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8篇
财政金融   79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22篇
经济学   89篇
综合类   23篇
运输经济   5篇
旅游经济   7篇
贸易经济   33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5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高校设置总会计师适应高校经费收支多元化、复杂化现实,是回应有关制度要求的实践选择.新时期,我国高校组织特性呈现出新的变化,高校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尝试新的实践探索.高校设置总会计师能够呼应这些新变化的需要,从而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走向,提高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因此,高校设置总会计师可以从总会计师的职责权限、制度建设、任免方式及监管体系等方面统筹考虑.  相似文献   
32.
本文使用一个世代交叠模型揭示了公共教育与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布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公共教育能够有效地缩小家庭教育投资差距,从而降低收入差异;社会保障则通过减少低收入家庭的劳动供给、增加其有效家庭教育时间来降低收入差异。本文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同样的支出水平下公共教育调节收入差异的能力比社会保障更强。并且当存在财政预算约束时,从降低收入差异的角度来看,若财政预算规模较低则应当将资金优先用于公共教育;若财政预算规模较高则应当在公共教育与社会保障之间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33.
地方财政支出的空间外部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军 《南方经济》2007,(9):3-11
财政行为的空间外部性是应用公共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国内既有文献多是集中于对税收竞争的考察。对于地方财政支出空间外部效应的研究还非常缺乏。依据Case和Rosen(1993)的思路,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对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的空间外部性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看,地方财政支出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效应。但进一步对建设支出和教育科技支出这两个细分项目的分析则显示,后者并未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外部效应。上述结论的得出为最优分权规模的确定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34.
This article evaluates the feasibility of estimating a system of demand equations in the absence of price information using the approach developed by Lewbel (1989). Stone-Lewbel (SL) price indices for commodity groups are constructed using information on the budget shares and the Consumer Price Indices (CPIs) of the goods comprising the commodity groups, which allows for household-level prices to be recovered. This study evaluates how susceptible are elasticities and marginal effects estimates from traditional parametric demand systems to the CPI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L prices. To do this, three alternative regional CPIs are consider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L prices: monthly, quarterly and a constant (unity) price index. Elasticities and marginal effect estimates are computed for eight food commodity groups using the Exact Affine Stone Index (EASI) model as the parametric demand system and data from the United States Consumer Expenditure Survey. The estimates proved to be robust to the alternative regional CPIs consider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L price indices, even to the absence of one. Henc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t is possible to accurately estimate a demand system even in the absence of price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35.

We discuss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five alternative innovation indicators: R&D, patent applications, total innovation expenditure and shares in sales taken by imitative and by innovative products as they were measured in the 1992 Community Innovation Survey (CIS) in the Netherlands. We conclude that the two most commonly used indicators (R&D and patent applications) have more (and more severe) weaknesses than is often assumed. Moreover, our facto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re is littl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various indicators. This underlines the empirical relevance of various sources of bias of innovation indicators 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36.
政府教育支出效益的有限性分析及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政府教育支出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不相适应 ,应该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支出 ,改善支出结构。政府教育支出效率要受到政府财力、公共支出政策及国家教育政策目标的约束 ,但无论政府教育支出的效率如何 ,都会产生对社会公共教育需求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本文在确定政府教育支出所产生效益的指标后 ,用模型分析了政府增加教育支出的效益 ,并进行评价 ,认为当前我国政府应该调整教育政策目标 ,减少高等教育支出比例。  相似文献   
37.
本文认为要解决当前我国以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顺差为特征的内外均衡冲突,在短期内,应该进行人民币升值,并与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进行配合;从长期看,应该进行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并且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38.
39.
本文将我国货币供应、投资支出和经济增长纳入统一模型,实证分析了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投资、货币供给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都不能达到因果检验的显著性要求,反映了我国经济的价格弹性较高,投资的高速增长不能完全解释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我国投资高速增长的根源来自经济增长形成的高储蓄,而非货币刺激;货币供应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适应投资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增长。因此,我国货币政策制定应以保持投资和经济增长稳定发展为重要目标,而不应以刺激投资与经济增长为目的,否则可能会引致通货膨胀上升,增加经济运行成本和降低经济发展质量。应保持基础领域和改革创新领域投资增速的稳定,并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改善国内投资环境,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40.
公共支出与农民主观幸福感——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洪曙  鲁元平 《财贸经济》2012,(10):23-33,122
本文利用中国一般社会调查(CGSS)数据分析地方政府公共支出对我国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论发现:(1)增加公共支出有利于促进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公共支出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增加农民的消费来实现,在控制了消费之后,公共支出的作用显著下降;(2)对公共支出进行分解发现,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等社会性支出是促进农民主观幸福感的主要支出,其他支出对农民幸福感并没有显著影响;(3)公共支出对不同收入等级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它对低收入农民幸福感的影响最大,穷人的消费水平较低,他们更加依赖于政府的公共支出,这进一步证实了公共支出确实是通过促进消费来影响农民幸福感的。鉴于此,扩大公共支出,尤其是社会性支出,是增强农民幸福感的重要手段,而且公共支出应该更加向穷人倾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