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考察了大股东控制下的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折价及其价值影响,以探求定向增发是否是上市公司的控股大股东进行财富转移的一种工具。研究发现: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动机是影响上市公司进行定向增发的重要因素,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折价水平和大股东认购比例共同决定了大股东是否从上市公司转移财富及其转移财富的多寡。本文结论对投资者投资决策,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定向增发监管政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股票定价是定向增发的核心,对中小投资者权益影响较大。在定向增发过程中存在着上市公司大股东锁定较低发行价格的自利行为以及投资者非理性情绪推动股票价格的大幅涨跌,使其权益遭受损失的现象。如何保护投资者权益?本文基于投资者关注这一视角,分别围绕投资者关注的分类与度量、投资者关注与资产定价、定向增发一级市场定价效率与权益保护、定向增发折价问题成因与权益保护四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并针对现有不足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与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13年至2015年间公告的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与关联股东认购定向增发新股股份的关系。研究发现,定向增发新股公司研发支出的强度越大,关联股东认购本公司定向增发股份的比例越高;定向增发新股公司费用化的研发支出越大,关联股东认购的比例越高;并且当定向增发新股公司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时,定向增发新股公司研发支出的强度、费用化的研发支出与关联股东认购本公司定向增发股份的比例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越显著。这一研究反映了我国会计准则中关于研发费用的处理仍然存在缺陷,并揭示了关联股东利用研发费用的资本化与费用化达到低价认购本公司发行的定向增发新股股份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6-2011年在沪深两市通过定向增发实现再融资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首次在全流通背景下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投资者异质信念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来说,投资者异质信念越大,越倾向于选择向机构投资者增发新股;投资者异质信念与定向增发规模负相关;当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时,投资者异质信念越大,大股东越有动机利用资产认购新增股份。本文的研究拓展了行为金融理论在企业融资特别是增发融资方面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5.
定向增发、代理冲突与中小投资者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6-2010年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事件为样本,系统研究了定向增发过程中大股东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侵害问题.实证研究发现:面向大股东发行的折价率最高,面向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发行的折价率居中,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的折价率最低.大股东通过定向增发提高了股权集中度,进一步巩固了控制权地位,通过低价发行侵占了中小投资者权益.降低大股东的认购比例、降低资产认购比例、降低增发后与增发前股权集中度之差、减少增发规模、提高公司规模可以有效地制衡大股东在定向增发过程中侵害中小投资者的程度.提高增发前的股权集中度、聘请“十大”券商作为主承销商、改善治理环境、实际控制人为国有机构都没有起到约束大股东进行利益侵占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朱臻 《海南金融》2013,(11):8-11,16
本文系统研究了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前后股权结构的变化,以及大股东的认购比例和认购方式等因素对定向增发折价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通过定向增发进行隐性增持,进一步巩固了控制权地位,为将来的“掏空”行为创造了条件;定向增发普遍具有低价发行的偏好;定向增发折价率与大股东参与认购程度显著正相关,与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分离程度显著正相关;大股东以资产认购时的折价率显著高于现金认购;大股东的低价增发和隐性增持侵害了小股东的权益.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重要的股权再融资方式,定向增发不仅可以用于上市公司的资金募集,而且可以用于控制权的重新配置、竞争和转移。在股权高度集中、一股独大现象突出的我国资本市场,当定向增发运用于整体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买壳上市等控制权变动时意义重大,因为此时的定向增发能直接实现上市公司原大股东控制权的显著变动或变更。利用事件研究法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都能带来市场的积极响应,而买壳上市、整体上市的累积超常收益更大。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不仅具有一般资本市场中的信号传递效应,而且还传递了大股东控制及其变动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后派发现金股利行为与公司长期绩效的关系出发,对我国上市公司利益输送行为进行研究。上市公司向其大股东及关联方实施定向增发,经营绩效在短期内能够显著上升,但是长期绩效会逐渐变差;定向增发后派发现金股利的行为会使长期绩效进一步恶化;派发现金股利水平越高,公司长期绩效越差。定向增发后派发现金股利行为已成为大股东向其自身进行利益输送的一种方式,有损公司长期绩效,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热衷于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通过低吸高抛圈钱套利,大肆侵占小股东利益。这已成为近几年中国证券市场的普遍现象。上市公司大股东能够进行套利的根本原因在于定向增发的发行价格远低于即期市场价格,而发行价格又建立在由定价基准日决定的发行最低限价基础之上。本文从分析定向增发定价基准日的选择对发行价格影响的角度出发,通过案例分析对其关系进行研究,认为大股东倾向于选择董事会决议公告日作为定价基准日,变相压低发行价格,把定向增发作为利益输送或套利的工具。为了避免这种损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应提倡将发行日的首日作为定价基准日。  相似文献   

10.
发行对象、市场行情与定向增发折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静  徐斌 《中国会计评论》2009,7(4):419-438
定向增发股票的发行折扣的影响因素已经引起国内外财务学界和实务界的关注,取得了很多对现实具有一定解释力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各国证券市场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及独特的制度文化环境使得具有普适性的解释理论的可能性力大为减弱。本文研究了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认购股票的价格折扣之间的关系,在对中国证券市场各种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排除“同股不同价”样本后大股东的发行折扣与机构投资者发行折扣不存在显著差别这一与现有理论相左的假说;在分析中国特殊的市场环境和制度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牛”市定向增发折扣大于“熊”市定向增发折扣的假说;系统实证研究了定向增发折扣、市场行情以及发行对象之间的关系。本文进一步分析指出,不同发行对象发行折扣存在差异的原因来自于“同次发行不同价格”的定向机制,2006年-2007年的牛市行情所引起的二级市场投资者非理性的乐观情绪是我国定向增发高折扣的主要根源之一,而核准制下的我国定向增发存在发行周期长是导致这一现象存在的深层制度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定价政策提出了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