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14篇
计划管理   8篇
经济学   7篇
贸易经济   15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5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打破地方保护,建立国内统一市场,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制止地方保护,维护统一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地方保护的问题不仅依然严重存在,而且保护的形式不断翻新。地方保护阻碍商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的自由流动,削弱市场机制的功能和有效性,从长期来看必然严重损害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健康发展和总体改革目标的实现,已经到了非下大力气解决不可的程度。因此,党的十六大提出,今后必须“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  相似文献   
82.
2003年,在国民经济持续较高速度增长的背景下,价格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预计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2%左右,略高于年初确定1%的调控目标。展望2004年,推动价格上升的压力较大,但也存在价格平稳的条件,  相似文献   
83.
2004年10月29日,关于央行是否加息的争论终于告一段落,央行最终将基准存贷款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这对房地产来说无疑是件大事。虽然此次利息调整的幅度很小,从房地产市场各个主体的角度来看,影响也都不很大,但是,它是央行释放出的一个强烈信号,象征着利率水平正常化进程开始启动,政府已经从行政干预和数量控制转向了市场调节和价格调节的方向。因此,这次加息的象征意义是大过其现实意义的。从房地产行业各方的反应来看,人们确实也很好地接收到了此次象征性加息中的暗示,纷纷观望、分析,猜测着利率的下一走向。有不少专业人士纷纷指出此次加息只是前奏,真正的加息周期才刚刚开始,更有人大胆预测,认为这以后的18个月内,央行加息总幅度至少应达2到3厘。我们在此姑且先不去作预测,因为有很多变数。我们要做的是为读者发掘政府加息策略的根源,就事论事地分析此次加息产生的真正影响,使您能从真实的数据分析中得出最接近事实的结论,看清加息的象征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4.
寒冬过后是春天。公众心中,地产业的春天应该是从多元性回归一元本性,即居住属性。资本造富,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安居乐业,才有和谐之根。  相似文献   
85.
我国已经进入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的阶段。2011年,全国计划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000万套,比2010年增长72.4%。如此大的建设规模,如何解决资金、土地、分配、管理等难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也反映出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住房保障制度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86.
2011年上半年在不断强化的房地产调控措施作用下,非合理住房需求得到有效抑制,保障房供给量逐步增加,多数城市房价涨幅明显趋缓,部分房价过高城市出现稳中有降,房地产调控已见成效。但目前商品房销量增速有所回升,全国房价整体水平仍然较高,中西部地区及一些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房价还存在上涨的动力,部分大中城市租赁市场的房租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下半年调控力度将继续加大,将促进房地产市场深入调整,住房价格将呈下行趋势。  相似文献   
87.
88.
2001年在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缓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低位平稳的物价水平,反映出良好的经济运行质量;2002年如果扩大内需政策卓有成效、市场需求潜力得以发掘和没有外在特殊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物价水平仍将有望继续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89.
对英国、德国和意大利消费者信用报告行业的发展状况、运行模式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从征信机构的建立模式、信息共享方式和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对我国征信行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0.
2004年1-9月份CPI同比涨幅持续走高,累计上涨4.19%。第三季度CPI环比由降转升,新涨价因素明显增强。新涨价因素主要来自肉禽蛋及其制品和居住类价格持续上涨,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对下游的传导也开始显现。由于翘尾因素逐渐减弱,新涨价部分不会大幅上扬,预计第四季度CPI同比涨幅将明显回落,全年CPI将在4%左右。下一步宏观政策的重点是保持CPI总水平基本稳定,适度控制新涨价因素,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居民生活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