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8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74篇
财政金融   117篇
工业经济   72篇
计划管理   1153篇
经济学   994篇
综合类   690篇
运输经济   42篇
旅游经济   58篇
贸易经济   425篇
农业经济   584篇
经济概况   67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289篇
  2012年   412篇
  2011年   510篇
  2010年   348篇
  2009年   296篇
  2008年   422篇
  2007年   379篇
  2006年   318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别测度指标评析及修正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前,国内学者采用了多种指标测度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别状况,但是由于这些指标都存在一些缺陷,因而不能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文章介绍和评析了这些测度指标,并提出了调整的城乡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比指标,用以修正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别的测度。  相似文献   
122.
一个地区人口的发展状况是影响该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该文根据人口普查材料,分析了嘉兴市的人口发展特征及趋势,并与浙江省内的其他城市的人口发展做了横向比较,从中归纳出嘉兴哪展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指出:重视人口素质的提高,加强城镇化建设及应对老龄化问题等是今后嘉兴市在人口发展过程中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3.
中国乡村城市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乡村城市化是我国21世纪实现工业化、现代化重要战略布置,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指出:“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而象古代那样,是城市乡村化。”因此,寻求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地区特征乡村城市化道路,探索我国乡村城市化发展的战略思想,是当代城市规划工作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也是制定跨世纪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4.
以北部湾城市群为例用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偏最小二乘法、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其自然资本利用状况、空间相关性、驱动因素。结论:(1)城市群自然资本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2)自然资本利用程度划分为低、中、高三类,城市也相应分成三类;(3)自然资本利用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口因素、社会经济;(4)空间分析显示全局莫兰指数为正,空间集聚显著,表明自然资本利用存在空间正相关;空间误差模型拟合度最好,并证明自然资本存量占用与人口总量正相关,与GDP总额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5.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加强中心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中心城区的承载能力、发挥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十分重要。本文在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看法与建议,旨在为全面提升该区域的城镇化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6.
推进新型城镇化,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宁波必须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要抓手,不失时机地实现由“镇”到“城”的历史性跨越.可从宁波中心镇培育历程、困境与突破出发,指出宁波小城市培育必须以“以人为本”作为发展方向,以“城乡统筹”为根本路径,以“制度创新”为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27.
城市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主体和减排的主要承担者。本文以乌鲁木齐市低碳城市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乌鲁木齐建设低碳城市的优劣势,提出低碳城市建设的路径,以期对乌鲁木齐市低碳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8.
Our planet is gradually moving towards an urbanized world. Modern urban agglomerations tend to turn nowadays into advanced information hubs supporting a smart management of dynamic urban systems. The currently popular notion of ‘smart cities’ aims t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sustainable and high-performance strategies of city stakeholders in our ‘urban century’. In this context, dig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vides a new tool for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of urban space, inter alia in the field of transportation, environment, public facilities or advanced service provision to citizens. This paper aims to offer, first, a concise overview of the emerging opportunities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for smart urban policy; digital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appears to provide novel pathways for modern planning strategies in smart cities.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the paper sketches out the complex force field of global urbanisation phenomena and highlights the data and information needs for strategic planning of cities (using inter alia as a framework the so-called ‘urban piazza’ strategy framework). Secondly, various new decision support tools that are currently emerging and that offer a new promising scope for handling complex urban management issues (for instance, on accessibility, congestion, safety or sustainability) are briefly presented. And finally, the potential of such digital data systems for urban management and policy is concisely illustrated by means of some recent applications in the area of smartphone data systems.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challenges ahead for urban policy, inter alia by paying attention to institutional and governance aspects of ‘big digital data’ management in urban systems.  相似文献   
129.
为了解城市低保制度的实施情况,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相关研究机构组织了由大学生组成的调查员对邵阳市城区内多个社区两百余户低保受助者进行了走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低保制度能发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作用,是一项完成了基本任务的顶层设计;自谋生计是大部分低保受助者的主要经济来源,而低保制度不具备"养懒汉"的经济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0.
传统城市化理论往往强调自然资源对城市发展的正面作用,却对城市化的约束和反向作用问题考虑不够。文章基于"资源尾效"和"资源诅咒"两种假说,利用1997-2012年中国27个典型煤炭城市的数据对其煤炭资源开发与城市化发展的关系进行正负效应检验。结果表明:27个煤炭城市中有16个城市出现"资源尾效",其尾效数值为0.001 755;其余11个城市出现"资源诅咒",其煤炭资源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系数为-0.207 2。可见,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要处于一个合适的水平,并同时注意资本投入、教育和制度等因素才能最大程度上提高城市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