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杜凯 《浙江金融》2017,(12):17-23
对于金融创新市场而言,政府与市场的边际界定应超越传统"二元论"下孤立、静止的考察方法,结合一国经济发展阶段、政治自由、文化渊源等因素动态地衡量。政府既要在系统风险重要性领域加强介入,也要从扭曲干预中退出,介入时遵循"市场—其他组织—政府"规律。政府应运用恰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及比例性原则判断是否应介入及采取何种方式介入,为防止政府介入时滥用行政权力"寻租",应提高信息透明度减少双方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2.
实践证明,金融稳定、持续、快速的发展与地方政府恰当合理的干预是分不开的.而从理论上准确认识政府与金融发展之间关系,是各级政府合理干预金融发展的前提.因而文章首先分析了政府干预金融发展的逻辑起点,然后简要介绍我国地方政府干预金融发展的现状并着重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地方政府敢于金融发展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从原来的"稳步推进",变成"加快推进",金融约束政策是强调政府对经济金融领域的适度干预,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政府仍需发挥引导和监管作用。  相似文献   

4.
孔凡胜 《金融研究》1997,(11):26-28
关于加速金融领域政企分离的若干思考孔凡胜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上的工作报告中谈到的政企不分的问题在我国金融领域也同样存在。金融领域的政企不分,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得不面对的严重问题之一,由于金融领域的政企不分,政府行政干预严重,使得银行债...  相似文献   

5.
政府干预房地产金融的范围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对房地产金融的干预目标一般界定为提高房地产金融效率和促进房地产金融市场平稳发展。是不是房地产金融的方方面面都要干预呢?很显然政府不是万能的。在某些地方它用不着干预;在有些地方它无能为力;甚至在政府有能力也有必要干预的地方,政府也不必进行干预,原因是干预 成本大于干预收入。对政府应该在房地产金融的哪些地方和方面进行干预按层次顺序做出范围设置,旨在理性化政府干预行为。  相似文献   

6.
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体系存在天然的缺陷,若完全交给市场自然发展,容易陷入"盆困的陷阱",客观上需要政府的介入和推动。因此,如何协调和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考验着政府的决策艺术和监管的智慧。本文通过对青海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予以深刻剖析,研究如何有效干预、培育欠发达地区金融市场,构建促进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探索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的后发赶超模式。  相似文献   

7.
艾亚 《国际融资》2013,(12):36-38
开发性金融主动介入原本存在体制缺损和市场失灵的融资空白领域,发挥政府组织优势。践行开发性金融理念,融资推动信用体制建设,完善法人、现金流、信用和项目四大建设,最后形成符合商业化运行规范和金融风险管理要求的成熟项目和市场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金融领域隐性担保退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认为,我国金融领域的隐性担保内生于计划经济和转轨时期的经济、政治、社会体制。政府通过行政干预获取收益,提供隐性担保付出成本,两者共生共存,互为表里。政府实施隐性担保的动力取决于成本收益比,本研究构建了我国金融领域隐性担保退出模型。根据模型对隐性担保退出条件和退出方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只有当金融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金融市场化程度使隐性担保的成本和收益接近均衡点时,实施退出才是合理和科学的。  相似文献   

9.
试述公共财政模式下的财政支农重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 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形式。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套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形式。实践证明,市场是一种有效率的运行机制,能够有效地调节供给和需求,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从而有效提供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但市场机制并非是万能的,存在着“市场失灵”的领域,突出表现在公共产品不能通过市场机制来提供,即私人部门在提供社会基本需要方面存在局限性。此外,一些具有“外部效应”的领域也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这就为政府的介入或干预提供了活动的舞台。市场失灵时,需要政府进行一定限度的干预或介入,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弥补市场缺陷,促进经济协调运作。 政府干预市场有多种手段,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广西与江苏1978-2007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得出在不存在政府干预行为下,两省的金融发展仅能微弱的促进经济的增长.当存在政府干预行为时,江苏的金融发展能明显的促进经济增长,而广西的政府干预行为由于削弱了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能力,从而阻碍了经济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12年3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尽快出台新的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表明民间资本的投资及其健康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层面。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扶持下,民间资本介入以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村镇银行和资金互助社为代表的微型金融领域发展迅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面临政策和现实经营等方面的困难,急需对民间资本更好地介入金融领域进行政策引导和大力扶持。  相似文献   

12.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政府对住房金融的干预范围被严格限制在市场失灵的领域,由于政府的干预是同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成熟程度相关的,我国目前是一个转轨中的发展中国家,政府对住房金融市场的干预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别,我们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立足本国国情,在培育市场的基础上,对住房金融市场进行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13.
小城镇城市化金融支持与政府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我国金融市场的失灵需要政府以适当方式干预,讨论温州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金融支持现状,认为正规金融机构因为垄断和官僚化而提供的金融支持不足,导致了温州模式的衰败危险,民间金融的替代加剧了危险发生可能。提出政府干预城市化发达区域金融的必要性和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一、现行金融资源配置模式的变异与效绩描述现行的金融资源配置模式是中央集权型金融制度安排下的必然结果。在改革之初,中央政府基于强化金融制度功能、促进金融效率提高和经济发展以及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等多重目标,在扩大银行活动领域、调整金融组织机构、改革金融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这种以放权让利、引入市场机制乃至打破原有组织和权益结构为基本取向的带有政府推动和供给主导特征的金融体制变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对金融资源配置过程的控制,但在新旧体制摩擦碰撞、各利益团体以不同方式参与金融资源交易、影响金融资源流通和配置的背景下,政府实现金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努力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却使金融资源配置模式发生与市场要求相去甚远的变异。首先是地方政府介入金融资源配置过程,导致总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融》2013,(12):5
有报道说,在某地区新区开发中,地方政府险些与一家大型国有银行撕破脸。由于担心风险,此银行拒绝对政府的贷款要求表态,当地政府一度要求终止该行在本地区开展业务。之后,在这家银行总行干预下,此事才低调了结。这是一个典型的地方政府干预金融的案例。这种情况在亚洲金融危机前较为普遍。经过多年改革,人们的现代金融意识逐步增强,越来越尊重金融发展规律和金融自主权,但地方政府干预金融  相似文献   

16.
住宅金融周期性风险是与宏观经济周期密切联系的一种系统风险.它对各国的金融乃至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从住宅金融链条涉及的三方主体对住宅金融周期性风险展开分析,研究了政府干预化解住宅金融风险的原理与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干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政府干预、法治、金融发展与国有企业银行贷款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分析我国各地区的政府干预、法治和金融发展对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的银行贷款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地区的法治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越高,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越少,贷款期限越短。这个结果与法与金融文献的理论预期和实证结果相反。本文的证据表明,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有很强的动机通过干预银行的信贷决策给国有企业提供贷款支持,而法治和金融发展可以减少地方政府干预给国有企业带来的贷款支持效应。我们还发现,地方政府通过干预银行的信贷决策给国有企业提供的贷款支持是低效率的。  相似文献   

18.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三大主体,依据金融介入的可能性,我们把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需求归纳为三个层次,即政府需求、农业企业发展需求以及农民生活需求。一、政府需求政府金融需求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农村社会发展对公共产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90~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本文对金融发展、技术进步对就业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私人部门信贷和政府的金融干预方面。扩大私人部门信贷规模、深化金融市场化改革,以及减少政府的金融干预都有助于就业的增加。同时,金融发展还有利于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对就业增长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涛  都晓岩 《济南金融》2007,(11):13-16
政府介入银行挤兑危机的根本目的是保护中小存款人利益、维护金融稳定,但信息不对称又导致政府在介入过程中面临着巨大制度成本。本文从分析银行挤兑风险发生、发展乃至演变为系统性金融危机的过程入手,试图从中找出调控的逻辑切入点,并引入了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来分析金融安全网的制度成本。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金融稳定、保障存款人利益及降低制度成本三位一体的导向下,提出了我国应急管理中的最优合同设计和金融安全网构建的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