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建国以来,我国金融制度经历了从市场金融到计划金融再到市场金融的历史变迁,而真正的现代市场化金融制度改革是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其制度变迁表现出了强制性、渐进式、路径依赖性以及滞后性等主要特征,但也正在发生一些积极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国金融制度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无论从制度存量和制度增量的创新,还是金融总量的增加和金融市场功能的增强,不过这些变化并不深刻,在金融组织结构、市场功能以及金融监管和金融宏观调控等方面仍未发生质的变化。从改革取向看,中国金融制度应在金融市场制度变迁、金融产权制度变迁和金融调控制度变迁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创新。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比中外碳金融制度,指出国外碳金融市场属于市场驱动型,实现了制度的诱致性变迁;而中国碳金融市场是政府推动型,需要制度的强制性变迁.最后,本文针对中国碳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的二元金融结构是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主要特征。本文从演化博弈视角分析农村二元金融制度变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农村二元金融制度变迁是强制性与诱致性相结合的过程,遵循"路径依赖"与"适应性选择"的演化原则;当二者相互合作时,达到帕累托最优均衡状态;变迁过程受到二者合作时的初始投入成本、获得的超额收益以及单独一方选择竞争行为时的收益或损失等影响,还受到诸如农村经济发展、国家对"三农"的政策导向等外部因素影响。因此,要完善我国农村二元金融制度,必须根据内生性金融需求采取自下而上的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构建竞争有序、合作共赢、多元化、广覆盖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同时健全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4.
非正规金融演进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农村广泛存在非正规金融现象,对非正规金融的演进以及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探寻农村正规金融的制度缺失与非正规金融具有的经济效应、制度效应入手,运用制度变迁理论深入分析了非正规金融的演进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并指出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应是市场诱致性制度变迁与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按照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将中国渐进的金融深化作为制度背景,将中国加入WTO作为一项制度安排,海外业务既是国有银行为捕捉新的获利机会而进行的诱致性变迁,也是迫于市场压力而产生的强制性变迁,是中国金融深化进程中的一种复合型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6.
我国非正规金融的制度变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规金融在我国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昭示着对目前制度安排的变迁的强烈需求,而推动创新的正式制度的供给却显得明显滞后。本文通过对当前非正规金融制度变迁需求与供给的具体分析,说明正式制度供给的主体——政府应适时创新,在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基础上选择强制性制度安排路径,将非正规金融纳入正规金融,实现制度效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刘琦 《海南金融》2004,(7):14-17
20世纪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先后步入金融全球化的快车道。本文试图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观点、方法对这一金融制度的变迁过程作一理论上的分析。本文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融入金融全球化的过程属于诱致性制度变迁,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参与金融全球化的过程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并通过对这两种制度变迁的对比和总结,对发展中国家参与金融全球化提供一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演化逻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金融制度由于“国家悖论“、政府效用函数最大化以及政府偏好序列的约束,及各个既得利益集团为获取制度租金而采取的博弈,使政府供给主导型的强制性金融制度变迁具有强势路径依赖的特征,锁定在低效状态.要退出中国金融制度锁定,必须引入新的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实施动态的制度变迁,从而达到高效的路径替代.  相似文献   

9.
我国金融发展的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发展就是在金融因素有效作用于经济增长前提下的金融部门的发展。从制度的视角来看,金融发展就是金融制度演进的过程,只有与经济增长的要求相适应的金融制度变迁,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发展。我国的金融发展就是一个例子,金融部门快速发展制约经济增长的现实缘于金融制度演进的缓慢。因此,深化我国金融改革的突破口是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产权市场,改造现有金融体系比重建新的金融体系更重要。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迄今已有的金融制度变迁就其特征而言是一场强制性、渐进式的制度变迁,它倚赖并滞后于经济制度变迁。基于此我目前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制度在相当程度上只是具备了市场金融制度的外壳,如果从制度效率角度观察,现行的金融制度已处于一种典型的非均衡状态,这种非均稀状态具有不可持续性。因此,制度创新是我国“十五”时期金融改革与发展的主题。从总体上讲,“十五”时期的金融制度创新应紧紧围绕着发展这一主题,以制度的市场化为导向,以制度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金融制度的全方位改革与发展,创新的范围涵盖金融组织制度创新、金融市场制度创新、金融调控制度创新和金融监管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金融制度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重新定义金融制度和金融制度变迁的基础上,总结金融制度变迁的一般逻辑规律,得出我国现阶段金融制度变革滞后于经济制度变革一个阶段的结论,并提出选择激进方式确立前知识经济金融制度是其解决之道。确立知识经济金融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加快经济转型、深化金融改革、完善外部环境三个大层面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董兰 《财政研究资料》2004,(20):33-36,21
中国的经济转轨是以国家为制度主体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同时又是一种边际性的渐进式制度变迁模式。当国家采用渐近的增量改革的方式而不是激进的休克疗法来推进制度变迁时,这就必须导致国家最大限度地维持“体制内产出”的稳定性,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各种显性或隐性的金融补贴。可是,这种渐近的制度变迁并不是免费的,是以金融资源的低效配置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13.
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看中国金融制度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银弟 《中国金融》2003,(10):54-55
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中国金融制度变迁形成了独特的变迁路径,并将影响中国金融制度的进一步改革。研究这一变迁路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今后金融制度变迁的影响,对避免制度变迁的效率损失、保持制度变迁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诺斯在《制度、制度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沿袭正规金融体系及机构,压抑非正规会融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特别是简单的机构撤并使得金融机构的"涉农"社会责任缺失.本文认为:应该从解决"三农"融资难的问题入手,重构"三农"金融支撑体系,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由于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多层次的需求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差异,表现出多层性特征.因此,金融机构必须根据农村经济主体对资金需求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满足不同层次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并在"需求跟随"的基础上逐渐走向"供给领先",使"三农"金融支撑体系重构和"三农"金融产品创新成为激活农村经济的"引擎".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间金融内生于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民间金融有助于促进资本市场的形成。有助于提升金融体系的效率。但是,民间金融的内在缺陷决定它只能是一种过渡性质的安排。因此,政府要充分重视民间金融。引导其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促进民间金融向正式的制度安排跃迁。  相似文献   

16.
段银弟 《金融研究》2003,(11):89-94
本文运用西方制度经济学的“成本—效益”理论,分析了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利益主体及其效用函数,揭示出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轨迹是政府效用函数与政治银行家的个人效用函数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导出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特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间金融变迁的路径依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经济内,民间金融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而不断变迁.本文以温州地区的民间金融制度变迁为例,在对其进行经济与效率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不应简单消除民间金融,提出规范民间金融的必要性,及发展内生于民营经济的中小金融机构,建立服务于中小企业、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8.
法与金融理论认为法律是金融体系发展的重要制度因素.我国转型时期的金融发展正经历着深刻的体制改革,需要法律制度对金融改革的支持以及对改革成果的保护.所以法律制度时金融发展进程有着重要影响,它们的内在关系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设计立法效率和司法效率两个指标来代表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状况,用金融深化和金融市场化两个指标来反映金融发展程度,实证检验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我国在转型时期的法律制度建设对金融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加强法制建设是促进我国金融发展的重要措施,尤其需要更多地关注如何提高立法效率;而金融发展如何由当前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向诱致性制度变迁转化是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制度变迁过程中非正式规则与正式规则内生冲突制度分析,指出在金融变革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金融制度安排与传统文化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采取了渐进式改革的方式,由于国有企业是改革初期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政府只能建立国家银行体系为国有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随着改革日渐向纵深发展,应当改变原有的融资倾斜政策,而且,目前解决民营经济的融资难的措施作用有限,从金融制度变迁的角度看,也只有内生于民营经济内部的金融制度安排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对金融制度的变迁有巨大意义:可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的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层次性;有助于化解金融体系中长期积存的风险;促进金融体系效率的提高;可以引导一些地下金融活动转为地上.民营金融机构发展的路径选择应是底层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