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7篇
  免费   40篇
财政金融   96篇
工业经济   8篇
计划管理   316篇
经济学   157篇
综合类   98篇
贸易经济   132篇
农业经济   618篇
经济概况   27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通过文献研究和归纳比较法对我国宅基地使用和管理政策演变进行梳理,发现我国宅基地使用和管理制度演变经历了5个阶段,并且对宅基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审批制度和面积标准、确权登记政策、流转政策、退出机制等做了分析,总结宅基地使用和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为:"一户一宅"等政策难以落实;"无地可批"和"有地不批"现象普遍存在;确权登记时权属来源材料缺失;自发流转普遍等。提出其改革的途径: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相结合改进宅基地审批制度;形成规划、审批、确权、退出等一体化管理体制;推进房地合一的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行宅基地"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统筹谋划,全面实现宅基地财产权。  相似文献   
152.
浅谈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与否,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分析了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及利弊,对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53.
宅基地使用权初始取得制度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研究目的:检讨现行宅基地使用权的初始取得制度,为中国相关制度的设计提供建议。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法经济学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论:中国现行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过分强调行政审批在宅基地使用权初始取得中的作用。基于宅基地使用权的用益物权属性,应当按照他物权取得的基本原理重构宅基地使用权初始取得制度,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人的地位,并在公示方法上采用占有和登记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4.
关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国有土地已经大量地进入市场,土地资产的职能得到不断地强化;而在农村,农民热衷的宅基地流转(尽管能否流转以及如何流转还在讨论之中)却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其流转已成为必然的事实。本文通过分析农民宅基地与承包地之间的异同,提出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和有偿流转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5.
《农村财务会计》2004,(11):10-10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节约和保护耕地,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通知对农村土地利用、建设规划、农村宅基地的审批程序和登记制度、村民建住宅用地收费行为等,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56.
农户土地政策认知对国家土地政策的贯彻落实及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以山东省264份农户调查问卷为依据,分析农户对土地政策的认知现状,运用spss软件对农户认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相关土地政策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不同类型农户对同一政策以及同一类型农户对不同政策的认知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年龄、性别、家庭总收入、受教育程度等对农户的土地政策认知程度产生较大影响,且对不同政策的认知影响程度有明显差异。当农户对土地政策的认知与政策目标相一致时,才会促进土地政策整体效率的有效发挥,从而才能保障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7.
马磊 《理财》2011,(10)
引言我国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项土地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原本归农民个人所有,经过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主体由农民变为集体经济组织,为了保障农民基本的居住需要,以农业生产束缚在土地上,人口不流动的自然经济假设为基础,我国严格限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  相似文献   
158.
分析我国宅基地权利体系,以保障居住权为使命,其权利内容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社会权、自然资源权。总结了宅基地使用权的法律特性具有生存保障性、主体特定性与身份性、获取法定性、权能不完整性、期限永久性。基于我国城乡土地政策的现状,阐明了强化宅基地使用权必要性,可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真正节约土地资源、创新体制机制的首选实验区、开拓并实现我国宪法权利。为维护宅基地利用的基本稳定,发挥宅基地的效用,强化宅基地使用权应当坚持界定宅基地权属;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明确并规范使用权人、所有权人权能及物业管理行为;严格规划,明确居民点布局和规模,完善居民生活设施;提高福利待遇为宗旨,平衡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等原则。完善配套的法律与政策制度。  相似文献   
159.
农村社区化进程中的"被城市化"现象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城市化"是农村社区化进程中的"异化"现象,是地方政府传统发展观和经济发展模式惯性以及政绩思维习惯的结果,不仅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衍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农村社区化建设应该坚持以科学发展现为指导,掌握好节凑,立足于地方经济社会条件,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加强政府引导,因地削宜、量力而行.  相似文献   
160.
研究目的:研究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福利增进的主观需求,以期在有限的财政支持下,为增进宅基地退出农户福利,提高政策的福利绩效提供经验借鉴。研究方法:Kano模型与计量经济模型。研究结果:(1)在近郊农村、远郊一般农村和远郊贫困边缘农村中,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福利增进需求表现出整体较为强烈、各地侧重不同的特征;(2)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福利增进需求具有层次性,且村庄随着偏远、远郊和近郊地理位置的演进,需求层次呈现出从注重居住安全与财产保障的物质性福利延伸为在保障物质性福利的同时,更追求能力提升和权益彰显等服务性福利和权能性福利;(3)非农收入占比、贫困户认定、宅基地退出率和居住保障认知均可显著影响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福利增进的需求强度,但在3类村庄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研究结论:宅基地退出应契合农户实际需求,甄别福利政策供给焦点,以在最大化增进农户福利的基础上最优化配置公共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