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7篇
财政金融   137篇
工业经济   94篇
计划管理   135篇
经济学   85篇
综合类   96篇
旅游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91篇
农业经济   17篇
经济概况   6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基于我国经济转型期的特殊背景,运用2001—2012年间我国上市银行的数据,从银行风险承担角度检验了银行高管薪酬是否具有风险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与风险承担间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即风险承担对银行高管薪酬具有约束作用,也意味着我国上市银行的高管薪酬具有风险敏感性。进一步研究显示:董事会会议次数和独立董事规模未能对高管薪酬风险敏感性产生显著性影响,而董事会规模与风险承担对高管薪酬的约束表现出显著的相互替代关系,但这种替代关系仅体现在非国有控股银行中;另外,相对于非国有控股银行,高管薪酬风险敏感性在国有控股银行中显得更加显著,表明国有控股银行更加注重银行经营风险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分析环境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和控制,认为环境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和污染容忍度的下降产生了环境问责需要,问责需求产生环境审计。收集环境投资、水环境治理和能源消耗数据,分析其与相关环境审计结果公告之间的关系,发现环境保护的投资问责驱动环境部门的预算执行审计,水环境污染及治理问责驱动水环境审计,节能减排的问责需求驱动节能减排审计,验证了环境审计由环境问责需求产生和变迁的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103.
董事长和总经理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分别发挥不同的职能和作用。认识上市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基本状况及其关系,是加强上市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文章在对董事长和总经理相互关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1373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和分析,研究发现领取报酬的董事长与总经理年度报酬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和趋同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4.
基于中国股市微观结构的流动性与执行成本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来分析中国股市的交易制度、流动性和执行成本后发现:(1)在佣金和交易税相等的条件下,B股的知情交易者执行成本普遍大于A股,导致B股的流动性小于A股,买卖价差显著大于A股,表明投资者对B股交易要求较高的风险报酬;(2)一旦控制住执行成本中普通交易者对知情交易者所要求的风险补偿,A、B股买卖价差的区别就消失了。因此,证券管理部门应在B股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并在微观结构理论的指导下,加强交易监管系统,从而提高B股的流动性并降低其执行成本。  相似文献   
105.
从代理理论出发,以2001--2010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检验高管激励方式、非效率投资与公司业绩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对于投资效率和公司业绩的影响是不同的,显性激励能够通过提升投资效率来改善公司业绩,而隐性激励则没有这样的作用;在不同所有制样本中,隐性激励对国有企业影响更大,而显性激励对非国有企业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6.
This paper studies a unique phenomenon in China's corporate governance—that chief audit executives (CAEs) sit on supervisory boards (CAE duality)—and examines its effects on executive compensation contracts. Using a sample of listed firms between 2010 and 2018, we fin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CAE duality and pay-for-performance sensitivity,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dual position helps integrate monitoring resources and reduces agency costs. This positive relation is more pronounced when companies face a stricter monitoring environment and in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non-SOEs) than in SOEs. In addition, we find that the recent reforms on compensation strengthen the role of CAE duality in SOEs. Further analysis identifies the reliability of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i.e., earnings quality) and reduced executive self-interested behaviours (i.e., perquisite consumption) as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s that increase the demand for performance-based compensation and thus improve pay-for-performance sensitivity.  相似文献   
107.
Operating leases are used extensively for financing, but their ability to separate ownership and use also creates hedging opportunities. We investigate whether firms recognize such opportunities by examin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CEO) risk-taking incentives and the use of operating leases. Consistent with firms using operating leases to hedge, we find higher CEO risk-taking incentives lower operating lease intensity. To address endogeneity, we use the adoption of 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123R as an exogenous shock to option compensation, dynamic panel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simultaneous equations, and change regressions. Our results are robust to placebo and alternative tests.  相似文献   
108.
作为企业治理的重要问题之一,代理成本诱发超额在职消费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文章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考察我国各省社会资本水平差异对超额在职消费影响。研究表明,社会资本显著提高超额在职消费,起到推波助澜的负面效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公司治理水平维度上通过提高机构投资持股比例、短期债务融资比例及扩大独立董事比例和监事会规模均能抑制社会资本加剧超额在职消费的负面效用,公司治理环境维度上通过强化企业内部治理环境、加快市场化进程亦能削弱社会资本对超额在职消费的“推波助澜”。以上结论为社会资本利弊之争提供有益补充,亦凸显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治理替代效应,同时为企业完善内部治理水平及政府优化制度环境与规则治理以抑制社会资本负面效用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09.
由于国企高管的经营业绩难以被准确度量,加上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高管的超额薪酬成为国企代理问题的一种典型表现,于是政府将高管薪酬管制作为应急措施来降低代理成本,缓解国企代理问题。采用双重差分法对2011—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分析表明:第二次限薪令在有效限制国企高管薪酬水平的同时,没有对高管在职消费产生显著影响,有效降低了国企代理成本;但第二次限薪令也降低了薪酬激励效应,导致国企高管努力程度降低,由此造成的利益损失又成为新的代理成本。国企薪酬制度改革面临激励与管制的两难选择,应在国企分类改革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国企的高管采取不同的激励机制:对公益类及特殊行业的国企增强高管政治晋升激励,对竞争行业(营利性)国企则应在推向市场的同时放松薪酬管制,从而有效降低代理成本,解决国企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