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物价稳定是我国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本文应用Granger因果检验、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货币供应量(M1、M2)、外汇储备、汇率对物价(CPI)的影响,发现货币供应量增加是CPI上涨的格兰杰原因,对CPI的冲击比较明显;外汇储备增长不是CPI变化的格兰杰原因;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对CPI上行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会影响中国的国际收支,进而对人民币供给形成冲击,即产生人民币汇率的货币供给效应。本文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对人民币汇率的货币供给效应强度及其传递效果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具有比较稳定的货币供给效应,这一效应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大而有所增强;从传递效果来看,人民币汇率对国际收支的作用效力较弱,而国际收支与货币供给的关联性很强,说明人民币汇率的货币供给效应在人民币汇率作用于国际收支这一传递环节发生了较大减损。为控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货币供给的不利扰动,近期首先要加强对资本流入的监管,增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影响的预期的准确性和可控性;其次是推进中国的外汇储备形成机制改革,切断或弱化国际收支影响货币供给的传递路径。从长远来看,要增强人民币汇率的调节作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3.
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制日益深化的背景下,本文深入探讨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债券市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债券市场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人民币升值预期引致外汇储备快速增长,货币供应量增加,为债券市场提供宽裕资金.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对CPI产生影响,从而通过预期利率水平等宏观经济指标影响债券市场.最后,本文建议要以日元升值综合症为鉴,避免人民币大幅度升值,防止流动性陷阱的出现.同时,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完善整个金融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阶段对2005年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及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货币流动性及银行流动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证研究表明:从长期看来,人民币汇率水平与流动性正相关,即人民币升值会增加流动性,但人民币汇率波动会使这一效果减弱;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流动性的作用变得更加明显;相比较作用于银行的流动性效果来看,人民币汇率宏观上对货币的流动性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1992年至2010年的M2与GDP、CPI的长期趋势分析,发现货币在我国既对价格产生影响,同时又对实际经济变量产生影响,货币兼具中性和非中性的特征。通过最优联动模型,得出M2与GDP、M2与CPI之间的变动关系,发现货币供给增长率的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对物价影响。因此,应该正视我国货币供给的强内生性特征,加强对汇率、利率价格型工具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变动对一国通货膨胀水平的决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模型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以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衡量的国内通货膨胀的传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以CPI衡量的通货膨胀水平的传递是不完全的且存在明显的时滞,长期和短期汇率传递效应都很低;汇率变动对我国CPI的传递效应受食品价格冲击的影响非常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和货币政策实施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VAR模型,计量分析了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变动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本国国内市场竞争程度以及货币供应量的之间的关系.从实证分析结果可以发现,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化对CPI的长期影响比短期影响显著,但是不管是长期还是短期,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化对CPI的传导都是不完全的.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球性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通货膨胀预期一直保持高位,这也为全球经济复苏蒙上一层阴影。如何预防通货膨胀预期引致实际通货膨胀,对于货币当局管理通货膨胀预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目的在于使用H-P滤波估算通货膨胀预期,继而用协整和Phillips-Hasen两阶段法分析人民币汇率对国内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本文还使用误差修正模型探讨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通货膨胀预期影响的机制。本文建立了一个半开放经济模型,这一模型中,国内通货膨胀预期由人民币汇率和货币供应量共同决定。本文的结论是,长期而言通货膨胀预期、名义有效汇率和国内货币供应量是协整的,汇率的变动显著地影响了国内通货膨胀预期水平;短期而言,汇率变动对国内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也要大于货币供应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汇率的资产组合决定论为基础,探讨了我国央行干预外汇市场对本币供给的影响机制.近年来,人民币产生升值预期,我国外币资产单边增长,央行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投放本币的方式,既维护了人民币汇率稳定,又解决了货币供给.伴随着外币资产的过快增长,这种货币供给机制势必引发外汇占款激增,理论上央行能够对冲过剩的流动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央行的对冲流动性工具不能无限使用.只要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我国货币供给受纠冲击的风险就不断累积.为了化解货币危机,必须消除人民币升值预期,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涮整.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中国贸易结构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我国对汇率制度进行重大改革,不再单一盯住美元,改为实施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人民币汇率定价的制度,这是向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方向迈出的关键一步。此后人民币汇率波动明显加大,并呈现明显升值趋势,同时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贸易顺差不断增加。本文从实际有效汇率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并分析原因,通过实证方法加以验证,最后给出相关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自2005年起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幅已超过20%,2012年4月5日人民币中间报价6.3102再创新高。本文根据2008年以来的季度数据测算出人民币的货币替代率.分析中国货币替代程度及降低原因,同时结合Eviews5.0软件。就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货币替代现象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长期内人民币增值会导致货币替代现象减少。但由于人们判断并做出一个理性决定时需要一个思考过程,且我国目前汇率很大程度上仍受货币当局控制。人们选择决定就会带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货币替代现象影响不会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基于1994~2005年的月度数据,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的传递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创新之处在于引入了国际石油价格作为外部冲击的代理变量,并以使用消费物价指数(CPI)、生产物价指数(PPI)和零售物价指数(RPI)衡量国内物价的变化,通过运用E-G二步法、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三个指标受到的传递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长期而言,人民币汇率变动显著地影响了国内物价水平,其中CPI对汇率变动的弹性大于RPI,RPI的弹性大于PPI。而且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的传递效应具有自我修正的动态机制,其中CPI修正功能最强,其次是PPI,再次是RPI。传递效应在4个月之后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滞后期持续24个月。短期而言,人民币汇率变动对CPI和RPI是持续增加的传递效应,而对PPI是先增后减的传递效应,发现采用CPI和RPI这两个指标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汇率改革以后2005年8月—2010年4月的月度数据分析,建立VEC模型对中国的货币替代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作了动态分析,研究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在和CPI是影响中国货币替代的主要因素,名义汇率和CPI的频繁波动会造成货币替代乃至货币需求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货币政策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指出人民币国际化能够增加货币需求和供给量,并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一步选取2011年第一季度到2015年第三季度货币流通速度、CPI、CRI、M2和GDP数据,进行人民币国际化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及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水平过高,会抑制国内对货币的需求,而货币供给越大,对于稳定我国国内价格水平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完善货币供应量的实时监测统计和准确干预、加强金融市场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汇率与物价的关系极其重要。汇率反应一国货币的对外币值,而物价则反应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本文选择2005.8~2010.5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来进行研究,选择通货膨胀作为被解释变量,选择人民币汇率、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人民币汇率波动作为解释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来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得出的结果是,货币供给量、人民币汇率都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越来越强。本文从货币供给决定模型和我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会影响我国的货币供给。进一步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通过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路径、资本和金融项目路径、储备资产路径和我国货币政策的公开市场操作路径、信贷传导路径影响我国的货币供给。最后,在本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彬 《海南金融》2012,(7):9-12,26
本文根据2008年以来的季度数据测算出人民币的货币替代率,分析我国货币替代程度以及其替代程度降低的原因,同时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如何影响货币替代现象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近年来随着人民币稳定升值,货币替代现象渐渐减少,虽然这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同样不可忽略货币替代现象的影响.在长期内,人民币升值会导致货币替代现象的减少.而在短期内,由于人们判断并做出一个理性决定时需要一个思考的过程,且我国目前汇率很大程度上仍受货币当局的控制,人们选择决定就会带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货币替代现象影响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通货膨胀预期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如何稳定物价总水平已成为央行金融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2010年6月份我国重启人民币汇率改革,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本文运用VAR模型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以CPI为衡量指标的我国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结果验证了学界关于人民币汇率升值能够通过传递效应降低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的观点,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包含消费者价格指数、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国际石油价格、货币供应量和国房景气指数5个变量的SVAR模型并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于CPI的传递效应和传导机制,并通过引入2015年8月11日新汇改虚拟变量,对模型的稳健性进行了检验。研究结论指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于物价的传递效应较小,当人民币贬值时,短期内在预期机制与短期资产价格机制的作用下,物价呈下降趋势,长期内,在长期资产价格机制的作用下,物价会呈现上升趋势,并且"8·11"汇改后引起的人民币贬值并没有对传递效应带来显著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际贸易计价货币的选择会直接影响汇率变动对物价、出口和产出的传递效应,进而对最优汇率制度选择有重要影响。人民币计价结算为研究计价货币转换背景下汇率变动传递效应的差异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样本。本文采用随机波动的时变系数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TVP-SVAR),讨论了汇率变动传递效应的时变特征,发现人民币计价结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汇率变动对价格、出口和产出的冲击,人民币计价结算背景下实行更加弹性的汇率制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