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30篇
  免费   439篇
  国内免费   117篇
财政金融   270篇
工业经济   189篇
计划管理   862篇
经济学   1507篇
综合类   966篇
运输经济   30篇
旅游经济   46篇
贸易经济   551篇
农业经济   5051篇
经济概况   1114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411篇
  2019年   279篇
  2018年   300篇
  2017年   370篇
  2016年   380篇
  2015年   334篇
  2014年   595篇
  2013年   584篇
  2012年   769篇
  2011年   890篇
  2010年   806篇
  2009年   673篇
  2008年   578篇
  2007年   643篇
  2006年   620篇
  2005年   458篇
  2004年   374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城市住宅用地空间扩张机制与调控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红萍  杨钢桥 《经济地理》2005,25(1):109-112,116
城市住宅用地空间扩张的必然性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对矛盾,在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的今天显得尤为尖锐,如何实现城市居民居住质量的提高与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总结了我国当前城市住宅用地扩张的特点,从经济、制度、技术以及人为干预四个方面对我国当前城市住宅用地空间扩张机制进行了解析,并对城市住宅用地空间扩张过程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72.
东西部地区之间公益林生态补偿负担与分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别,在公益林生态补偿问题上将会存在严重的地区之间生态建设责任与利益不平衡.因此需要建立地区之间的财政支付方式来平衡这种不公平状况.以利于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73.
土地作为不可替代的稀缺经济要素,其空间位置的不可移动性、使用的排他性,决定了我们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必须集约利用。本文利用能值理论,分析整理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结构变化,进而反映土地整理的土地集约利用效果。研究结果是土地整理工作较大地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项目区总能值投入比整理前提高了25%,净能值产出率提高了11%,能值使用强度提高了25%,提高了土地生产力和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水平;暴露的主要问题是化肥的使用量较大,有机肥投入比例较低,建议应加大对农家肥的投入,提倡种植绿肥,以利于土壤有机质的保持,为农业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4.
岩溶山地土地整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南岩溶山地是典型的脆弱生态环境,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有其自身的土地资源特点、生态特点和社会特点。文章以此为基础,提出岩溶山地土地整理的原则、思路,认为岩溶山地的土地整理应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阶梯式还林退耕和辐射式生态重建、实行土地双轨制、直接对农户投资着手等,提出不同空间尺度如县市、乡镇、村组、农户土地整理的具体模式。非耕地资源开发是岩溶山地土地整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75.
宋戈  李静 《经济地理》2007,27(4):634-636,648
以黑龙江省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大庆市建成区为研究对象,用1990—2004年的数据建立经济数学模型。利用Excel软件分析了城市用地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表明两者呈相互关联的非线性变化规律。假定在同一技术条件下,采取成本—效益模型计算出确保城市经济效益最优时的土地面积即为合理用地规模,通过计算城市空间扩展度,得出现有城市用地规模大于合理用地规模的结论,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应考虑适当地控制城市用地规模。  相似文献   
76.
杭嘉湖平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谭永忠  吴次芳  王庆日 《经济地理》2006,26(4):639-642,656
选择位于杭嘉湖平原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浙江省海盐县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数据,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转移与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诊断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格局形成贡献作用的大小,同时运用典型相关系数和冗余度分析,检验了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密度、单位面积工业总产值、单位面积农业总产值、城镇化水平、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等5个因子是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77.
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柯城区农居点的调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分析,最后提出通过编制村镇建设规划,加强农居点用地动态管理,建立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资金保障机制,以及通过健全农居点用地法规等手段来解决农居点的散、小、多、脏、乱、差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8.
城市土地储备量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6年以来,土地储备机制在我国各地先后施行,它不仅涉及及土地收购,储备,出让的立法工作,而且还涉及资金流转过程,所以确定合理的土地储备量已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影响土地储备量大小的三大方面诸多因素作用关系基础上,拟定城市土地储备量大小的思路,即在相关因素评判检验的基础上,建立开发项目土地供应量与建成区面积,房地产开发量二元线回归方程,运用SPSS软件推算出土地储备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79.
土地经营适度规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侠  葛向东  彭补拙 《经济地理》2002,22(3):351-355
土地经营的适度规模是与一定的自然,经济、社会、技术条件相适应的,它的大小受资源禀赋,经营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完善程度,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政策性配套措施,其他社会经济条件)、生产力水平,劳动者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分析土地经营适度规范的影响因素和我国推行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入手,对全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进行了分区,指明了各区的发展方向,并测算了现阶段我国土地经营的适度规模,最后给出了各地计算适度规模的方法。  相似文献   
80.
杭州湾萧山围垦区环境变化和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萧山围垦是建国以来与海持续争地的历史,其业绩为中外瞩目;围垦缓解了萧山人多地少的矛盾,对发展国民经济具有战略意义;围垦后在河道、输沙量和土地利用构成等方面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使垦区可持续发展,提出围垦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指导思想、近期开发目标和处理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