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费金融对促进居民消费的意义重大,对消费金融的发展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家庭作为金融及金融中的参与主体,对他们在消费金融市场上的行为进行研究对发展我国的消费金融市场颇具意义。文章拟用金融中介功能观对家庭消费金融市场的现状进行解释,认为从中观层面来看,金融中介的有效供给不足,导致家庭的消费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消费金融市场发展乏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扩展线性支出模型对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消费特征研判,从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优化2个维度探讨了居民主观金融素养和客观金融素养对消费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主观金融素养和客观金融素养都显著提升了居民消费性支出,并促进了消费结构优化,客观金融素养比主观金融素养更有助于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中介效应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素养提高所带来的金融市场参与可以解释部分金融素养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因此,要精准化实施消费者金融教育,有效扩大内需,助推消费升级.  相似文献   

3.
金融素养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本,对农户消费升级及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9年数据,研究了金融素养对农户消费结构的影响以及第三方支付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第一,金融素养不仅能够刺激农户消费,还能显著优化农户消费结构,即提高农户的发展享受型消费占比,同时降低生存型消费占比。第二,金融素养对农户消费结构的影响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的“部分中介效应”产生作用。对此,论文从普及农户金融教育、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差异化进行政策宣传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采用简单OLS估计和工具变量法,考察金融素养对中国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并进一步建立中介效应模型探究金融素养对家庭消费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素养能显著提高居民家庭消费总支出,并显著改善优化家庭消费结构,互联网金融在金融素养提高家庭消费总支出、优化消费结构的过程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金融素养对农村家庭和中西部地区家庭消费总支出和消费结构优化的促进效果更明显。鉴于此,本文建议积极推进金融知识教育,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借助金融科技等手段实现消费再升级。  相似文献   

5.
金融投资中介化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导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上机构投资者迅速崛起,并成为市场的投资主体.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通过机构投资者等金融中介间接地参与金融市场投资.如果我们把银行储蓄理解成投资者通过银行的间接投资,那么整个金融体系实际上出现了投资中介化的趋势1,也就是说,投资者特别是家庭部门直接参与的金融投资是相当有限,整个金融体系的投资实际上是以金融中介的代理投资为主.显然,与直接投资相比,金融中介的代理投资使得投资者要面临与金融中介之间由于责任不对等、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相容所导致的委托代理问题(AgencyProblems).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金融投资中介化及其引发的委托代理问题已经或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整个金融市场的运行和秩序.  相似文献   

6.
金融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投入总量,更取决于金融效率的进步,对新疆地区而言,因其相对有限的金融资源总量,故提高金融效率的意义更为重要.本文利用1981年-2012年的数据,根据新疆金融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以银行为主要金融中介,选用地区银行的储蓄率、储蓄投资转化率与资本的配置效率数据,实证新疆地区银行的金融效率,并进而研究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吴卫星  张旭阳  吴锟 《金融研究》2021,494(8):119-137
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参与金融市场的门槛与成本迅速降低,金融产品也不断丰富,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异质性增加,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决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本文研究发现:(1)家庭在安排储蓄与消费时,金融素养有显著影响,金融素养与家庭储蓄率呈倒U型关系。(2)理财规划和借贷约束是影响家庭储蓄率上升的两个渠道。(3)金融素养由低逐渐升高时,家庭的理财规划意识增强,通过提高储蓄率来保障资金充足。当金融素养增加到一定程度,理财规划意识优化资产配置的作用增强,抑制消费的作用减弱,同时借贷约束缓解会帮助家庭增加消费。本文的发现有助于厘清家庭储蓄率差异的成因,对提升居民福利,增强金融教育政策的针对性,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金融发展理论国外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发展理论已经由早期的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的M-S范式经由以内生增长理论为基础的内生金融发展理论发展到以新制度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为基础的新制度金融发展理论。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范围已经由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扩展到各种类型的国家(或地区),研究内容从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金融深化促进经济增长扩展到金融中介、金融市场如何产生和发展,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结构问题扩展到不同金融体系的比较上,从具体的金融机构观扩展到一般的金融功能观,从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这样的显在问题深入到研究金融(自身的)发展规律等潜在问题,进而由仅考虑经济变量扩展到考虑正式制度变量再发展到考虑非正式制度变量,诸如历史、文化、宗教和社会习俗等制度背后更深层面的因素,由把制度变量当作外生变量处理发展到把制度视作经济体系的演化博弈的内生过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上海金融》2005,(11):8-11
本文采用VAR模型检验了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结果显示,中国金融中介发展变量与中国经济增长变量之间,的确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变量与中国经济增长变量间,则不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因果检验的证据支持金融中介发展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格兰杰成因的假设,反过来,中国经济增长也是金融发展的格兰杰成因.以增长效应研究结论为基础,本文初步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风险调整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浙江金融》2007,(3):25-26
问题的提出商业银行作为现代金融中介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功能是对金融资源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配置。现代金融中介功能观认为,风险管理是银行金融中介的核心业务,银行总是持有并管理风险资产,而随着银行新业务的拓展和衍生金融创新工具的出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职能大大加强。银行金融中介风险管理功能的增强和信息技术的变革极大推动了现代金融中介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消费金融发展的理论解释与国际经验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消费经济理论与消费金融理论的分析,消费金融的发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存在的合理性。作为消费金融主要运营主体的消费金融公司在发达市场已经成长为一个规模较大的特殊金融市场,越来越多的消费金融公司有商业银行加盟。我国目前消费金融刚刚起步,金融市场发展不成熟,在风险管理和盈利模式上需要创新和探索,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和<汽车金融机构管理办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汽车金融市场正式对"非金融机构"开放.汽车金融市场中不同机构、多种服务产品的竞争,对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汽车金融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国际上汽车金融服务业发展的趋向和经验,为我国建立现代化的汽车金融服务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根据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金融中介发展通过发现并支持企业家的创新而有利于长期经济增长.理论研究方面,已有文献主要从金融市场信息甄别成本降低、缓解消费信贷约束、分散创新风险等方面对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渠道展开论证.实证研究方面,这个领域早期的经验研究大多基于发达国家的截面数据,一般发现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研究则开始注重利用面板数据技术,控制估计方程中不可观测的异质性、度量误差、共时联立等内生性问题,已经发现一些支持金融中介发展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经验证据,但在有关具体传导机制的识别上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四期面板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分析了普惠金融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普惠金融显著促进家庭消费支出,且对处在中低分位数的家庭消费支出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机制分析发现,普惠金融对高流动性资产不足的家庭消费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高流动性资产充足的家庭而言,普惠金融对其消费的促进作用并不稳健,即普惠金融在一定程度上缓减了家庭面临的流动性约束进而促进家庭消费.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共同基金和养老基金等金融中介的迅速发展,家庭的财富结构和资产选择行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家庭参与股票市场的过程中,金融中介在辅助家庭参与股票市场、节约交易成本、消除信息不对称以及降低参与成本增加福利价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中介在促进家庭参与股票市场的作用,随后从参与成本的角度将金融中介的作用纳入家庭资产选择行为的分析框架,从理论上解释家庭参与股票市场的"间接参与"之谜,最后探讨了金融中介在促进家庭参与股市行为的现实意义和对发展资本市场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研究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对于当前正在寻求财产性收入增加、金融改革和消费需求扩大突破口的中国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本文评述了自Markowitz(1952)以来国内外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理论和经验研究的发展历程,认为金融与消费的融合,向家庭金融的拓展,微观层面的经验研究等还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张艳 《南方金融》2002,(10):13-16
本文首先回顾建立在交易成本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上的现代金融中介理论,可以看到:1、银行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能够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提供流动性并充当被委托的监督者的作用。2、与金融市场这样一种直接融资方式比较而言,银行更倾向于解决跨时风险分担问题,而前者便利跨部门风险风担。同时从实证方面显示金属中介体在现代金融市场中的主导地位,以至于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的传统区分方式已经过时。而比金融中介理稳定的实际上是金融系统的基本功能,以此为逻辑起点来设计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的不同组合成为了金融系统研究的要中之要,也是历史上不同国家金融系统如此多样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断优化家庭资产配置结构,对中国家庭资产保值增值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国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提升了中国家庭配置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概率和配置规模,其中金融知识在两者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家庭金融知识水平和互联网参与程度的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效应凸显。因此,应当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不断提升家庭金融知识水平和降低金融投资风险,通过提高中国家庭的互联网参与程度等来优化金融风险资产配置结构。  相似文献   

19.
依据2011—2020年31个省级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考量金融科技对中国金融体系结构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结果显示:金融科技发展对金融体系结构的影响显著,其中支付创新、贷款可获性和数字化程度促进了金融市场规模发展,金融科技使用深度、贷款可获性以及数字化程度对银行体系规模的影响显著;金融科技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经济发展作为一种“门槛变量”增强了金融科技对金融体系结构的影响;居民消费对金融科技的影响具有中介效应,消费者和投资者的理财观念或消费习惯变化改变了资金流向,进而影响了中国金融体系结构的发展,失业率降低和人力资本水平提升有助于加强金融科技对金融体系结构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20.
金融消费者是金融产业发展的根本基础.在金融产业迅速发展、金融产品复杂化、金融消费风险增加和金融消费者群体不断壮大的背景下,如何保护金融市场上的消费者,成为我国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借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在英、美等发达国家成熟的法律机制和机构体系,指出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路径和举措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