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9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9篇
财政金融   203篇
工业经济   14篇
计划管理   230篇
经济学   544篇
综合类   189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226篇
农业经济   1211篇
经济概况   41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在普惠金融体系背景下,基于陕西、宁夏和山东三省区774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组群差异性分析,检验了政策信任、交易成本感知对农户农地抵押融资意愿的影响及对有无农地抵押贷款经历农户的影响差异。实证结果表明,政策信任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农地抵押融资意愿,交易成本感知显著负向影响农户农地抵押融资意愿。政策信任与交易成本感知对不同农地抵押贷款经历农户融资意愿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对于无农地抵押贷款经历农户,政策信任对其融资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交易成本感知影响不显著;对于有农地抵押贷款经历农户,交易成本感知对其融资意愿存在显著负向影响,而政策信任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2.
黎翠梅  徐清 《武汉金融》2020,(4):81-85,88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的推出旨在增加我国信贷支农力度,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但实践效果如何需要进一步检验。本文基于湖南常德227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问卷调查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克服样本选择偏误和内生性问题,实证检验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约束的影响。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对信贷约束强度有显著的缓解作用,试点地区主体的信贷约束强度较非试点地区显著降低了18.64%。此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态度、信贷经历、获得政策补贴也对信贷约束有显著的缓解,而土地流转价格越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约束越大。在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推广过程中应注重政策宣传,逐步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合理提高抵押率,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基于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使用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探讨养老保险对农户收入相对剥夺的影响以及农地流转的调节机制,以期为有效识别养老保险影响农户收入分配的可靠机制提供证据。研究发现:农地流转总体上抑制了农户收入相对剥夺,参加养老保险对农户收入相对剥夺也具有显著的缓释效应;相比未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户,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户更容易通过农地转入来提升其农业兼业收入,"部分地"间接降低农户收入相对剥夺水平。对于有老年人的家庭而言,领取养老金抑制了农户收入相对剥夺,且通过改变农户的农地转出行为,间接影响农户收入相对剥夺;农地转入能够显著降低有老人家庭的收入相对剥夺。本研究为在后扶贫时代强化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融合,推进"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收入再分配政策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4.
农地流转对土地使用权分配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问卷中的农户数据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土地使用权分配的影响。通过计算农地流转前后的土地分配基尼系数,测度了农地流转影响土地使用权分配的结果,研究显示:农地流转促进了土地使用权的集中,但集中的速度并不快,各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在市场化农地流转中,土地较少而又贫穷的农民缺乏能力和优势转入土地,导致土地使用权集中。农地流转难以解决公平问题,农民获取土地仍然主要依靠村组集体的初次分配和二次调整。在符合农民认同、规则明确稳定的条件下,村组内部的土地调整能做到公平与效率相容。因此,村庄集体需要积极培育民主、发展农民自治组织;基层政府需要抑制自己调整土地的冲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认同、支持和监督村组内部的土地调整。  相似文献   
105.
<正>与欧美发达国家不同,在今天的中国,很多领域、很多行业还处在一个"跑马圈地"的时代,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创业者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实力差距。所以,这个时代留给创业者的商机还是非常多的。  相似文献   
106.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否科学、合理,对稳妥解决“三农”问题的影响极大。稳妥推进农地流转,是构建新型土地生产关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近年来,我国农地流转实施过程中一些问题依然突出,影响了流转效果,一些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并由于法制化、规范化程度低,农地流转的可操作性差,风险较大。正确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完善流转配套政策和制度,有利于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的措施,规范管理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107.
杨琳 《技术经济》2011,30(10):87-90
深入分析了确保土地开发利益平衡应聚焦的三大问题,即有限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开发与农用地保护及城乡统筹的利益平衡、城市发展空间的进一步有效拓展;提出了土地流转杠杆平衡机制的设计框架;采用纳什均衡博弈模型,构建了利益补偿机制模型和风险托底机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杠杆机制来平衡多边利益,得到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利益补偿和风险托底的基金分配方案。最后,提出了土地流转的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08.
当前土地细碎化造成的农业生产低效率,农村精壮劳动力转移造成的农业劳动力流失,农业劳动力代际传承的断裂以及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等均需要发展农地规模经营,但是农地产权不明确、土地流转利益协调困难、农村社会保障不健全等阻碍了农地规模经营的实现。我国有些地方的实践证明股份合作制很好地克服了农地规模经营所遇到的困难,股份合作制度是实现农地规模经营的可行选择,但是在进一步发展股份合作制时,需坚持因地制宜、各方主体准确定位、切实维护妇女土地权益、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坚持农地农业经营等原则。  相似文献   
109.
吴遵新 《北方经济》2011,(11):92-93
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以来,以户为单位的家庭承包经营成为我国主要的农业耕作模式。虽然这种模式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率方面曾经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农业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农地碎化成为  相似文献   
110.
建设用地市场背景下城乡一体化地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分析城乡一体化地价的衔接方法,实现城乡地价的衔接性.通过文献资料法、图解法、实证分析法,以农地发展权及阿隆索土地竞租模型理论为基础,分析认为工业用地价格是城乡建设用地价格的衔接点,且农地发展权为农用地价格与建设用地价格衔接提供了依据.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实证测算了城乡一体化地价涉及的各种价格类型,并实现了研究区城乡地价的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