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9篇
财政金融   21篇
工业经济   10篇
计划管理   97篇
经济学   165篇
综合类   128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26篇
贸易经济   39篇
农业经济   155篇
经济概况   1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91.
以山西省为研究区域,基于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地理坐标数据,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通过分析两批示范村的空间位移特征,明确影响其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示范村在全省范围内的空间格局特征呈现为集聚型分布;两批示范村的极核区均集中在晋中地区和晋南地区,并于晋中和晋南地区形成集中连片;示范村的分布方向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偏移;资源禀赋、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均对示范村的空间格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92.
研究目的:建立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系统,及时反馈规划实施情况以及规划布局与现实的差距,实现“动态规划”。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阐述了基于SPOT5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的技术路线、精度要求,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是快速进行乡镇级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的技术支撑。研究结论:以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为例,证实了SPOT5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的可行性。塘栖镇1997 — 2005年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中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预留区域用途管制规则的比例为86.84%,城乡居民点用地扩展违反规划用途管制规则最为显著。主动调整城乡空间发展过程中的群体利益,是编制第三轮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关注的。  相似文献   
793.
作为乡村振兴的先行区,苏南地区乡村建设发展程度较高,但过快的城镇化进程也给乡村带来了水网格局破碎、生态功能降低等问题,导致乡村面临的生态风险增加,静态的景观规划方法逐渐无法适应当前乡村生态文明发展的需求。论文以苏南乡村的地域特征为基础,选取苏州吴江三白荡北部片区的乡村为研究对象,在生态要素识别的基础上,通过景观干扰度分析和景观脆弱度分析构建生态风险评价体系,并得到研究区生态风险空间分布。依据不同风险等级经空间分异将研究区域划分为生态维育区、动态适应区和综合建设区,分别从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改善乡村适应性循环和提升乡村多情境反馈三方面提出苏南水网乡村适应性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794.
We examine decisions made by village officials in a public goods game and their impact on villagers' attitudes toward a resettlement project in seven rural villages in China. The data comes from two sources: (i) a laboratory experiment with village officials, and (ii) a survey of villagers. Villages whose officials exhibited more cooperative behavior in the laboratory reported higher support levels from the villagers. We find that teams with higher average contribution levels in the PGG game relayed the resettlement news to their villagers earlier than other teams and also possess greater altruistic preferences.  相似文献   
795.
目的 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引导水生态文明建设方向的基础。探索构建适用于乡村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乡村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文章利用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绘制水生态文明研究关键词知识图谱,研究当前水生态文明研究发展进展,建立第一层指标评价框架,同时以评价乡村水生态文明现状和未来水生态文明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关键文献指标高频统计和主观补充筛选出适合于乡村实际的具体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线性加权法建立了乡村水生态文明评价模型。结果 建立了以“水生态、水管理、水环境、水文化、水景观、水安全、特色指标”7个维度的第一层指标评价框架,确定了包含22项评价指标的乡村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9年数据对典型乡村进行了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结论 构建的乡村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796.
从帕森斯AGIL模式为基础的社会整合理论出发,通过援引河南省丹江口水库移民村社会管理创新实践,关注移民间内部结构的再分化与社会整合,探讨对移民实施政治整合、经济整合、社会和文化整合的策略和逻辑,以期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目标。  相似文献   
797.
研究目的:探讨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政策的议程设置,分析政策制定的内在规律、优化政策制定的运行机制以及预测政策制定的未来趋势。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研究结果: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政策的议程设置受到“宅基地使用权确权问题何以成为焦点议题”的问题源流、“政策连贯性及其法制依据”的政策源流以及“民众意愿、利益主体与政府策略”构成的政治源流三种源流的影响,并经由政策之窗实现交汇,推动农村集中居住区宅基地使用权确权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研究结论: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政策变迁的策略选择在于以《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的政策颁布为时机,明确以“农村集中居住区宅基地确权”为主要内容的核心问题,制定以《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法》为法制依据的政策建议,营造以“项目进村”为确权契机的政治环境,从而推动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政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98.
目的 探究陕甘宁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探寻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方法 文章借助ArcGIS10.2软件、Geo Da软件、EXCEL软件,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估算、空间自相关和重心研究模型定量分析了陕甘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空间重心方法分析三次产业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将传统村落分布与人口、经济、交通等区域发展空间数据叠加,寻求其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有效路径。结果 陕甘宁的传统村落在空间上的分布类型为凝聚型,区域分布极不平衡,主要包括榆林延安的陕北片区和渭南关中片区两大核心集中区,其次为白银市、甘南藏族自治区、陇南天水、铜川咸阳、安康5个低密度分布区;分布特征呈现“核心—边缘型”;分布密度上属于典型的分布稀疏省;陕甘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占总数的94.18%;第一产业重心区域间发展趋于平衡,第二、第三产业重心表现为向东北方向集聚趋势。结论 陕甘宁传统村落在市域尺度的分布极不均衡,空间自相关程度显著,依据研究结果可将陕甘宁传统村落区域分为与区域发展吻合较好、与区域发展吻合较差、偏远地区三大类型,并分别从产业、经济、交通、文化、生态等方面与乡村振兴做好衔接。  相似文献   
799.
研究目的:以“土地租金剩余”为切入点,从促成城中村形成的三个行为主体的角度,探究城中村问题产生的微观动因。研究方法:城市经济学与土地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城中村问题是地方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三方力量共同追逐“土地租金剩余”的结果,是相关利益主体的理性选择;城中村“土地租金剩余”的产生,源于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研究结论:城中村问题的解决,需要逐步改善城乡土地管理中的二元结构状况,实行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的“同地、同权、同价”,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严格限定公益性用地的征收范围,强化对农民土地权利的物权保护,让农民以土地财产权利参与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