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地震保险制度比较及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23号)明确指出要"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指出,2006~2020年我国防震减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完善地震救援救助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地震灾害保险、社会捐赠相结合的多渠道灾后恢复重建与救助补偿机制。这次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再次为保险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建立起一个比较有效的地震保险制度并非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国家和地区地震保险历史也不过十几年而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社会主义互助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应该通过推动建立地震保险等巨灾保险制度,使广大人民群众遭受巨灾损失后能够及时得到经济补偿,促进灾区恢复重建,加快推进我国地震保险制度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关于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宝华 《上海保险》2006,(9):56-57,53
2006年6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其中明确表示,我国要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民众千呼万唤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的建立终于正式列入议事日程,而且对于发展巨灾保险最为重要的一环——风险分担的问题,也有了较为明确的回答:国家财政支持。  相似文献   

3.
《时代金融》2014,(9):14-26
当前,我国各类自然灾害频发,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给各级政府财政造成巨大突发压力。8月13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俗称保险“新国十条”)终于出炉。这是继2006年颁布“国十条”之后,国务院再次以“顶层设计”的方式,全面部署中国保险业的改革与发展。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新“国十条”亮点颇多,而最令人振奋的无疑是要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条款。巨灾保险的政策破题对于灾害频发的云南尤显重要,“新国十条”发布的时间点正值鲁甸“8·03”地震发生不久。因此,加快巨灾保险的落地实施,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建立成熟管用、操作易行的巨灾保险体系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人民的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4.
政府在巨灾保险体系中的角色定位与作用机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006年6月,我国政府在保险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表示:中国要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由此,政府正式登上巨灾保险的舞台。大幕虽已拉开,然而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政府该如何进行角色定位并发挥相应的作用.使得中国的巨灾保险体系能够尽快建立并发挥其应有的专业功效?本文拟对这个更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震保险机制的缺陷及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天 《福建金融》2008,(8):14-15
“5·12”汶川大地震导致的巨额经济损失与比例极低的保险理赔之间的巨大反差,暴露出我国保险业覆盖面窄、实际赔付有限以及风险保障功能差等方面的缺陷,本文分析了我国地震保险机制的现状,提出建立健全包括地震险在内的我国巨灾保险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党雪  石慧  徐浩  齐瑞福 《西南金融》2024,(2):89-100
推进保险业创新发展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部分,对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质效具有重要意义。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实践来看,巨灾商业保险发展可以降低灾害风险对经济的影响,提升社会的整体巨灾应对能力,促进区域内跨境商业活动的顺利开展。文章解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巨灾商业保险的发展背景、制度设计和金融服务支持现状,深入分析了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巨灾商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个体覆盖问题、市场供给约束及法律保障制度缺陷,结合日、美三大著名湾区巨灾商业保险的发展经验,围绕金融高质量发展,从需求侧出发刺激巨灾保险需求、从供给侧出发释放巨灾保险活力、发挥政府职能推进高质量巨灾商业保险制度设计、探索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巨灾商业保险制度四个方面,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巨灾商业保险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晨 《中国外资》2009,(10):194-194
如今我国巨灾保险体系构建已经刻不容缓。仅依靠国家财政和商业保险的传统做法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巨灾风险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构建巨灾保险体系也重在政府行为。本文从政府出发,探讨了在巨灾保险中政府应如何把握其角色的定位。  相似文献   

8.
巨灾风险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产品,能够有效地转移和分散巨灾风险。本文首先阐释了传统风险管理技术——再保险的微观运作机制,并指出其在面对巨灾风险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进而推演出引入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必要性。本文以1978~2010年间中国发生的214起地震灾害事故为样本,根据地震损失分布特点并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债券定价原理推算了地震巨灾债券的收益率及价格,从而对我国地震巨灾债券进行了初步设计。最后结合我国保险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常有两种方式建立巨灾保险基金,一种方式是为每一种巨灾风险建立单独基金,另一种方式是为所有的巨灾风险建立一个联合基金。本文在构建巨灾保险基金规模函数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比较了两种方式的基金规模,通过理论推导发现巨灾保险基金规模随着风险容忍度的降低而增加,在风险容忍度相同时,联合巨灾保险基金的规模不大于分别建立巨灾保险基金的规模之和。本文选取地震和洪水这两种巨灾风险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实证发现,对于我国财产保险业而言,在巨灾保险基金成立初期,巨灾承保比例为40%时对应的巨灾保险基金规模为289.22亿元。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以来我国遭受了数次地震灾害,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关于巨灾风险分担的讨论也不断增加。本文从生命周期理论出发,借助完全保险假说及其计量工具,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89年至2011年之间9次调研的数据对完全保险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对地震风险分担的实际效果进行了测算。实证分析结果拒绝了完全保险假说,当前国内社会保障体系以及金融市场、保险市场还不完善,居民风险分担能力比较弱,但地震区域的家庭风险分担能力则相对较强,其原因是享受到了政府援助带来的正面效应。因此,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构建多层次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中,应当充分考虑政府与市场的平衡,同时避免“挤出效应”与“干预不足”。  相似文献   

11.
《中国保险》2014,(7):30-31
巨灾保险是全球各国面临的普遍问题。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特别是在巨灾保险制度方面。当前,巨灾保险承保的灾害主要为地震、洪水,部分国家和地区针对地震保险、洪水保险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保险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保费收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2002年保费收入更是达到了创记录的3053亿元.但与整个保险业的蓬勃发展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我国巨灾保险的停滞不前.因为巨灾产生的"重大损失"不是单个保险公司的财力所能负担的,人们总是在地震、洪灾之后才认识到巨灾的威力.然而在面对像地震这样的巨灾风险时,中国产险业仍然缺乏足够经验与实力.一方面我国保险业基金本身规模有限,巨灾再保险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我国保险业国际化进程缓慢,国际分保途径有限,从而影响了我国巨灾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如今我国巨灾保险体系构建已经刻不容缓.仅依靠国家财政和商业保险的传统做法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巨灾风险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构建巨灾保险体系也重在政府行为.本文从政府出发,探讨了在巨灾保险中政府应如何把握其角色的定位.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农业遭受的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灾害种类多样,受灾范围广泛,其中带来的损失十分严重的灾害主要是地震、洪水、台风这三类巨灾.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农业巨灾损失补偿机制,通过建立农业巨灾保险体系箭在弦上.农业巨灾保险对保护广大农民的利益,维持国家经济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农业巨灾保险还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立法不完善,政府财政补贴不足,保险市场与再保险市场不完善等问题.本文认为我国可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中国农业巨灾保险模式,同时可以加强立法,增加政府财政支持,建立农业巨灾保险基金,研究农业巨灾保险资本产品,促使农业巨灾再保险市场的大力发展,这样可以促进农业巨灾保险在我国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上海保险交易所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创新型保险要素市场,依靠保险业和交易所模式相结合的有利条件,正越来越大地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这一保险市场新模式的思考论述,阐述了上海保险交易所的功能定位、战略地位,展示了其建立以来逐步推进的保险资产登记交易平台、地震巨灾保险平台、招投标平台、区块链数据交易技术、招投标平台业务规则、保险资产登记交易平台与保险资管产品注册系统互联互通、保险产品交易业务规则、保险账户管理暂行办法等各项建设,叙述了其运行一年来呈现出的资产管理产品上市交易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共同体+保交所”模式搭建起巨灾保险高效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创造更大价值、互联互通提升险资运用效率等主要优势,分析了其运行中尚待解决的资产管理产品上市交易的规模不大、地震巨灾保险平台系统利用率还不高、区块链技术还未完全成熟、盈利模式的形成还需不断探索等一些问题,展望了其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的农业巨灾保险体系尚未建立,保险在臣灾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巨灾损失只能由政府和社会来承担。推动农业巨灾保险制度建设、增强我国应对巨灾风险的能力,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农业巨灾保险体系的发展、以及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并对我国建立农业巨灾保险体系的制度模式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地震灾害、2010年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灾害发生后,保险业勇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展理赔,但保险赔付的数额占灾害损失的比例很小,保险赔付率远低于36%的全球平均水平,保险机制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加强我国巨灾风险管理,完善巨灾保险体系,提升保险在国家巨灾救助体系中的地位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巨灾频发且后果较为严重的国家,目前全国还没有建立巨灾保险体系,农民面对巨灾,缺乏基本生产和生活的保障,中国应借鉴国外巨灾保险发展的先进经验,加快巨灾保险的立法工作,建立多层次的风险分散机制和巨灾保险基金,逐步构建完善和谐社会下的巨灾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9.
许闲 《上海保险》2014,(11):49-51
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保险业"新国十条",其中,我国巨灾保险制度建设与灾害保险产品开发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新国十条"强调,"建设巨灾保险制度"以商业保险为平台,积极发展"企业财产保险、工程保险、机动车辆保险、家庭财产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不同险种,可见推出巨灾保险产品在践行"新国十条"中的重要意义与地位。  相似文献   

20.
相对巨灾带来的高昂损失,政府补贴、社会救济等单纯的救济手段显得势单力薄,巨灾风险分散能力明显不足。故而,妥善建立好巨灾保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农业保险、地震保险、洪水保险三方面对我国巨灾保险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分析我国巨灾保险发展进程中的问题。结合有关巨灾种类,基于我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背景下,提出建设带有国家标签的巨灾保险体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