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发展在地区间差异过大,将阻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空间溢出效应可以减弱区域金融差异。本文以广东省为例,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金融发展存在空间相关性。要增强区域金融中心的溢出效应、缩小区域金融差异,就必须建立多层次的区域金融中心、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提高商品交易效率和金融交易效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2.
珠三角与粤西地区相比不论是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区域金融结构还是区域金融积聚效应都存在明显差异.区域金融的差异导致了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差异和区域金融的辐射效应的差异.因此,在构建珠三角区域金融中心同时,一方面要避免区域经济差距拉大,一方面还要发挥区域金融的辐射效应,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2006—2016年中国30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以金融集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金融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及时空分异,研究显示:金融集聚通过发挥其产业"集聚效应",优化产业结构,有效推动了中国区域经济的增长;"结构性减速"时代,充分发挥金融集聚的"辐射效应"对于缓解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而带来的"结构性减速"和"三重压力"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分地区来看,金融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在东中西部三个地区间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性。基于以上结论,为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必须加强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打破地域格局壁障;以"共享+金融"的方式,发挥金融的"集聚效应"和"联动效应";同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手段深化金融领域改革,防范金融危险。  相似文献   

4.
基于熵权法测算我国2004-2017年30个省市科技金融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运用空间滞后(SAR)模型实证分析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科技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区域差异显著,随着时间变化二者上升幅度明显,差异有所改善;科技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二者在经济发达地区有高—高集聚现象,在经济欠发地区有低—低集聚现象;科技金融对全国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对经济发达地区正向空间效应更为显著,控制变量中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城市基础设施、人力资本水平对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空间效应,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的基础上构建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测算了2009—2014年我国30个省份的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关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省域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理维度的渗透性"子维度在现阶段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中起到主导效应,省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差异悬殊;大部分省域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缩小本省域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作用,但普惠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在省域层面上表现出非完全一致的关系;周边省域普惠金融的发展对本省域城乡收入差距的改善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不过这种溢出效应或区域辐射效应还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通过金融资源在一定空间的集聚与辐射效应,区域金融中心和城市群形成了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研究郑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与中原城市群金融发展的关系,对于推动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探寻中原城市群发展新路径,确定中原城市群金融发展时序,实现中原城市群金融资源战略整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政府应确立郑州区域金融中心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地方商业金融机构,创新中原城市群金融机构合作机制,改善中原城市群金融生态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7.
马丹  王丹  申琳 《海南金融》2021,(4):67-78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梳理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内在影响机理,其次运用固定效应和空间静态面板模型,以2011—2018年中国31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和异质性.研究发现: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但存在负的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的结果显示,金融服务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都有助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但空间上使用深度存在负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他两个维度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本文建议加强区域之间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扭转"虹吸效应"局面,促进各地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8.
选取200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空间计量模型,考量科技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科技金融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并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区域的产业结构升级产生较好的促进作用;同时科技金融对产业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东部地区最大,西部地区其次,中部地区最小;人力资本、城市化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在全国范围具有较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东部地区溢出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9.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金融一体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金融一体化通过增加金融资源供给、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以及经济集聚效应,促进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本文基于长三角26个城市2012-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引力模型计算金融一体化指数,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长三角金融一体化与区域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金融一体化和区域绿色技术创新都存在空间相关性,本地金融一体化水平能够激励本地绿色技术创新,同时也产生溢出效应促进周边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中介机制检验则表明,金融服务效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增强了金融一体化的激励效应与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指数合成法计算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1-2015年的科技金融发展综合指数,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探究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差距显著,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在空间上表现出东部沿海地带"高高"集聚与西部欠发达地区"低低"集聚的特征;科技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通过解析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依据新发展理念从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五个方面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并利用空间溢出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空间上的差异,空间溢出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中部、东部和西部;一个省份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与本省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有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与邻近省的政府干预程度、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开放程度和城镇化水平相关。据此本文提出发挥数字金融作用、加强省份间的交流与合作是进一步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2.
我国金融影响区域经济的表现较为复杂,金融资源地理集聚与行业集聚特征明显.基于200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果与影响差异.结果发现: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空间效应分解发现,全国范围内金融集聚对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果相近.东部地区金融集聚对周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果更加显著,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对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果更加显著.门限效应回归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双门槛效应,其促进作用会随着金融集聚强度的增加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200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集聚及产业结构升级的绿色经济增长效应,实证研究显示:金融集聚及产业结构升级对我国绿色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且金融集聚增强了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从空间效应分解来看,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开放水平、产业发展阶段的不同,致使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4.
王博  赵森杨  罗荣华  彭龙 《金融研究》2022,506(8):18-37
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市群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本文基于2008-2018年我国271个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地方政府债务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渠道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的地方政府债务能够促进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该结论不随模型设定、代理变量、估计方法更改而发生变化。(2)从时间维度上看,基础设施的服务期限较长,因此地方政府债务对邻近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时间累加,即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3)从空间维度上看,我国省际间存在市场分割,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的空间溢出效应省内强于省外。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债务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存在于东部发达区域。(4)机制研究发现,基础设施作为政府提供的公共品,具有正外部性,在促进本地经济增长的同时,通过提升区域内互联性,促进了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本文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债务发行应同时考量本地效应、空间溢出效应以及区域差异;此外,制定地方债务相关政策时应在稳增长(同时考虑本地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增长)和防风险之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对我国十大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从Moran's I值和LISA分析来看,单个城市群内金融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不同城市群之间金融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存在一定差异。其次,空间面板数据回归结果表明,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减弱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岳川 《北方金融》2018,(7):16-21
金融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随着一个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会产生金融集聚效应,这种效应能够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引导区域产业结构升级。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出台《呼包鄂协同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标志着呼包鄂协同发展正式成为自治区重要发展战略。但是内蒙古和呼包鄂地区存在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大、金融资源单向流动、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等现象,严重制约着呼包鄂协同发展战略,使内蒙古在一定程度存在区域"金融洼地"现象和产业结构落后地区。本文通过呼包鄂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金融集聚效应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双重背景下展开研究,重点从金融集聚效应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关联性作为切入点,以理论分析为基础,对呼包鄂金融集聚效应的动因和过程以及金融集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做了深入的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金融集聚效应综合因子得分,对金融集聚效应和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空间集聚性进行度量,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在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框架上引入空间误差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SEM),实证研究内蒙古和呼包鄂地区金融集聚效应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内蒙古金融集聚效应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空间正向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在呼包鄂地区尤为突出,并对周边地区产生显著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金融支撑工具。本文基于2009-2020年我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构建绿色金融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通过空间计量模型,考察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从空间角度出发,绿色金融不仅能推动本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对邻近省份的经济发展质量也有正向促进作用,且此作用在经济关联下表现更强。  相似文献   

18.
金融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金融集聚。本文基于2010-2020年我国31个省的面板数据,通过计算全国金融业的莫兰指数来确定金融三大产业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集聚的空间依赖性,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金融集聚对收入增长溢出效应的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银行业集聚对三大区域收入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保险业集聚存在对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正向的收入溢出效应,对西部地区的溢出效应显著为负;〖JP+1〗证券业集聚存在对东部与西部地区负向的收入溢出效应,对中部地区的溢出效应为正但不显著。因此,差异化的政策引导与区域间协调的金融资源配置对区域收入稳定增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我国金融中心综合评价分析及发展战略目标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金融中心可以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区域金融中心综合实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实力、金融实力和区位优势等,采用层次分析模型,设计出评价指标体系,构造出各层综合函数,计算出全国36城市金融中心综合实力排序,同时运用聚类分析模型,对全国36个城市金融中心等级进行分类.我国的金融中心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但是中西部地区的金融中心正在快速成长,金融中心的发展应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相呼应.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区、市)平衡面板数据研究跨境人民币结算的空间集聚特征,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金融发展对跨境人民币结算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异质性。发现省际跨境人民币结算呈现高-高、低-低的聚集趋势。通过构建多维度金融发展指标检验发现,金融发展规模、金融集聚、金融开放度均能有效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并呈现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金融开放度的影响效应更为明显。金融发展对跨境人民币结算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正向溢出效应从2015年之后转变为负向溢出效应,通过更换权重矩阵发现结论依旧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