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66篇
  免费   747篇
  国内免费   178篇
财政金融   248篇
工业经济   423篇
计划管理   1800篇
经济学   1974篇
综合类   1135篇
运输经济   39篇
旅游经济   136篇
贸易经济   764篇
农业经济   5506篇
经济概况   1266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249篇
  2021年   312篇
  2020年   470篇
  2019年   367篇
  2018年   387篇
  2017年   458篇
  2016年   449篇
  2015年   402篇
  2014年   699篇
  2013年   937篇
  2012年   922篇
  2011年   919篇
  2010年   895篇
  2009年   746篇
  2008年   749篇
  2007年   873篇
  2006年   875篇
  2005年   664篇
  2004年   508篇
  2003年   357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筹备成立标志着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模式的根本变化,文章认为外汇储备投资除满足收益性和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的使命外,应重点保障我国资源需求的战略目标;资源战略储备的形式除实物储备外,还可以直接购买或参股资源矿藏、购买资源类企业的股票以及通过国际期货市场进行运作.  相似文献   
912.
试论我国的金融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东  杜婷 《商业研究》2005,(19):192-194
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保证金融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对金融发展存在着种种的限制和约束,使得金融的整体水平不高,缺乏发展的后劲。树立正确的金融发展观,合理的开发和配置金融资源,促进金融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使我国金融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13.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地市场与产权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振坡  王丽艳 《财贸研究》2006,17(5):32-38,104
本文在阐述产权与市场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地市场发育、发展及完善与农地产权制度演进、优化的一般模式考察,结合现实的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地市场发育与农地产权演变关系的实证分析,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框架内给出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新思路:从培育、健全和完善农地市场入手,在渐进的城乡土地市场对接过程中,实现由市场优化选择的农地产权结构和产权关系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14.
谢东鹰 《商业研究》2006,(13):178-183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制存在着诸如贷款难、农村资金严重外流、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以及农村商业金融匮乏、市场缺乏竞争机制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产生矛盾与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农村金融的政府主导、而非市场主导。因此,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应在确保农业基础地位的前提下,始终贯穿竞争型、市场化的主线,建立我国以农村商业金融为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政府应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对农村金融进行制度支持和恰当监管。为了拓展农业商业化融资渠道,应通过立法实现农业资源产权制度改革,通过立法使农业资源商品化,具有流通性;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担保制度。  相似文献   
915.
李祎  段万春 《中国市场》2008,(49):97-98
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看待企业的人力资源激励活动,把人力资源激励活动看成一种营销活动,视薪酬为激励的"核心产品",将定价、促销策略、营销渠道、"以顾客为中心"等理念贯穿于人力资源激励活动中,使企业的人力资源激励工作多元化,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916.
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哈尔滨、大庆和齐齐哈尔三市具有建设工业走廊的地理、资源、产业、技术等基础条件和区位优势,具备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构建哈大齐工业走廊对促进黑龙江省乃至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意艾。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协调产业布局和区域分工、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等一些发展措施将推进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开发建设,提高整体效益。同时与哈尔滨——大连经济带有机结合将提升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战略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917.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确定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系统和企业文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系统和创新绩效间存在的中介作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三者之间关系的基本模型,提出了三条基本假设。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的150家跨国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多元回归法分析了有效数据,发现注重培训、基于绩效的薪酬、发展团队三项人力资源实务和企业文化对创新绩效有影响,其中注重培训和公司文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显著,而人力资源系统主要通过企业文化的中介作用来影响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918.
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力资源真正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企业开始从战略的角度考虑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有利于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推动企业人力资本扩展、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并使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进行企业战略的匹配与整合以及企业文化的整合,同时也要坚持双层双元原则。  相似文献   
919.
在战略人力管理研究中,一直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形态的形成需要和企业外部环境、企业特征和竞争战略保持匹配。在此基础上,文章建立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形成的影响因素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并选取133家企业对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外部环境、企业规模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形成具有显著的影响,而人力资源管理经理是否专任和竞争战略并没有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形成产生显著的影响。最后,在对研究结论进行讨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未来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920.
Abstract

The Mekong Delta has been identified by the Internation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as one of the three most vulnerable areas in the world as sea levels rise due to climate change. The Vietnam Government has implemented a range of policies to assist migration in order to address thes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hile much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the environmental causes of, and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there has been less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ly motivated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on labour force and human capital factor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xperience of the Vietnam Government in encouraging internal migration from vulnerable agricultural areas to urban industrial cities, to explore the human capital effects of these environmentally motivated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The paper first presents the environmental argument for migration i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together with examples of what the Vietnam Government has done to encourage migration from the rural (originating) areas to other rural resettlement and city (receiving) areas. It then uses data collected as part of recent study into 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encouragement for internal migration to explore the labour force and human capital impacts in both the originating region and receiving area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while there are social and economic advantages there are challenges, including ensuring that job opportunities are available, migrants and appropriate skills, and that labour contracts provide for job security and healthy and safe working result in improved living conditions.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more integrated approach that acknowledges and addresses associated human capital (skills upgrading) and business development needs and integrates these with environmentally-motivated poli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