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3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9篇
财政金融   45篇
工业经济   37篇
计划管理   299篇
经济学   209篇
综合类   191篇
运输经济   9篇
旅游经济   9篇
贸易经济   102篇
农业经济   234篇
经济概况   2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李勇  陈加奇 《价值工程》2014,(17):90-91
本文描述了四甲河流域的洪水特性,针对无资料地区洪水计算问题,分别采用暴雨洪水法、推理公式法对某水库进行洪水分析计算,为某水库的建设提供了相关的依据。  相似文献   
42.
Abstract: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progressive institutional change (PIC) literature, I first discuss four possible trajectories of PIC by considering the forces of societal reaction that might frame the path, as well as the scale and scope of the changes. Thus, I pose four questions that need to be asked when related policies are formulated for PIC. To illustrate this method, I scrutinize the evidence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a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ince the 1980s and argue that related policies have successfully promoted PIC from three dimensions: (1) curbing potential conflicts with power groups; (2) promoting a sense of awareness among stakeholders; and (3) minimizing disturbances to the community. Actually, the related changes demonstrate a dynamic “displacement process” for PICs. Despite the success of this sociosystem, it is found that the sustaining of PIC which requires policy factors that enhance instrumental efficiency in the Chinese context will serve as a challenge to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head.  相似文献   
43.
明清时期长江中游地区地方文献记载的茭簰,并非漂浮种植性质的葑田,而是漂浮居住性质的水上居家设施。“随波上下”且“不时迁移”是其基本特性,实质是借水之力以避水之害,乃湖区居民应对洪涝灾害的居住创举。茭簰不同于为众熟知的舟船,亦有别于水上航行的排筏,茭簰居民并非渔民,而是备有“种莳牲畜”的农民。茭簰与葑田,虽然一耕一居,却具有共同的指向。茭簰是湖区农家适应环境变化,根据生产生活需要而做出的相对选择,堪称湖区居民趋利避害、协调人水关系的代表性举措。  相似文献   
44.
岳巍 《价值工程》2014,(20):123-124
由于公路工程施工项目多数属于点多线长、露天和连续作业,涉及的人员、材料、机械设备多,技术含量低且需要经常变换工种的施工环境,使得安全风险大,因此,各施工单位必须对夜间和季节性施工安全措施高度重视,针对夜间施工和未来特殊气候环境影响下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等危险及紧急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事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5.
王鹏飞 《价值工程》2015,34(16):68-71
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穿越F19(鸡笼山断裂)、F20(源潭断裂)的莲花山2#隧道施工实践的归纳,借助超前地质预报手段,根据围岩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取得良好效果,通过该段施工更加深了对地下工程特别是特殊地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46.
从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科技创新环境支撑和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等4个方面,在26个备选具体指标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测试检验,最终选取14个具体指标,建立科技创新评价模型,对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和江苏省十三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予以定量评价,并进行横向比较分析。最后从科技创新投入、成果转化等七个方面对徐州市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给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47.
基于ANP-PP-SPA的区域洪灾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洪灾风险评价模型的缺陷与不足,从致灾因子、孕灾因子、承灾因子和减灾因子4个方面,通过对14项评价指标的分析与计算,构建洪灾风险评价体系。洪灾风险评价体系以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求解主观权重,投影寻踪法(PP)求解客观权重,主客观综合权重与集对分析理论(SPA)耦合,构建基于ANP-PP-SPA的洪灾风险评价模型。以广东省英德市为例,验证洪灾风险评价模型的适用性。计算结果表明,英德市2016年的洪灾风险属于中等级别,符合英德市2016年的实际情况。洪灾风险评价模型不仅综合考虑了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还较好地体现了洪灾风险的模糊性和随机性,能够为区域洪灾风险决策和洪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8.
李华  李芸嘉  吴海文 《物流技术》2020,(3):79-83,148
从“海南自贸区(港)建设”战略、链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视角出发,建立海南现代物流与对外贸易指标评估体系,根据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海南2009-2018年现代物流和对外贸易发展的协调性进行测评。结果显示:海南现代物流综合发展指数高于对外贸易综合发展指数,海南对外贸易发展滞后于现代物流发展;海南现代物流与对外贸易发展逐渐呈协调发展趋势,二者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国际物流协同建设、拓展对外贸易新业态与新模式等促进海南现代物流与对外贸易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9.
Putting climate change policy-integration into practice is challenged by problems of institutional misfit, due to, inter alia, deficient vertical administrative interplay. While most focus within the field of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has targeted the national–local interplay, less is known about the interface of regional and local perspectives. Here, the aim is to study that interface with a specific focu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regional and local spatial planning actors, through a case-study of transport an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in a Swedish municipality.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interviews (focus group and single in-depth) and official planning documents. The material reveals a tricky planning situation, replete with conflict. In practice, various institutional frameworks, claims and ambitions collide. The attempts to steer the local spatial planning initiatives from the regional level led to conflicts, which in turn seems to have hampered the overall work for climate change management through spatial planning. Furthermore, there are few traces of prospects of a smooth vertical institutional interplay able to support the overall aims related to integrating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in spatial planning.  相似文献   
50.
徐涛 《价值工程》2015,(20):174-175
我国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量季节变化比较大,导致河道的径流量季节变化也很大,降水异常极易引发洪水灾害。在水利防汛工作中,水文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水利防汛工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在水文信息化技术应用之前水利防汛工作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防汛实例,对信息化技术在水利防汛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