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4篇
  免费   356篇
  国内免费   94篇
财政金融   279篇
工业经济   323篇
计划管理   955篇
经济学   1319篇
综合类   799篇
运输经济   73篇
旅游经济   167篇
贸易经济   1210篇
农业经济   503篇
经济概况   646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325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395篇
  2013年   496篇
  2012年   516篇
  2011年   584篇
  2010年   443篇
  2009年   392篇
  2008年   341篇
  2007年   306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61.
休闲位置消费的经济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争名与逐利一样都是人的经济本性,因而位置消费现象在休闲消费领域也同样存在。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休闲消费中的位置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发现:该行为既无法使休闲消费资源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也不能使人们从休闲消费中获得最大效用,且个人休闲位置消费的理性选择还会导致集体消费的非理性结果。因此,政府应加强引导,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位置消费的负面影响,促进休闲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海作为已经初步具备建设国际消费城市基础的重要经济体,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应借力构建国际贸易中心与旅游城市建设的机遇,不断丰富完善各种消费品与服务供给,有效降低消费成本,推进建设国际消费城市。本文结合上海已有建设国际消费城市的基础,切实分析上海构建国际消费城市存在的不足,在借鉴吸纳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努力提升消费总量、不断提升消费品供给质量、优化消费结构等上海构建国际消费城市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3.
规划理论和实践中的空间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  金凤君  刘毅 《经济地理》2006,26(3):369-373
规划理论和实践中的空间观念塑造着我们周围的人造环境。空间观念的发展呈现出从绝对到相对、从时空分离转向时空关联、从一元到多元的变化趋势。20世纪以来规划理论逐渐吸纳相对空间观念,但迄今为止规划实践仍以绝对空间观念为主导。绝对空间观念成为规划实践低效性的深层原因,但是完全放弃绝对空间观念而将相对空间观念引入规划理论和实践不仅存在很多困难,而且会造成认识和实践上的混乱,科学的空间观念应该将绝对和相对结合起来形成多元空间观。我国规划理论研究和实践仍以绝对空间观念为主导,了解绝对空间观念的不足和吸纳相对空间观念的合理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4.
当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从供给约束向需求约束转变,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因素从供给扩张向需求拉动转变时,扩大需求成为必要。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是影响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在介绍河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现状基础上,分析制约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追而提出发展河北省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65.
中国居民物质性消费与收入关系及其空间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志辉  琳琳 《经济地理》2002,22(2):192-195
对1993年起中国开始步入过剩经济时代进行了实证分析,给出了沿海与内地城镇及农村居民物质性消费与收入的恩格尔函数及其特征;在收入-消费关系空间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居民消费倾向内地高于沿海,内地城镇高于农村。最后从居民物质性消费与收入关系及空间特征角度讨论了现阶段加速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66.
生态空间承载着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生态多种过程,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策源地和枢纽区。以实施生态空间管控为导引,借助多源数据和ArcGIS、C-Plan系统工具,核心应用系统保护规划(SCP)技术,建立生态服务测度下市域生态空间管控体系的构建方法。基于此,以哈尔滨为例,以不可替代性为表征实现生态空间测度指标综合与功效评价,构建生态空间关键区识别、功能区优划以及网络格局优化模型,提出“重点保护-分区指引-格局优化”的市域生态空间管控体系,为新型城镇化及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奠定科学基础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7.
2005年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关键一年,但目前宏观经济中出现了GDP增速减缓和消费需求疲软的突出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相关文献通常在凯恩斯短期消费函数的基础上,认为消费拖累了GDP增长,并建议实施提高消费倾向、刺激消费需求的宏观消费管理政策。文章通过长期消费函数分析后发现是有效供给不足压抑了消费。因此,文章建议从加强供给管理入手,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有效供给才是化解宏观经济矛盾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8.
从时空间行为视角切入,采用居民活动日志搜集成都市新、旧城区的绿地使用者时空路径数据集,辨识不同时间预算人群的潜在可用绿地分布及人群特征,并通过构建绿地时空享用量模型,从时空制约角度对成都市新、旧城区的绿地享用公平性展开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成都市新、旧城区的绿地享用格局在辐射范围、享用强度和人群绿地享用时间预算方面具有时空间分异特征;2)日常出行链中固定性活动占比会对人群绿地享用时间预算产生影响;3)随个体时间预算不断被固定性活动所挤占,长距离通勤加班族、担负接送小孩上学的上班族等时间短缺型群体的绿地享用机会被深度制约,日益成为潜在的绿地享用弱势群体,在时间短缺型群体的潜在活动路径范围内增加绿地供给,有利于提高此类人群享用绿地的机会,从而提高片区的整体绿地享用公平性。  相似文献   
69.
科学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对区域生态安全、城 市可持续发展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AHP法 和GIS技术,定量分析厦门市自然生态本底,选取重要生态斑 块和廊道,采用最小费用路径法模拟潜在廊道,综合构建城 市绿地生态网络,并提出绿地生态网络优化策略。结果表明: 1)AHP法可整合区域生态、经济、人文和社会等资源,全面 客观评价现状生态斑块和廊道的重要程度;最小费用路径法可 根据生境分布特征科学模拟连通各斑块之间的潜在廊道;2)厦 门市西北部的生态基底适宜性、生态源地及廊道重要性、斑块 之间有效连通性均高于东北部及中部平原区;岛内斑块面积小 且分散,南北部存在断层现象,应适度增加踏脚石和连通廊 道;3)结合城市生态发展需求,提出构建“一片、一环、三 带、多廊道、多节点”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研究结果可为厦 门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0.
“公众参与”广泛应用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景观规划设计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美国等国相继出现“公众参与”城市绿色空间管理维护的趋势,人们逐渐意识到管理维护对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性。以美国波特兰市坦纳斯普瑞公园为典型案例,通过实地调查、文献研究、访谈、归纳推理等研究方法,从公园建设背景、设计特色出发,回顾“公众参与”前管理维护的困境,阐述“朋友和伙伴”项目的发展历程、工作内容及成效,总结“公众参与”后期维护管理的意义,分析成功推行的原因。“公众参与”有助于解决目前中国城市公园管理维护面临的投入资金不足、游人素质偏低等问题,对未来城市公园管理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