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卷首语     
在中国即将加入WTO之际 ,控制不良贷款增量成为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首要任务之一 ,尤期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尽管长城、信达、华融、东方四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剥离了大部分存量不良贷款 ,但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存在相当数量的存量和增量不良贷款 ,严重制约着国有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和发展 ,进而影响到国际社会对我国银行体系的信心。不良贷款管理中有一些尚未澄清的根本性问题 ,如 :能不能要求不良贷款零增长 ;在发生不良贷款时银行能否全身而退 ;不良贷款能否在安全阶段被侦察出来 ;如何运用非诉讼手段处置不良贷款…  相似文献   

2.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原因以及预防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有着其特殊的历史背景,银行业现有的信贷风险控制机制存在种种缺陷,因此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防控必须结合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基于这种考虑,本文先详细论述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危害和成因,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处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存量、预防不良贷款增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国有商业银行存贷总额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重一半以上,这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在结合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之下,首先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贷款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国有商业银行存贷总额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重一半以上,这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在结合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之下,首先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贷款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梅 《武汉金融》2002,(10):23-25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制度根源是 :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安排 ,政府对信贷决策的干预以及导致企业骗贷和拖欠的社会信用制度的缺失。要根本上解决不良贷款的再生问题 ,就必须进行制度上的创新 ,从源头上防止新的不良贷款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解决不良贷款问题是新世纪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一大难题。借鉴国外处置不良贷款的通常做法,我国成立了专门处理不良贷款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并剥离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由于剥离不彻底,事实上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占比仍很高,达26.62%"。(戴相龙,2001年11月)对农行绝大多数分支行而言,不良贷款占比已远远超过自身的风险承受力和财务承受力。但是,从银行发展的战略出发,现在的不良贷款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尽最大努力减少新的不良贷款产生,并对业已形成的不良贷款采取有效对策逐步盘活。  相似文献   

7.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下降机理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分析了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通常使用的四种方法,指出短期内可以通过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加强预算约束来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长期内则只有进行彻底的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提高信贷管理能力和对市场的把握能力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信贷集中风险有可能使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呈“U”形走势,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本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制度根源:即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安排,政府对信贷决策的干预以及导致企业骗贷和拖欠的社会信用制度的缺失。并提出要从根本上解决不良贷款的再生问题,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从源头上防止新的不良贷款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严红波 《中国金融》2004,(13):55-56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的战略安排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从宏观经济发展和金融业有效运行的战略高度,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的进程、相关资源以及配套环境进行综合的部署和支持。首先,将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置于国有商业银行整体改革和重组的框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内部化解以及不良贷款外部处置的方式和时间安排需要与国有商业银行财务重组和机构重组的战略和进程相结合,需要与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金融企业治理结构、完善风险管理和控制的目标相联系。在消化和处理不良贷款存量的同时,有效控制不良贷款的过度增量。其次,调动财政、外汇储备和其他资金等综合的资源来支持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处置。  相似文献   

10.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和入世后金融业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对国有商业银行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和提高综合竞争实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规模较大、比例偏高、成因复杂的不良贷款严重制约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笔者通过理论研究、趋势分析、方案比较并结合多年银行工作实践,提出不良贷款证券化,以期成为解决国有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贷款的妙方佳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的需求分析(一)不良贷款证券化的提出背景加入WTO后,国有商业银行要想真正融入国际市场,公平参与竞争,就必须在五年的缓冲期…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了2003~2009年中国11家上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约束下的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对影响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宏观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优于大型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和不良贷款是银行无效率的主要来源;中国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增长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大型商业银行,主要体现在规模效率变化和技术规模变化;外资银行的进入和M_2的供给增长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New Tigers” (including city commercial banks) outperform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burdened with non-performing loans from unprofitabl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e study whether this is solely due to superior corporate governance (multiple shareholders versus total government ownership) or also to the favorable environment (the New Tigers target affluent China, whil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operate nationwide).  相似文献   

13.
试论国有商业银行助学贷款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助学贷款存在着风险大、收益低以及不良率居高不下等问题,不仅严重制约了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助学贷款的积极性,而且也影响了国家科教兴国、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策略的实施.为了防范和化解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助学贷款风险,有必要探究助学贷款陷于困境的原因,并借鉴和吸取国际上助学贷款的成功经验及教训,在用足用好国家对于助学贷款的有关政策,进一步强化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的同时,通过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把助学贷款风险控制与建立健全个人信用体系结合起来,把国家助学贷款与商业性助学贷款结合起来,为国有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银行业危机:金融泡沫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银行业危机爆发越显频繁。然而,通过对银行业危机内部形成机理分析可以发现,银行业危机的爆发其实是伴随着金融泡沫的形成与破灭这一过程的。在金融泡沫的形成过程中,银行往往会给一些高风险行业发放贷款,从而增加银行经营风险;而在金融泡沫破灭之后,这将直接或间接地导致银行产生大量的不良贷款,从而使银行业危机最终爆发。因此,我国应尽快化解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完善银行微观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5.
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监管有效性及其前提条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资本充足问题一直是各国商业银行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共同关心的问题.<巴塞尔协议>出台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激励缺乏,而外部监管又流于形式,资本充足率持续下降.本文从国有悖论、监管宽容和实证推算三个方面重点对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监管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认为当前对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监管是无效或低效的.但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宏观背景下,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资本充足监管又是必要和必须的,而前提是对不良贷款进行二次剥离和彻底改制,以建立起现代商业银行制度,从而为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有效监管奠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I examine the link between bank credit growth and non-performing loans in an economy with deflationary pressures. Using panel OLS regressions and two-step GMM regressions, I find evidence for the time-vary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bank credit growth and non-performing loans in a sample of 82 publicly listed commercial banks in Japan during the period 1993–2013. I show that bank credit growth positively correlates with non-performing loans prior to the onset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f 2007 but negatively correlates with non-performing loans afterwards. I find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notion that large banks drive the observed effects of credit growth on non-performing loans. In addition, credit growth and non-performing loans have no effect on profitability. Overall,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while the increase in the supply of bank loans increases the level of non-performing loans, it does not lead to higher profitability.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商业银行在2011—2013年间的相关小微贷款数据,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分析了影响小微企业不良贷款规模的因素。研究结论表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小微贷款的规模等都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规模产生显著影响。该结论为我国商业银行完善小微贷款风险控制机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我国信贷高增长引致未来银行不良资产大量积聚的潜在风险引起了各方关注。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发掘不良贷款存在的根源,对信贷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回顾以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以更加全面的视角,从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宏观调控政策以及银行业运行情况等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影响因素。文章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素检验和脉冲响应模型对资产价格、固定资产投资、通胀率、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银行利润等指标与不良贷款率(或不良贷款余额)的因果关系、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和货币政策调整都是影响不良贷款变化的重要原因,而不良贷款率的变化对商业银行利润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惠平 《金融论坛》2006,11(7):28-32
随着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入,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利润贡献占比逐步下降,非信贷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高。在金融市场变化加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新形势下,正确认识银行信贷的一般规律及在未来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方向,将直接关系到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和策略。本文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对不良贷款和信贷发展的认识,运用科学发展观,提出银行信贷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应逐步实现信贷业务调整,更有效地发挥好信贷在银行经营及社会融资中的主导作用,在发展中实现信贷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20.
随着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入,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利润贡献占比逐步下降,非信贷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高。在金融市场变化加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新形势下,正确认识银行信贷的一般规律及在未来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方向,将直接关系到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和策略。本文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对不良贷款和信贷发展的认识,运用科学发展观,提出银行信贷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应逐步实现信贷业务调整,更有效地发挥好信贷在银行经营及社会融资中的主导作用,在发展中实现信贷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