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省级区域保险业发展评价:基于保险业绩指数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向军 《上海保险》2007,(1):42-44,31
引言 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十一五”期间,我国保险业将不得不面对“巨大的保险潜在需求”和“保险业缓慢增长”之间的矛盾,为此,我们必须深思我国保险业近年来发展速度放缓的深层次原因。这里,本文将近来我国保险业发展受阻的原因归结为“结构性问题”,其中突出的反映在空间上保险业的非均衡发展。不过,我国非均衡的区域保险业发展,并没有呈现出类似于区域经济一样的“东高西低”的阶梯式发展特征。正如魏华林、李开斌(2002)的分析,“尽管西部落后,但是其保险深度并不低。”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我国非均衡的区域保险业发展问题?如何认识和评价区域保险发展的业绩水平?如何才能够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均衡发展呢?就此,本文将通过引入保险业绩指数对我国35个省级区域(包括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不包括西藏。)的保险发展业绩水平进行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以期正确认识各省级区域保险业的发展现状,为促进省级区域保险发展,均衡区域保险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差异的协整检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建立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模型和运用泰尔指数法测度中国29个省份1978~2005年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差异的基础上,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检验方法,对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的差距的动态均衡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东、中、西部保险在区域保费收入、保险密度、保险深度、区域保费增长数量及速度、保费收入的GDP弹性、潜在保源转化率上有较大差距,而在保险结构、保险经营、保险法律、保险监管等方面呈现出趋同性,没有多大的差别和明显的区域保险特色.因此,应从区域保险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东部保险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制定中、西部保险发展的差异化扶持政策,实施区域保险经营行为差异化,以促进区域保险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区域保险业发展呈现明显的不均衡性,保险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存在很大差异.通过状态空间模型对京津冀保险业相关的指标的分析,发现河北保险产业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大致保险深度每增长1%,会带动人均GDP增长1.27%.因此大力发展河北保险业有助于消除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加快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迅速发展,然而,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在逐步拉大,保险市场在地区发展上也存在一定的不平衡.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重要战略的实施,保险业区域发展平衡性问题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 然而,有关研究多通过保费收入、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等指标来反映保险业区域发展问题,不能全面反映保险业区域间协调发展的状况以及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之间的适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金融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效应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关于保险业发展、竞争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却并不多见。本文将保险业活动与竞争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内生机理划分为保险发展效应、非均衡效应和反垄断效应三类。本文选取我国各省份1999~2010年的面板数据,发现总体上看产寿险业发展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然后,构建相对保险深度指标对样本分类,发现在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匹配较好的区域发展保险业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保险业与经济增长匹配较差的区域保险业则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最后,保险业竞争加强垄断降低的结构调整也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7.
谭凌君 《时代金融》2014,(8):242-243
本文首先采用聚类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各省(市)保险资源禀赋、保险市场发育水平和发展潜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我国保险业存在区域上的差异;然后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发现保险密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密切的正相关性。结果表明,保险结构主要受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保险业未来的发展依赖于经济转型和人力资本的拉动。  相似文献   

8.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计量回归和协整检验,得出试验区的金融规模、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长期均衡关系,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弱的正向长期均衡关系,试验区金融规模每增长l%,可以带动其经济增长0.65%。金融支持试验区经济增长效果明显,应加大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9.
咬亮  程凯 《保险研究》2016,(10):5-5
本文首次采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在非线性的框架下对我国30个省份2000~2015年的财险需求变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增长是影响财险需求的关键因素,在不同的城镇化变化过程中,经济增长对财险需求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同时,经济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差异也是造成不同省份保险需求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说明要促进不同区域保险业的平衡发展需要兼顾经济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在不同城镇化阶段对财险需求均有正影响,而利率水平和通货膨胀率对财险需求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促进保险业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与以往历次五年规划相比,编制“十一五”规划,除了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注重改革与发展的结合、充分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外,突出的一条就是要在规划编制中引入区域均衡发展的理念。所谓区域的协调均衡发展,就是指人口分布、经济分布在各区域之间要适当,要均衡。缩小地区间差距,不只是缩小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重点是缩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最终是缩小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均衡发展的一个有效措施就是编制区域发展规划,通过区域发展规划达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张贝 《云南金融》2011,(2X):83-83
区域金融的发展可以促进和推动经济增长,改善我国目前区域间经济增长不平衡性的状况。本文以区域金融理论为基础,针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现状,从经济与金融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以区域金融的方式促进我过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2.
区域金融的发展可以促进和推动经济增长,改善我国目前区域间经济增长不平衡性的状况。本文以区域金融理论为基础,针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现状,从经济与金融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以区域金融的方式促进我过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任华 《西安金融》2006,(10):56-57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快速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贸易上奖出限入,资金上宽进严出”为特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主导下内外部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外在表现。外汇储备高速增长扭曲了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进一步加大了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性矛盾。当前有必要反思促使外汇储备增长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实现经济的内外均衡和经济结构均衡。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保险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选取2001~2011年我国大陆30个省份(不含西藏)保险密度和人均GDP的面板数据,分别进行全国以及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保险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短期及因果关系检验,分组计算经济增长对保险业发展的贡献度,得出如下结论:全国层面经济增长是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保险业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经济增长;区域层面经济增长和保险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不一致,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的区域空间结构趋势和我们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娟 《税务与经济》2002,23(1):52-55
经济的空间结构构成宏观经济的重要内容。由空间结构形态的演变路径不难看出,经济增长中区域空间结构发展的趋势是发展水平一致性和产业结构性相统一的空间均衡的逐步实现。当前我国地区间发展水平差异拉大和产业结构相似的空间结构现状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增长。为谋求增长过程的持续,现阶段的必然选择是要采取措施均衡区域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6.
自2013年贵州省被正式纳入中央财政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范围以来,森林保险覆盖率显著提升,补贴金额大幅增加,但森林保险发展不够均衡、商品林保险增长缓慢,保险产品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保险定价机制不合理、费率厘定缺乏区域差异,保险总体赔付水平较低、风险补偿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保险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市县配套保费补贴压力较大.因此,建议创新森林保险产品、完善保险定价及费率厘定机制、优化投保与理赔流程、实施差异化补贴标准,以此来促进贵州省森林保险健康可持续发展,并为全国森林保险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金融业中保险要素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采用直接贡献分析和间接贡献分析两个层次,以重庆市为个案,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检验保险要素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从直接贡献分析看,保险要素市场的发展还是滞后的;从间接贡献分析看,银行存、贷款余额和金融相关比率与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而保险深度对经济增长是抑制的。最后就如何让保险要素市场稳健发展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邢敏辉  陈航 《新疆金融》2005,(12):18-20
10年前,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战略基本一样,可以说一家银行适用的战略套用到另一家银行同样可行。但是10年后,银行的经营策略发生根本改变,逐步向专业化、个性化方向迈进。因此,我行在总、分行“一行一策”的指导下,必须尽快建立与区域经济环境、金融资源分布和各支行经营能力相匹配的业务发展格局。从区域经济管理角度看,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两种形态。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非均衡发展往往占主导地位,区域经济的差异,决定了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齐步走,均衡发展,而要坚持实事求是,正确把握区域经济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业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资源配置有重点、业务发展有侧重的非均衡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徐栋 《西安金融》2001,(8):12-15
从区域经济增长的观点分析,西部大开发是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国内区域间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不均衡,实现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就其实质而言,西部大开发不仅是国家整个宏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区域发展重点战略性转移,而且是市场经济不断深化与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的历史进程,因此,在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增长方式的选择问题上,若仍采用传统的思路,将是无效的,必须寻求全新的增长方式来加快西部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即有效地依托西部资源优势,借助现代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资金融通和资本再配置的核心作用,实现金融资本与智力资本,产业资本的有效结合,在市场整合的基础上,通过以西部区域比较利益为依托的产业结构间的调整、替代、促进区域间的专业重新分工,推动西部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协调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文章总结并评述了西方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协调发展以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相关理论.区域一体化理论的缘起与发展经历了早期形成、近期发展与最新进展三个阶段,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包括均衡增长论、非均衡增长论、阶段发展论与区域分工合作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相关理论包括国家政策层面思想和学术界代表性理论.这些理论对我国参与国际国内区域一体化与协调发展的实践,实现区域分工协作和联动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