行时期银行持有充足的资本,从而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作为缓解顺周期的补救措施及内在稳定指标,本文提出,将资本充足率计算与经济综合景气指标挂钩,比与资产价格挂钩能够更好地反映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国情。进而,监管部门则可以考虑设计逆经济周期的监管政策,比如西班牙式的动态准备金计提制度。  相似文献   

19.
巴塞尔协议将资本和风险相关联,使得资本监管政策具有了内禀的顺周期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巴塞尔协议Ⅲ引入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在经济上行时期积累逆周期资本,下行时期释放逆周期资本以吸收损失。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核心,是将信贷/GDP指标转换为逆周期资本计提比例。对此,巴塞尔委员会制定了规范的操作指引供各国监管当局参考。本文在分析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基础上,对其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信贷/GDP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银行业系统风险的累积程度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在我国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始于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银行体系的顺周期性问题进一步引起了银行业、监管层、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为了深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增长顺周期性的具体特征,检验我国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否具有非线性、非对称特征,本文采用平滑转换回归模型(STR),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增长的顺周期性是非对称的,在经济增长速度比较低的阶段,经济增长的波动对商业银行信贷增长的影响更为明显。本文认为,信用评级迁移、货币政策效应及银行经理人羊群效应的非对称性,是导致商业银行信贷增长顺周期性非对称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