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39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199篇
财政金融   5739篇
工业经济   2239篇
计划管理   10474篇
经济学   7876篇
综合类   2682篇
运输经济   274篇
旅游经济   77篇
贸易经济   9675篇
农业经济   1189篇
经济概况   6591篇
信息产业经济   86篇
邮电经济   140篇
  2024年   144篇
  2023年   493篇
  2022年   354篇
  2021年   650篇
  2020年   695篇
  2019年   864篇
  2018年   304篇
  2017年   719篇
  2016年   888篇
  2015年   1269篇
  2014年   2835篇
  2013年   2672篇
  2012年   2951篇
  2011年   3566篇
  2010年   3386篇
  2009年   3709篇
  2008年   3669篇
  2007年   3399篇
  2006年   3319篇
  2005年   2968篇
  2004年   2001篇
  2003年   2083篇
  2002年   1274篇
  2001年   1088篇
  2000年   954篇
  1999年   372篇
  1998年   204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1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仅继承家族既有隐性知识不足以实现家族企业跨代发展,继承人还需引入并逆向传递异质性隐性知识,从而借助父辈权威打破企业成长边界.利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三个中国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案例,识别并检验了跨代转型创业视角下家族企业隐性知识的双向流动性及内在传递逻辑,归纳了隐性知识在代际传承过程中的双向传递机制.研究表明,在保证传统的传承人向继承人传递隐性知识的前提下,跨代转型创业还有助于推动隐性知识的逆向传递,从而使继承人的管理思想得以在传承人的帮扶下融入家族企业,进而在两代人隐性知识相互调适和融合的情景下保障家族企业的成功传承和跨代成长.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并购成为各企业间实现扩张和发展的主要战略和重要手段。在企业并购过程中,财务分析问题无疑是并购方要考虑的最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从公司并购前和并购后两个阶段分析公司并购中面临的主要财务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15.
"美好生活""高质量发展"既是经济社会发展概念,也是蕴涵着美好之意的美学概念。本文论述国民提高美学素质的重要性,并就新时代发展美学的组成部分进行了探讨,认为大致包括: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的经济美学,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的生态美学,以构筑中国精神为内核的文化美学,以和谐社会为追求的社会美学,以风清气正为导向的政治美学。  相似文献   
16.
基于嵌入性视角,分别引入知识转移、合作模式作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深入探究关系质量影响企业知识创造绩效的内在机理。利用277份来自全国多地的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企业调查问卷,采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型和社会型关系质量均正向影响企业知识创造绩效;社会型关系质量通过元素知识和架构知识转移正向影响企业知识创造绩效。在契约治理模式下,经济型关系质量更倾向于通过元素知识转移正向影响企业知识创造绩效;在股权治理模式下,社会型关系质量更倾向于通过架构知识转移正向影响企业知识创造绩效。  相似文献   
17.
18.
由于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我国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办法也不断健全。现选取神州数码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对其并购重组过程和结果的介绍,从证监会给出的被否原因和对其财务分析两个角度进一步说明证监会就重大资产重组的审核关注要点以及对企业重大资产重组的影响,最后为我国其他公司实施并购重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张嘉恬 《会计师》2019,(12):3-4
2019年1月底,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年报预报,背后都存在同一个问题——商誉减值。作为一个特殊的会计科目,我国对于商誉减值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本文基于近几年企业的并购热潮,从会计角度分析商誉减值问题,并在会计处理上进行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