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3年财务数据,研究公司治理对管理者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影响,并结合中国制度背景,深入分析和检验企业产权、政策监管对公司治理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公司治理对管理者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动机存在重要影响,公司治理水平越高,管理者越倾向于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避免财务困境风险;相反,管理者越倾向于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薪酬风险。研究还发现,公司治理的作用机制会受到所有权性质的影响,国有控制属性会弱化公司治理效应,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政策监管差异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曾邗  宋曲 《财政监督》2014,(4):27-30
本文以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新准则实施以来公允价值在衍生金融工具计量中的应用现状和问题,并借鉴FASB和IASB准则制定的相关经验,提出了完善衍生金融公允价值计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新准则实施以来公允价值在衍生金融工具计量中的应用现状和问题,并借鉴FASB和IASB准则制定的相关经验,提出了完善衍生金融公允价值计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衍生产品使用对公司价值和业绩影响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在回顾企业使用衍生产品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使用衍生产品现状,并以深沪两市有色金属加工或生产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中国上市公司使用衍生产品进行风险管理是否提高了公司价值和业绩,结果发现中国企业使用衍生产品并没有像西方理论所认为的那样可以提升公司价值,其原因在于国内企业使用衍生产品的负面影响抵消了其正面作用,所以无法起到提升公司价值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美国财险公司衍生工具应用的价值和业绩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衍生金融工具价格并非标的金融资产价格的一元线性函数,因而使用衍生工具最终是否能够起到风险管理之目的虽倾向于正面但尚存争论。本文以美国财险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衍生品使用对财险公司价值和业绩的直接效应。运用Panel data模型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衍生工具运用之于财险公司价值及业绩影响性质不同。本文提出了中国衍生产品市场推出之后放开财脸企业的投资准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选取2010年~2012年沪深两市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研究资产专用性、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ADF检验、LLC检验)、Hausman检验后,建立固定效应和Pooled EGLS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资产专用性在小于1%的显著性水平下与资本结构正相关,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负相关.此外,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因素还有:公司规模,成长性,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7.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风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多数衍生金融工具为表外业务,无法在财务报表中加以确认和计量的特点,本文讨论了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的计量风险,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方法与及时信息披露方法结合对衍生金融工具计量和披露,由于会计计量属性的原因,会计难以全面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由此讨论如何规避由于采用衍生金融工具而导致的会计风险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黄秋玲 《财会学习》2015,(17):74-75
公允价值计量正在随着金融创新和技术创新不断发展,相关的国际组织都采用了这个方法对所有金融工具计量,衍生金融计量工具也在其中。因为中国金融和经济市场起步晚,一些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还是采用原来的成本模式,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公允价值方面的部分问题。  相似文献   

9.
杨亚星 《时代金融》2013,(32):187+192
本文首先介绍在新会计准则中,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和原则。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重点分析基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信息披露中可能产生的风险。最后,提出了防范衍生金融工具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风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756家国有上市公司2012-2015年的年度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衍生工具使用对利润波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衍生工具使用显著降低利润波动性;(2)应计项目是衍生工具降低利润波动性的中介变量,且可操控性应计项目的中介效应显著,表明公司使用衍生工具进行利润平滑,而现金流的中介效应不显著;(3)衍生工具种类与经济复杂性影响利润平滑效果;(4)2014年7月1日实施的CAS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显著削弱了衍生工具的利润平滑效果。本文首次明确了衍生工具影响利润波动性的作用机制,并发现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对于规范衍生工具使用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1.
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财务会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中衍生金融工具迅猛发展.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具有杠杆性、融资性、高风险性和虚拟性等特征,给传统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来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做法,把衍生金融工具确认为会计要素,采用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相结合的方式计量其价值,并增加财务报告的内容,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对资本市场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因其具有高风险性,也可能对经济带来阻碍.我国引入衍生金融工具的时间不长,目前还属于积极探索阶段,要追求市场健康稳步的发展,就要在积极引进衍生金融工具的同时,采用严格的管控,保证市场正确使用衍生金融工具,防患于未然.故而,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与计量进行研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不符合传统会计理论有关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条件,而长期被作为表外业务处理。随着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迅猛发展,需要突破传统会计对会计要素的界定,确认衍生金融资产和负债,将其从表外处理变为表内处理。为适合其特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分为初始确认、后续确认和终止确认,其会计计量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为维持企业外部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对重大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信息应予披露。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2007-2008年沪深上市公司中32家使用衍生工具的公司和553家未使用衍生工具公司的面板数据,研究衍生工具使用对上市公司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衍生工具的使用会显著地增加公司的系统性风险,而对于公司股票收益率的波动性的增加程度却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2010年深圳股市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463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经研究发现,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与内部控制缺陷显著负相关,上市年限与内部控制缺陷显著正相关,公司独立董事比例与内部控制缺陷显著负相关,存货比率和销售增长率与内部控制缺陷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公允价值作为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更准确地计量了各类金融资产和负债,但同时也暴露了现行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存在的多种问题。对此,我们必须正确审视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审计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积极探索改进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审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衍生金融工具以其独有的特点,在会计处理上一直有所争议。该文主要分析了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必然性。最后提出关于衍生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与会计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衍生金融工具,由于其交易的杠杆性,成为游离于传统财务报表之外的巨大潜在风险源,并对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体系提出挑战,针对这一问题,IASC和美国FASB在衍生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会计,我国尚未制定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鉴于我国的帝际情况,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建议可以实行表内历史成本计量,表外披露公允价值及其他相关信息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9.
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和普遍使用,历史成本会计已经不能满足银行会计处理的需要,公允价值会计更符合目前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惯例。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四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统一要求企业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并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改变了长期以来衍生金融工具仅在表外披露的做法。这样有利于及时、充分地反映企业的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所隐含风险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公允价值计量能更加真实公允地揭示我国上市银行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风险管理信息,有利于增加市场约束和透明度,并能及早地发现和处理银行危机。  相似文献   

20.
王晓炜 《浙江金融》2001,(3):30-31,17
所谓风险就是因为存在不确定因素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衍生金融工具可被用来改变证券的风险特征.例如改变通货币别,改变利率结构,可使投资者获得最有利的投资机会或借款机会,或者隔离其所处地位的风险.1994年7月国际证券监管委员会(IOSCO)发布的<衍生金融工具管理指南>将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结算风险、运作风险.衍生金融工具的多风险性和价值波动性从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金融灾难中充分体现出来,如美国奥兰治财政基金破产案件、英国巴林银行倒闭、日本大和银行兼并事件.这些灾难发生的原因除了金融市场自身监管力度不足,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机构内部控制薄弱,操作人员越权交易外,现行会计制度无法充分及时地监控和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状况,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本文拟就此问题,谈一些个人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