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财政金融   153篇
工业经济   16篇
计划管理   303篇
经济学   551篇
综合类   181篇
运输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362篇
农业经济   543篇
经济概况   6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273篇
  2003年   319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其中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值得学习和借鉴,文章在阐述英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说明出现的问题和对策,同时分析对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2.
二元经济转轨过程中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于从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变过程中,由于农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农村发展道路的选择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至关重要,根据二元经济结构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型和各地实际情况,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农村可以分别采取发展农村民营经济和小城镇,城市化和发展城镇群的战略措施,调整城乡社会结构,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3.
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但不受限制、无序的人口向城市流动也会带来城市许多问题和社会问题.而转变劳动力转移观念,通过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集群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4.
农地使用权流转中面临的难题可以归纳为:“缺的是资金,盼的是技术,少的是销路,愁的是保障,难的是剩余劳动力之去处”。“缺的是资金”指的是转入者在转入农地、扩大农业生产、购置农机设备时可能遇到的资金困难;“盼的是技术”指的是转入者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调整农业结构时可能遇到的技术障碍;“少的是销路”指的是农民在转入土地之后,农业生产的生产率明显提高,但是农产品卖难、“丰产并不丰收”的情况时有所见;“愁的是保障”指的是农地使用权的转出者在转出土地之后,  相似文献   
55.
增加农民收入与乡镇政府改革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农民收入来源于农业收入,在城市部门的就业收入和农村非农产业就业收入,增加农民收入的可能途径是:通过财政支农发展农业,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和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本文认为,通过财政支农发展农业和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效果有限,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才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为此必须大刀阔斧地改革乡镇政府。  相似文献   
56.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战略性调整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出路应以市场化为导向,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在解决这一跨世纪的难题中可以无所作为,相反政府应相应增加制度供给,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7.
二元经济理论模型评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具有二元的性质,即现代城市部门与传统乡村农业部门并存,并据此形成了二元经济结构发展模型,以解释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城乡工农关系以及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换。文章对四个主要的二元经济模型进行了综述,并深入探讨了模型所体现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含义,以期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8.
我国非农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已从传统的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部门。考察和研究非农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对于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构成、机理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概念本质上有所区别,当前我国更具实践价值的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构成中有绝对剩余和相对剩余之分,两的产生机理差异导致了针对两不同的转移战略选择。相对剩余劳动力必须依靠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进行内部消化,绝对剩余劳动力的外部转移重点在城乡“中间带”。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