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4篇
  免费   23篇
财政金融   133篇
工业经济   18篇
计划管理   146篇
经济学   360篇
综合类   80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83篇
农业经济   34篇
经济概况   207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王胜利  郭颖 《特区经济》2010,(1):246-248
《劳动合同法》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针对我国目前快速但无序发展的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做出了相应规定,但仍存在缺陷,因此,应从完善立法、规范被派遣劳动者、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及政府的行为方面促进劳务派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2.
国际价值链分工模式下上海汽车产业升级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国际分工也正经历着从产业间到产业内,再到产品内价值链分工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一新趋势不但拓宽了经济开放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分工参与度,也使产业升级具有了有别于传统产业升级的新内涵和实现途径.本文通过对国际价值链分工模式下地方产业升级内涵的探讨,结合上海汽车产业在当代国际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分析,提出了促进上海汽车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和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23.
资本深化、技术进步与全球化下的劳动报酬份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国最终消费需求大小。本文在新古典分配模型基础上,讨论了资本深化、技术进步以及全球化对我国劳动报酬份额影响机制,并运用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具有资本增强属性的技术进步和过快的资本深化,偏离了现阶段我国要素禀赋结构,显著地降低了我国劳动报酬份额,全球化对提高我国劳动所得影响不明显。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4.
在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初期阶段,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发展与城市化密切相关。劳动密集型工业的规模、空间布局影响城市化的数量水平,其产业层次、用工方式则影响城市化的质量水平。同时,城市化的数量和质量水平也会反作用于劳动密集型工业的规模扩张。本文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粗放性,而且城市化数量水平和质量水平也较低,两者之间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我国目前劳动密集型工业和城市化发展均存在需要克服的障碍,因此应该抓住两者的相互关系,促使两者相互带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5.
赵瑾 《财贸经济》2019,40(3):5-1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化,由劳动力国际化带来的失业增加、工资不平等、青年失业人口增多、非正规部门就业提高等诸多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关注,贸易与就业成为当代国际贸易研究的重要课题。国际最新研究显示,贸易既能创造就业,也会导致失业,其就业净效应取决于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从短期和局部看,因存在就业调整成本,贸易对不同国家、地区和个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但从长期和整体看,贸易会对一国产业结构优化、高技能工人就业、工资提高和妇女就业产生积极影响。贸易能否发挥对劳动力市场水平和结构的积极影响,取决于政府的决策。中美贸易冲突将对我国就业产生重要影响,稳就业是中央提出的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的首要任务。为化解中美贸易冲突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应尽快建立中国贸易调整援助制度,发挥中国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中的引领作用,并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贸易政策、教育政策、区域政策和劳动力政策等方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126.
白雪洁  于庆瑞 《财贸经济》2019,40(8):132-145
工业化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推进工业化进程对保持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持续性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3-2016年省级数据测算了劳动力成本数据并实证考察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工业化的影响机制与路径。结果表明,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等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导致中国“去工业化”。排除内生性问题,本文的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过资金配置的“脱实向虚”导致“去工业化”;制造业工资上升“挤出”了制造业就业并造成“去工业化”,尽管工资上升“倒逼”制造业投资增加并提升了工业化水平,但是“倒逼”效应微弱;社会保险费通过增加制造业就业提升了工业化水平,但也通过“挤出”制造业投资加速了“去工业化”现象。据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增加工业部门的有效劳动力供给,延缓工资上升趋势;落实社会保险费改革,降低社保费率;多管齐下扭转投资“脱实向虚”的局面;多种方式优化劳动力、资本、技术组合。  相似文献   
127.
王必达  苏婧 《财贸经济》2020,(4):129-143
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是当代经济内涵式增长的源泉,现有文献多从要素流动视角来考察经济集聚过程中的区域差异。然而,若将要素流动引入区域生产函数进行推导,可以发现非区域性要素集中规模的扩大,既能提高要素流入区域的劳动生产率,也能提高要素流出区域的要素收益率,基于此,本文以“协调性集聚”为核心概念,通过拓展现代集聚模型来构建要素在自由流动中走向协调发展的理论假说。实证结果进一步显示,虽然我国发展要素在大规模流向东部发达地区,并呈现进一步向超大城市和城市群集聚的趋势,但要素流动在提高要素流入区域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显著提高了要素流出区域的要素收益率,并从需求侧激发了要素流出区域的市场潜能,要素流动在要素配置效率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呈现“协调性集聚”的趋势。因此,发达的要素流入区域通过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劳动生产率,欠发达的要素流出区域通过建立健全要素自由流动机制提高要素回报率和收益率,是新时代我国形成市场主导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8.
江求川  代亚萍 《南方经济》2019,38(12):82-99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2007和2008年数据研究了未成年子女对女性劳动参与和职业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中有未成年子女显著降低了女性工作的可能性,提升了工作女性选择灵活就业的可能性;学龄前子女更有可能导致女性退出劳动力市场,而6-14岁子女更有可能导致女性选择灵活就业;不工作和选择灵活就业使女性更有可能成为学龄前子女的主要照顾者,但灵活就业并没有减少女性的工作时间;女性获得工作灵活性的代价是工资水平显著下降。上述结论在解决了女性劳动参与、职业选择和生育决策的内生性问题之后依然是稳健的。文章的结论对"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保障女性就业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9.
近年来,劳动力价格的快速上涨已然成为中国农业生产所必须面对的内在挑战。对于机械作业难度相对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作物而言,在缓解劳动力约束瓶颈的同时,更应通过精细化的果园管理,以提高产品质量,进而提高其市场价格。然而,由于农产品具有典型的经验品属性,在信息不对称的外部约束下,农户通常难以获得应有的"质量溢价"。基于此,本文通过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以果品质量关键环节的精细管理技术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在劳动力价格上涨背景下农户精细管理技术投入的决策机制,以及在不同农产品质量识别程度中,劳动力成本变化对其影响的异质性,并基于全国18个省份农户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交易对象质量识别能力的提高,能够缓解农户与购买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性,将农产品质量信息传递给购买者,使农户获得更高的销售价格,进而在有效提高农户精细管理技术投入水平的同时,能够弱化劳动力价格对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0.
We document a robus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ize of government and the labor share of income in data from European countries covering the period 1869–1975. Following Facchini et al. (2017), we interpret this correlation as evidence that labor costs drive public spending. The long-term increase in the labor share observed over this period explains half of the overall growth of central government. The relationship holds when the labor share is instrumented with movements in technological change at the frontier. When decomposing public spending, transfers, not intensive in labor, are the only component not associated with the labor sha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