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1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了P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我国货币政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存在溢出效应,当我国使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扩张货币时,短期会促进沿线各国经济增长,长期这种影响由正转负;而当采用价格型工具降低政策利率时会持续给沿线国家的产出带来促进作用,并且价格型工具的影响力度更大。进一步进行分区域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对亚洲国家的溢出效应最为显著,并且我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与各国对华经济往来密切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GARCH、谱聚类方法、独立成分分析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背景下的全球主要股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间的协同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股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间具有双向协同波动溢出效应。相对而言,股指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间的协同波动溢出效应更明显,协同波动溢出程度与相应国家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有直接关系。因此有关当局进行监管时不仅做要到全球不同国家间的相互协调,与此同时还需要关注和防范风险在股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间的相互传染。另外,我国的股指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还需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1999—2014年的数据,分析亚洲国家外汇储备普遍增长现象。将亚洲各国彼此之间的联系大致分为金融、贸易和地理三大类,构建八个空间权重矩阵,应用空间计量杜宾模型对外汇储备的空间依赖性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亚洲地区外汇储备水平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证实了亚洲国家持有外汇储备同预防性动机有关,同平稳汇率动机无关;否定了其持有外汇储备同竞争性动机相关。中国作为亚洲国家,通过三大联系同其他国家紧密相连,本文为分析中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现象提供一条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肖文  徐静 《上海金融》2012,(3):15-17,116
近年来,我国外债余额逐年快速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已经产生多方面的重要影响。本文借鉴理论界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将外债的技术溢出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检验外债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经验研究表明,外债、人力资本、R&D经费投入和R&D人员数量与技术进步之间具有长期协整关系;外债的直接技术溢出效应和间接溢出效应都很明显,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5.
孙婧 《中国外资》2009,(4):27-28
近年来,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大、增速高,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了解影响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以及测度这些因素对外汇储备的影响程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为国家对外汇储备的经营和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本文首先选取合适的变量,构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模型并检验模型的有效性,然后解释模型的经济学意义,最后对如何控制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大、增速高,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了解影响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以及测度这些因素对外汇储备的影响程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为国家对外汇储备的经营和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本文首先选取合适的变量,构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模型并检验模型的有效性,然后解释模型的经济学意义,最后对如何控制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研究FDI技术溢出效应是近年国内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多数学者主要从行业特征、市场结构等角度来考察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而少部分学者从整体上讨论了政策效应对FDI技术溢出产生的影响。通过使用交叉变量来测度外贸政策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也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制造业的FDI受外贸政策的影响现实,从而对外资政策的调整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FDI技术溢出效应是近年国内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多数学者主要从行业特征、市场结构等角度来考察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而少部分学者从整体上讨论了政策效应对FDI技术溢出产生的影响。通过使用交叉变量来测度外贸政策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也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制造业的FDI受外贸政策的影响现实,从而对外资政策的调整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新能源行业受政府大力支持和投资者青睐。新能源与原油一定程度上互为替代品,理论上国际原油价格必然对我国新能源行业股票价格有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但有些学者却持反对态度,认为我国股票市场对外还没有完全开放,新能源行业发展又很不成熟,所以该溢出效应很难显著。文章运用VAR- Asymmetric- BEKK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得出:在未去除我国整体股市行情因素时,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新能源行业股票价格波动溢出效应不显著;而在去除我国整体股行情因素时,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新能源行业股票价格波动溢出效应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明存在从国际原油价格向我国新能源行业股票价格的波动溢出效应,只是该溢出效应被我国股市总体行情掩盖了。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国内3家上市城商行2011~2015年的公开股市市场数据,利用Co Va R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技术对我国城商行系统性风险外溢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城商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整体走高,其中,北京银行对系统性风险平均溢出效应最小,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风险平均溢出效应接近。且城商行对系统性风险的溢出效应并不仅仅取决于其资产规模和单体风险,而主要受机构间依赖度、市场关联度、业务复杂度等因素影响。这意味着监管部门应将系统性风险监管重点放在机构关联程度和业务复杂性上,并根据各家城商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的程度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监管和指导,以提高系统性风险防控的效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构建一个包含关税冲击以及外汇风险溢价的两国开放经济DSGE模型,创新地揭示了关税冲击造成实际汇率波动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刻画了关税变动、贸易条件与实际汇率之间的动态关系与作用机制。我们深入分析了不同经济开放程度下贸易摩擦造成的宏观经济波动以及经济福利损失。模拟结果表明,在一定贸易开放程度下,外国加收关税一方面会导致本国贸易条件恶化,引发出口及产出下降;另一方面会导致本国汇率贬值,引发出口及产出增长。关税冲击发生后短期中汇率贬值效应占优,本国产出会出现小幅上升,随后贸易条件恶化效应逐步显现,产出持续下降。福利分析结果表明,本国适度提升贸易开放度,虽然经济福利损失会小幅上升,但福利损失增加幅度小于外国,会在贸易摩擦竞争中形成相对优势;如果本国过度提高贸易开放度,则会导致本国福利损失大幅增加,并且大于外国福利损失增幅,会在贸易摩擦竞争中形成相对劣势。因此,应适度逐步有序地提升贸易开放度。此外,本国适度推进资本账户开放的政策能够改善贸易条件,促进本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新加坡、挪威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有助于保持汇率的稳定,保证正常的进口和偿债支出,并能有效应对外部冲击导致的金融风险。但是,中国当前的外汇储备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最优规模。本文试图借鉴新加坡和挪威等国的经验,介绍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新加坡和挪威的经验表明,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可以提高本国储备资产的长期购买力、提升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并消除外汇储备增加对宏观政策自主性的影响。在消极外汇储备管理的模式下,中国优化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和资产结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对建立中国的外汇储备积极管理体制提出了建议并指出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政  石晴  卜林 《金融研究》2022,506(8):94-112
本文采用基于条件分位数的溢出指数方法,研究了不同冲击规模及方向下政策连续性的跨国溢出,考察相较于中间状态,极端上升与下降状态下的溢出变化及两者之间的非对称溢出效应,并构建相对溢入溢出指数,研究极端冲击对不同国家方向性溢出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1)政策连续性的总溢出以及各国溢入水平在不同条件分位数下呈U形结构,冲击规模对总溢出及各国溢入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在极端状态下,总溢出和大部分国家方向性溢出水平较中间状态显著提升,并且极端上升与下降状态具有非对称的溢出效应。其中,总溢出在极端下降状态涨幅更大,各国的溢出比溢入在两种极端状态下表现出更强烈的非对称性。(3)极端冲击的影响具有国别异质性,中国的方向性溢出水平大幅上升,对发达国家的左尾定向溢出加强,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本文研究不仅对极端状态下保持经济系统稳定具有启示意义,也可为建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4.
货币政策是维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政策工具,但2007—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表明,仅仅保持物价水平稳定,忽视金融风险,并不足以维持宏观经济稳定。近年来中国提出双支柱宏观政策框架以支持宏观经济稳定,这一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我们首先提出了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框架,强调应该注重两类政策目标的协同与矛盾、政策传导渠道的相互交叉与影响、冲击类型与开放条件的差异等,从而保证双支柱宏观调控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效应。接下来,我们建立了一个DSGE两国模型,作为分析双支柱宏观调控稳定宏观经济的案例研究。研究表明,第一,金融冲击下,货币政策有助于稳定宏观经济,且随着汇率制度从固定转向浮动,货币政策稳定宏观经济的效果会明显加强。第二,在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增加以跨境资本流入税为代表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可以有效遏制金融市场的顺周期机制,进一步提高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从而验证了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有效性。第三,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与汇率制度有关,当汇率灵活性水平较低时,双支柱宏观调控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构建一个包含关税冲击以及外汇风险溢价的两国开放经济DSGE模型,创新地揭示了关税冲击造成实际汇率波动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刻画了关税变动、贸易条件与实际汇率之间的动态关系与作用机制。我们深入分析了不同经济开放程度下贸易摩擦造成的宏观经济波动以及经济福利损失。模拟结果表明,在一定贸易开放程度下,外国加收关税一方面会导致本国贸易条件恶化,引发出口及产出下降;另一方面会导致本国汇率贬值,引发出口及产出增长。关税冲击发生后短期中汇率贬值效应占优,本国产出会出现小幅上升,随后贸易条件恶化效应逐步显现,产出持续下降。福利分析结果表明,本国适度提升贸易开放度,虽然经济福利损失会小幅上升,但福利损失增加幅度小于外国,会在贸易摩擦竞争中形成相对优势;如果本国过度提高贸易开放度,则会导致本国福利损失大幅增加,并且大于外国福利损失增幅,会在贸易摩擦竞争中形成相对劣势。因此,应适度逐步有序地提升贸易开放度。此外,本国适度推进资本账户开放的政策能够改善贸易条件,促进本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以新思维审视中国外汇储备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汇储备是一国国际经济活动往来形成的特殊的外币债权,中国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的特点以及热钱的大规模流入决定了中国当前的外汇储备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过多的外汇储备必将产生较大的机会成本风险,并且面临着较大且频繁的汇率风险以及境外金融机构倒闭和资产价格波动的风险,给国内的流动性控制和金融调控带来诸多的困难,增加了贸易摩擦的频率。要审时度势,通过加快国内经济结构调整、鼓励走出去、多元化运作储备资产等形式规避中国外汇储备所面临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reserves as a stabilizer of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in particular during periods of global financial stress. In contrast with previous contributions, aimed at explaining net capital flows, we focus on the behavior of gross capital flows. We analyze an extensive cross-country quarterly database – 63 countries, 1991–2010 – using standard panel regressions. We document significant heterogeneity in the response of resident investors to financial stress and relate it to a previously undocumented channel through which reserves act as a buffer during financial stress. A robust result of the analysis is that international reserves facilitate financial disinvestment overseas by residents – a fall in capital outflows. This partially offsets the drop in foreign capital inflows observed in such periods. For the whole sample, we also find that larger stocks of international reserves are linked to higher gross inflows and lower gross outflows. These results, which challenge current approaches to measuring reserve adequacy, call for refining such tools to better account for the role of resident investors.  相似文献   

18.
资本流入、外汇储备非均衡增长对我国外汇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解释了外汇储备非均衡的概念,采用1999年1月~2005年6月的月度数据,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作协整分析,测算人民币升值预期下流入我国的非FDI 资本数额,证明过度资本流入引起我国外汇储备的非均衡增长。在此基础上,运用成本- 收益分析指出我国目前外汇储备的持有水平虽然没有超出适度区间,但已明显偏高,进而提出外汇储备管理的“适度性”、“合理性”和“稳定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s of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on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focusing on its interaction with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Based on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s and the two-step system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GMM) estimator, it replicates the method of Gaies et al. (2019a; 2019b) and extends it by exploring a new spillover effect of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in terms of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measured by six different indicators. The findings show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investment–globalizati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portfolio investment) on growth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channel of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by reducing the negative impact of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These impacts are not insured by indebtedness–globalization (foreign debt), thereby shedding light on the government’s decis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on foreign capital control policy. These results are robust to changes in the estimator and variables used.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valuates how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emanating from the U.S. was transmitted to emerging markets. Our focus is on the extent that the crisis caused external market pressures (EMP), and whether the absorption of the shock was mainly through exchange rate depreciation or the loss of international reserves. Controlling for variety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MP, we find clear evidence that emerging markets with higher total foreign liabilities, including short- and long-term debt, equities, FDI and derivative products—had greater exposure and were much more vulnerable to the financial crisis. Countries with large balance sheet exposure – high external portfolio liabilities exceeding international reserves—absorbed the global shock by allowing greater exchange rate depreciation and comparatively less reserve loss. Despite the remarkable buildup of international reserves by emerging markets during the period prior to the financial crisis, countries relied primarily on exchange rate deprecation rather than reserve loss to absorb most of the exchange market pressure shock. This could reflect a deliberate choice (“fear of reserve loss”) or market actions that caused very rapid exchange rate adjustment, especially in emerging markets with open capital markets, overwhelming policy a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