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解析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研究了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我们发现,新准则实施后,会计信息总体的价值相关性显著提高,并且受新准则影响部分的价值相关性改善程度显著高于不受影响的部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对受影响部分信息质量改善的贡献。研究还发现,对于非金融行业,非公允净资产比公允净资产更具有价值相关性;而对于金融行业,二者没有显著差别。本文的研究表明,新会计准则确实将原有准则的不合理部分做了修正,其实施有助于会计质量的整体提高。但是这种修正并不是简单地盲目采用公允价值,而是综合考虑各种计价方式的结果。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中国乃至国际会计准则的改革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赵翠 《财政监督》2012,(20):19-20
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国内外理论与实务界学者纷纷对公允价值计量提出了质疑,将危机的归责于公允价值的顺周期特性。本文采用Feltham-Ohlson(1995)模型对于新准则于2007年实施后,我国交叉持股上市公司采用新准则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交叉持股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能够如实反映股价的波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而并非诱发危机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姬海莉 《会计师》2009,(9):92-93
<正>一、公允价值含义及公允价值的计量我国在新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对公允价值的计量,我国新会计准则采用了以下三种方式:第一,当存在活跃市场时,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第二,不存在此资产的活跃市场,但类  相似文献   

4.
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1年1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金融工具联合工作组公布了金融工具和类似项目的准则草案和研究报告,要求对所有的金融工具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新公布的第41号国际会计准则农业中也要求采用公允价值。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努力拓展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本文试图以金融工具为对象来讨论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一、 公允价值及其确定方法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在不受任何非正常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假定企业在报告日出售某项资产或解除某项负债所估计的成交价格(estimated exit price)。公允价值被定义为估计成交价…  相似文献   

5.
世界各国金融工具业务迅速发展。2007年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也提出了用公允价值对金融工具进行计量的要求,并加大了相关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因此,确定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将极大地影响企业的综合收益。本文以东方航空为例,分析一个企业如何确定它所使用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并对此进行披露,阐述了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特别是在非活跃市场条件下,企业究竟应该如何在后续计量中确定金融工具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新准则实施以来公允价值在衍生金融工具计量中的应用现状和问题,并借鉴FASB和IASB准则制定的相关经验,提出了完善衍生金融公允价值计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曾邗  宋曲 《财政监督》2014,(4):27-30
本文以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新准则实施以来公允价值在衍生金融工具计量中的应用现状和问题,并借鉴FASB和IASB准则制定的相关经验,提出了完善衍生金融公允价值计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王爱海 《中国外资》2008,(12):121-122
随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颁布与实施,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新准则明确将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一项计量基础并且在17项具体准则中加以运用,这其中既有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需要,也有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愿望。从这一环境出发,深刻理解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概念及其在新准则中运用的现状,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解决,更好的让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服务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服务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以价格模型为基础,选取中国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利润表新增项目(即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与资产减值损失项目)的价值相关性。结果发现,新准则实施后利润表的价值相关性显著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资产减值损失项目价值相关性较强,相比旧制度下信息质量也得到改善,但不是信息增量的主要来源;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信息并未得到市场显著反应。结果表明,利润表中其他项目质量的改善是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增加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允价值准则饱受质疑,特别是金融界有关人士认为会计上公允价值计量,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催化剂;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诚信缺失对金融危机的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事实上,金融危机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不是会计问题,公允价值只是把情况表现出来,市场波动的影响被公允价值准则所捕获,公允价值计量与金融危机之间具有相关性,但金融危机并不是由它而引起的.从本质上看,会计准则并不能给企业带来损失,它只是跟随市场,并非领导市场.  相似文献   

11.
胡奕明  刘奕均 《会计研究》2012,(6):12-18,92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公允价值会计倍受关注。一个焦点问题是:公允价值会计是否会加剧市场波动。我们针对2007—2011年中国A股市场的情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股价能够反应公允价值会计信息,且在市场波动期比平稳期反应更显著;2)公允价值会计信息与波动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市场波动期比在平稳期更加显著;3)波动率与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正相关性主要出现在长周期上。  相似文献   

12.
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B股公司的证据   总被引:59,自引:3,他引:59  
邓传洲 《会计研究》2005,(10):55-62
本文研究了B股公司按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IAS39)披露公允价值的股价反映,以及公允价值揭示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公允价值披露显著地增加了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持有利得(损失)具有较弱的增量解释能力。而投资的公允价值调整没有显示出价值相关性。公允价值调整及持有利得(损失)对股价的影响存在差异,原因可能在于我国投资者对盈余的关注程度要高于对账面净值的关注程度。公允价值调整及持有利得(损失)缺乏很强的价值相关性的原因在于,公允价值存在计量误差,而投资者也看穿了这一计量误差。  相似文献   

13.
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7  
在公允价值计量是大势所趋的背景下,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对银行业以及金融稳定性的影响与冲击,并结合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探讨了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业的预期影响。本文的分析表明,公允价值计量所涉及的重要概念以及许多实际重大问题还没有得以完全解决,并且它的实施确实会对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14.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建立了完整的确认和计量体系.本文从商业银行角度入手,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新准则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商业银行应提高对市场的风险管理能力,通过有效地确认公允价值来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  相似文献   

15.
论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的兼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最大的特点就是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和价值相关性。但是由于公允价值固有的不确定性及确认传统会计中不予确认的未实现的收益等,会对会计信息的稳健性产生影响。因此,深入系统探讨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稳健性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相关理论及研究文献的回顾出发,通过分析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及风险性,认为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在稳健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提出通过合理确定两者使用顺序和充分披露等方法,确保公允价值信息在提高信息决策的相关性方面又能兼顾稳健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现状及相关问题探析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6  
本文在分析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公允价值的概念、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以及公允价值层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悉。公允价值研究领域的不均衡和公允价值方法研究的不足构成了前几年我国会计准则、制度中公允价值应用的障碍;"时态观"是公允价值的一个本质特征;公允价值是由"现行市价"和"现值"两种计量属性发展而来的一种具有"复合"性质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会计信息不仅相关,而且具备合理的可靠性;合理界定公允价值层级是可靠计量公允价值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2001~200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公允价值计量全面引入的视角,考察了会计稳健性对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影响,实证发现:会计稳健性显著降低了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而公允价值计量显著弱化了会计稳健性对于盈余价值相关性的负向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而言,稳健的会计政策并不意味着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信息.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适度藕合,可以弥补会计稳健性的不足,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主要探讨公允价值会计对财务报告体系和结构的影响。公允价值会计对财务报告的各要素都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影响保险公司财务报告本身。其中关键的因素是保险负债的评估,虽然保险责任准备金没有直接的市场价格,但是,只要构成保险责任准备金的各种要素反映了市场价格,就可以认为保险责任准备金具备了公允价值。在假设层面上,行业假设是假设市场...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an assumption of reasonable market efficiency is at the essence of the relevance of fair value for financial reporting purposes. The paper's examination of this proposal begins with a review of recent academic literature on market efficiency, and on evidence of inefficienci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he ability of the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to explain what market prices represent. It concludes that there is wide acceptance in this literature that a reasonable level of efficiency can generally be presumed to exist in active, well‐regulated capital markets. The paper examines the essential attributes of a reasonably efficient market for fair value measurement purposes, and some basic implications for its reliable estimation. This is don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standard of the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FASB) (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SFAS] No. 157).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oncept of reasonable market efficiency could provide a sound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efining fair value that is founded in real, observable market prices.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in contrast, SFAS No. 157 does not provide a clear, unequivocal concept of fair value, and that it permits estimates of fair value that have no demonstrable basis in real, observable market prices. Nevertheless, it appears that arguments typically put forward by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and the FASB for the relevance of fair value for financial reporting purposes do imply a presumption of reasonably efficient markets.  相似文献   

20.
Current standards define fair value as the market price at which an asset could be sold or a liability could be settled in the normal course of business. Setting aside measurement issues, assessing the relevance of exit values has intensified in recent years as fair value becomes a pervasive component of accounting regulation. The current debate about accounting measurement is framed in terms of making a choice between fair value and historical cost. In this article I argue that this is not a correct framing of the issues; knowledge of fair value alone cannot help investors to evaluate stewardship, because they would not know how much resources the management had sacrificed to obtain that fair value. To properly evaluate stewardship, investors need both types of information, historical cost and fair value.Using this information, a rate‐of‐return‐like index of stewardship quality is proposed. This commentary concludes with a statement about three significant drawbacks of relying solely on fair value accoun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