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7篇
财政金融   48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89篇
经济学   89篇
综合类   47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5篇
农业经济   59篇
经济概况   1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This paper uses data from household surveys to contribute to the urbanization-poverty nexus literature by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urbanization on income, expenditure, and poverty in rural households in Vietnam. We find that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stimulates the transition from farm to non-farm activities in rural areas. More specifically, urbanization tends to reduce farm income and increase wages and non-farm income in rural households. This suggests that total income and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of rural households are more likely to increase with urbanization. Finally, we find also that urbanization helps decrease the expenditure poverty rate of rural households, albeit by a small magnitude.  相似文献   
12.
吕雁琴  赵斌 《技术经济》2020,39(1):149-155
基于2000—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与门限面板模型,通过建立以政府干预、市场化进程为门限变量的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创新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创新对城市化发展有积极的带动作用,同时,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的作用由替代效应向互补效应转变;政府干预对外商直接投资存在双重门限效应,对区域创新存在单一门限效应;市场化对外商直接投资存在单一门限效应,但对区域创新存在双重门限效应。基于以上结论,进一步提出促进城市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保障土地生态安全是其重中之重。就我国目前的社会阶段来看,人民自身素养和科学技术积累程度还没有达到土地私有化的水平,目前个体农民并没有这个能力,一旦土地私有,就会出现土地过分开发的情况,土壤养分会在短期内被榨干,土地修复复垦是一个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科学技术的工程,个体农民及农民集体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就会造成土地荒废遗弃,甚至加重荒漠化、沙漠化。所以土地私有制并不适合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以资源代际公平、土地生态安全的角度来看,土地国有是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要求的。土地的利用与开发需要养护和维持,以达到后代子孙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85-2012年的数据,建立以城市化、政府财政支出、就业的所有制结构为内生变量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并且用协整检验考察城市化水平、政府财政支出、就业的所有制结构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关系。实证分析发现:四者不仅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而且存在短期动态关系。具体而言,城市化、政府财政支出、就业的所有制结构在长期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在短期则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5.
In efforts to promote transitions to sustainability in city-regions, government and nongovernment actors throughout the world are devising comprehensive sustainability strategies and implementing a variety of environmental policies. Social actors in many city-regions view forest stewardship as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this integrated approach. Generally, urban sustainability goals are guided by the 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integrity, environmental quality, social equity, social inclusion, and social justice. In other words,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should foster a good quality of life for all by providing equitable access to adequate economic opportunity, housing, education, public service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environmental amenities. Governance structures should pursue these goals democratically with legitimacy,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 Effective sustainability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depend on the reliability of land-use monitoring and modeling approaches. They also require field-based, qualitative empirical research to understand the complex social dynamics that are invisible from space.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encourage international, cross-disciplinary dialogue on the conceptual, theoretical, methodological, and practical groundwork necessary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metropolitan land-change science, particularly for rapidly expandi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 begin by presenting the paper's central conceptual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Next, I explore existing analy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land-use dynamics in metropolitan regions. After a brief discussion of specific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collaborativ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n support of metropolitan land-change science, I conclude by proposing a four-part agenda for coordinated investigation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forest recovery in city-regions worldwide.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对非农产业的溢出效应——基于面板VAR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利用东中西部1998—2009年的数据和面板VAR方法考察了城市化对非农产业发展的溢出效应。结果发现:城市化的溢出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间是非均衡的,并成为拉大地区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东部较高的城市化率通过人力资本积聚对非农产业产生显著溢出效应;中部城市化溢出不明显,其非农产业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工业自身的累积循环效应;西部城市化溢出作用非常微弱,其产业发展模式呈显著资金推动特征。本文据此提出,中西部应采取更加主动的城市化政策来吸引人力资本集聚和技术进步,以更好实现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城市规模、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爱梅  杨德才 《当代经济科学》2011,33(1):106-113,128
目前,部分城市的房价等资源要素价格高涨,高成本城市化已启动,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规模与资源配置的"极化"与"分散化"并存的非平衡增长城市化模式,认为非平衡增长的城市化模式造成了房价等资源要素的高涨和经济的非平衡发展,并以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为基础,利用全国287个地级市1999-2008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城市规模、资源配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东中西部不同地域和不同人口规模城市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类检验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在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上,中部和西部地区明显高于东部地区。400万以上人口规模的城市,其规模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显著降低。检验结果表明,在我国城市化模式问题上,中西部地区还可以继续进行"集中导向"的城市化模式,而东部地区的城市化到了进行"分散与集中"并存模式的转型时期。在城市规模上,未来城市化可以有重点地扩大部分中小城市的规模,再造大城市,适当控制目前超大城市的规模。在资源配置上,引导、鼓励高校教育、重点项目等资源有重点地向中小城市流入,促进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城市化模式从非平衡增长到平衡增长。  相似文献   
18.
陶伟 《特区经济》2011,(10):227-228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有关城市化是先走大城市化还是小城镇化的道路一直以来处于争论之中没有达成共识。本文从规模经济理论、人口迁移理论、成本收益理论等方面,从理论上论证了在没有外力参与的自然城市化进程中人口、资本等要素的流动轨迹:先向大城市聚集,然后向中小城镇扩散;同时分析了资本、人口在大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内部的流动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未来的发展非常需要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物流将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支撑手段。物流支撑产业转移,推动经济一体化,提升城市与区域核心竞争力。以城市为单元,构建城市基础设施,建立城市物流体系,减少交通拥堵,降低排放,是建设和谐城市、幸福城市和可持续城市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2009年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了解该地区的发展态势,本文立足城市化视角,具体分析了该地区城市化现状及存在问题。通过客观考察,本研究发现该地区面临一些困境,包括城市化率偏低、城市经济薄弱、社会事业滞后、城市间分工合作不够协调等。不过,总体上江苏沿海面临的机遇依然多于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