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层行在办理银行业务时可能会遇到一个相同的问题: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中,如果抵押当事人就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都设定抵押,那是否必须同时到土地管理部门和房产部门登记?假设可以在一个部门办理登记,那只就其中的房产(或土地使用权)登记还是两都要登记?本作根据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以及立法的本意,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金融》2006,(7):27-27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框架下,金融机构最乐意接受的融资担保方式,就是不动产担保,所以形成了企业融资过度依赖不动产担保的现状。这种情况造成的后果是:银行贷款过度依赖房地产担保,而房地产潜在泡沫将会扩大银行风险;在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严格受限,耕地类、林地类非荒集体土地禁止抵押的现状下,不动产抵押资源日益枯竭;缺乏不动产资源但有大量应收账款的中小企业融资难,使得优质应收账款成为沉淀资本。  相似文献   

3.
在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抵押人就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都没有抵押,那是否必须同时到土地管理部门和房产部门登记?假设可以在一个部门办理登记,那只就其中的房产(或土地使用权)登记还是两都要登记?今年第二季度河池分行的信贷会审,这问题已成为基层行争论的焦点。据说,关于这种房地产抵押登记问题,全国各地的操作、各法院的判决也不尽一致。本依据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以及立法的本意,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抵押是大多数银行乐于接爱的主要贷款担保方式。在进行抵押物估价时,要充分考虑土地使用权不同取得方式公款低押物价值的影响,优先接受以国有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房产,同时要求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从而降低银行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房地产应实行“权利一致”和“同时抵押”原则。但在房屋和土地实行分别管理的地区,客观上容易出现房地产分别抵押的情形。关于房地产分别抵押是否有效,司法界有不同的观点。从谨慎的原则出发,以我国现行的法律规范为基础,对房地产分别抵押给银行带来的法律风险以及银行如何运用房地产“同时抵押”原则进行了分析。银行接受房地产分别抵押存在抵押无效和抵押权落空两种风险。银行在办理房地产抵押时,一般应坚持房地产“同时抵押”和房屋、土地双双登记原则,同时就划拨土地使用权上的建筑物抵押和房地产“分割”抵押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贷款是商业银行最为常见的贷款业务,它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经营效益,也影响到我国金融市场和社会和谐的稳定。文章根据房地产抵押贷款实务操作,从抵押人主体资格、抵押合同与借款合同衔接、抵押物清单、他项权证与登记部门不动产登记簿、土地款未交清抵押效力、抵押物变现难等方面,分析了房地产抵押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法律风险,并提出相应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7.
土地所有权制度对会计准则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颜延 《会计研究》2005,(1):46-49
我国实行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土地公有制 ,法律对于土地使用权的取得和转让做出了严格的限制。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差异 ,造成了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无形资产 ,不动产、厂房和设备 ,投资性房地产和租赁内容与范围上的分歧。在目前的法律环境下 ,我国无法全盘采纳国际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商品房销售大多采用期房制度,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业务当中,往往会遇到按揭金融机构设置的商品房预抵押登记。本文着重分析了预抵押登记的概念、法律效力,讨论了预抵押登记与土地使用权抵押、在建工程抵押发生权利冲突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对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业务提出了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4年元月15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9号),该通知规定:“以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为标的物设定抵押的,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即视同已经具有审批权限的土地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不必再另行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的审批手续.”次日,最高人民法院转发了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抵押贷款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优质业务。不过现实中由于房地产的情况复杂,因而其抵押贷款仍然存在一定风险。本文通过对一宗土地与房地产使用权抵押贷款案例的深入分析,结合相关法律的"房地一体"、"先后顺位"原则,分析了目前抵押贷款中的瑕疵及其风险形成,并从债权银行、房地产估价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相关登记部门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物的法律潜在风险。一是《国有土地出让和转让暂行务例》规定:“土地使用权抵押时,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随之抵押。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抵押时.其使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随之抵押”。正是基于此,银行往往认为地上建筑物、  相似文献   

12.
三权抵押贷款是以农民的宅基地、林地和耕地的承包经营权为抵押物在金融机构安排贷款的金融行为,是在允许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指引下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一种尝试,对解决当前我国农村金融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以土地的经营权而不是所有权为抵押标的物的贷款安排必然有别于传统的抵押贷款。以三权抵押贷款的特点及风险因素为基础建立基于风险溢价的贷款定价模型,有利于为农村金融机构三权抵押贷款定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土地使用权抵押是十分有效的担保方式,但是由于土地使用权抵押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业务,立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在实践上产生许多无法解决的争议,具体操作也不规范,即阻碍了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又限制了土地使用权抵押社会功能的发挥.本文结合土地管理的实际,通过对土地抵押制度的分析论证,其着眼点在于通过对土地抵押权的法律规定和法律原理,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韩斌 《海南金融》2013,(7):66-70
当前金融机构办理在建工程抵押信贷业务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表现为:在建工程抵押期限设定、抵押登记立法不完善、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权冲突、税收及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优先权冲突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建议修订《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中有关抵押期限设定的规定,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完善的《在建工程抵押登记管理办法》,切实维护金融债权安全;同时金融机构要加强与地方房产部门沟通,审慎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转为在建工程抵押登记手续,全程跟踪办理、管理在建工程抵押物等措施,以期达到有效地控制防范在建工程抵押所面临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观念的流变使得房地产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越来越受到关注,与此同时房地产抵押问题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我国房地产抵押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房地产抵押的范围问题,房地产抵押权与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所有权之间的冲突问题等.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从立法和对房地产业交易的管理方面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房地产抵押是商业银行普遍接受的贷款担保方式,也是最主要的贷款担保方式。本文阐述了房地产抵押的基本属性和重要意义,并深入分析商业银行实际业务中房地产抵押存在的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从完善银行管理、监管措施和优化市场环境等角度提出相关措施建议。一、房地产抵押的基本属性和重要意义(一)房地产抵押的基本属性根据《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房地产抵押  相似文献   

17.
规范房地产信贷管理实现更大效益陆银山一、房地产信贷的内涵房地产信贷是房地产业与银行信贷的组合体。房地产又称不动产,是房屋建筑及其赖于存在的土地所产生的财产权属关系的总称。它包括土地开发,房屋建设、维修、管理,土地使用权的有偿划拨、转让,房屋所有权的买...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抵押贷款合同是指借款人以自己或第三人所有的房地产、土地使用权作为借款的担保,向银行借款,以解决自身资金临时的不足而与银行签订的借款合同。这种抵押借款合同由于以资产作抵押,保险系数较大,所以银行普遍采用这种形式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之间确立抵押借贷关系,以期确保贷款能按时收回。不少贷款银行在与借款人签订抵押贷款合同的同时,向公证机关申请办理抵押贷款合同公证,其目的是让公证机关帮助审查抵押物的真实性、合法性,为抵押贷款合同的履行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以房地产作为抵押物的抵押贷款合同与其他类型的抵押合同、借款合同相比有其共性,而更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不得抵押,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已经在现实中不断发生,法律限制被不断突破,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宅基地使用权的抵押融资。宅基地抵押融资是否触犯法律规定,这种抵押能否真正为融资安全提供保障,融资机构处分抵押标的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后果?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前各地做法进行了归集。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法律制度的基本规定(一)一般性规定宅基地使用权管理制度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构成我国集体经济所有制的主要形式,是对农民生存权、  相似文献   

20.
一、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涵义及其表现形式 集体土地使用权是指单位或个人依照法律规定对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所享有的使用权.自1978年我国对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制度进行改革以来,集体土地广泛实行了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并呈现出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宅基地使用权.指农民集体组织中的成员依法取得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用于建造房屋、居住使用的权利.按照现行法律,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且不得买卖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宅基地.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