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一般理解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以后从事非农职业、但户籍身份依然是农民的务工人员。目前,全国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人,他们已经融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社会保障体制,使农民工承受着各种不公正待遇,出现了许多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现象。在新形势下,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尤为紧迫和重要。事实上,没有农民工的保障,就不会有真正完整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2.
加快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上的限制,流动就业的工作方式和个人的资源禀赋条件是制约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快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需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农民工市民化后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适应农民工需求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大力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最终实现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均等化和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一、国外农民工社会保障经验及做法 (一)德国。德国是近代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而其全国性社会保障制度正是在解决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问题的背景下逐步完善的。19世纪,大量德国农民进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1855年,《穷人权利法规》生效。根据该法规,每个地区依据居民人数对贫困居民进行补贴。  相似文献   

4.
珠三角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实践、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三角是我国农民工流入最早、数量最多的地区。改革开放30年来,作为不可或缺的劳动力资源,大批农民工为珠三角的工业化、城市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也日益成为一个最庞大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成为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越来越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一大供给主体,合理的流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农民工自身收入水平的提高,但是子女教育、空巢老人、农民工的利益、城市的社会治安等负面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注意,社会各界应该采取合理有效建议保障农民工的合法利益,合理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坚持平等共享、互助共济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实现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统筹发展。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分阶段、有差别地推进。本文通过对宁波市外来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历史考察和现状评析,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对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邵晓 《中国外资》2013,(10):206-207,211
中国收入分配悬殊程度已到了一个危险的区间。市场化使低级劳动力市场中的下岗职工、农民工成为缺少或失去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的群体。激化的社会矛盾要求教育和社会保障等公共品的公平供给,要求更合理的再分配制度。遗憾的是,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正在改善中,但仍然没有起到对社会低层"雪中送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城市农民工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却游离在城市和农村的边缘,得不到基本的身份认同,长期以来被无情地挡在社会保障的大门之外。我国农民工保障制度缺失主要是体制上、立法上、思想观念上的原因。针对农民工的特点,根据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需求,文章认为应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并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9.
董敬文 《投资与合作》2011,(10):192-192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城市的建设者.时城市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本身却没有被城市生活所接纳,尤其是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并没有为他们提供很好的生存空间。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关系到未来的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建立适合其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其权益缺失的原因.井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城镇化加快过程中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缺失问题,首先分析了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背景、现状,对目前存在的两种主要保障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和客观评估。其次,从主观、客观、社会保障制度及城乡二元结构等层面深入剖析了当前农民工社会保障困境的原因,并结合实地调查情况分析了农民工的主要社会风险、参保意愿和社会保障需求,提出了必须从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尽快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报告最后提出了农民工社会保障必须实现三个突破的基本思路,明确了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了两种制度选择的利弊得失.并针对稳定就业农民工、不稳定就业农民工及乡镇企业农民工分别进行了制度设计,提出了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社会保险参保率低、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缺失等问题,以及其对城镇化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提高城镇化水平必须以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为核心,进一步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改革开放和体制转轨时期,利益结构由过去高度的整体化、单一化向分散化、多元化转变,激发了各参与主体的利益意识。农民工社会保障作为社保领域的重要方面,在执行上却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其根本原因在于政策参与者的利益博弈。本文以"理性经济人"和"资源稀缺"为假设前提,从博弈的角度探究各竞赛者的利益价值取向,从而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操作性和贯彻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调查数据,运用截面双重差分法研究《社会保险法》实施对外出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保险法》的实施显著提高了在非公共部门就业的外出农民工(2011年时16~25岁)的社会保险参保率。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会保险法》对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外出农民工以及市内跨县并在非公共部门就业的外出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参保率的影响更显著。建议政府为农民工继续教育设立畅通渠道,提高其人力资本素质。本文有利于帮助政府科学明确就业保护法规的保护对象,为进一步完善就业保护法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浙江省公众的电话访谈,发现企业职工对于基本社会保障现状的评价,明显低于体制内与体制外人员。他们对于社会援助对象的选择,也更倾向于体制外的亲戚朋友和新闻媒体。这一现象,一定程度上显示社会保障制度可能在中小企业没有得到有效落实。要想改善企业职工的基本社会保障水平,除了加强现有制度的执行力度以外,还应该从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出发,加强社会对企业职工、尤其是外来务工者的社会包容,实现社会公正与社会的长远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社会保障对社会问题的覆盖程度、社会保障对社会成员的覆盖程度以及社会保障转移支付水平。本文从这三个指标出发对我国社会保障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对社会问题的覆盖程度还不高,城镇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制度参保水平较低,部分群体社会保障制度缺失,我国社会保障总体支出水平较低,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中二元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特点明显。这使得我国社会保障发展水平还处于制度完善阶段。因此,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人群应是未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的大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农民工及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制度衔接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新农保"与农民工养老保险的衔接问题实质上是解决人口在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以及职业之间流动所产生的问题,与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衔接问题实质上是新制度如何增强失去传统保障形式的特殊群体的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农民工失业保险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工作技能低、流动性大的特点使其失业风险远高于城市劳动者,但由于我国目前有关农民工失业保险法律制度的缺失,使得他们无法获得公平的社会保障,从而面临巨大的生存和心理压力,容易产生种种社会问题。因此构建适合我国国情与农民工自身特点的农民工失业保险制度,既保障了农民工的基本生活,又缓解了社会矛盾,对于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对于社会保障概念的理解存在泛化倾向,社会保障是旨在抵御各种风险,保障国民基本生活,维持社会安全的制度安排,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两部分内容。社会福利是比社会保障内涵更为丰富的概念;社会保障包括在社会福利之中,是社会福利的基础部分和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仅要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还需看到经济全球化提出的要求,以及城市化带来的机遇。本文基于详实的数据和深入的前期研究,指出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仍然具有一些独特的空间,包括老年劳动参与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保险基金投资回报率的提高等。中国的老龄化发生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阶段,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需要权衡缴费率和国际竞争力之间的矛盾。与人口老龄化相伴随的是城市化,将农村转移劳动力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在较长时间内改变体系的负担率,同时农村老年人口绝对数量的下降,也可为政府补贴增长提供条件。长期而言,老龄化社会的养老能力根本上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